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道学•国学•养生教育
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作者: 轻尘滴露 | 来源:发表于2017-02-04 21:08 被阅读284次
    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十七章

    因为感冒发烧,我去小区后边的诊所打针。诊所里可谓人满为患,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挤满了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其中老人居多,孩子也不少。诊所的主人姓胡,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面对众多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哭得震天响的孩子,他从容不迫地一个个诊视安抚,然后逐一配药、打针。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她幼小的孩子也坐在长椅上等待打针,胡医生配好药,端着药棉走过来,还没等屁股在板凳上坐稳,那孩子突然像被狗撵着一般哇哇大哭起来,不光大哭,而且还拼命踢腾着小腿,嘴巴里呜呜噜噜地哭嚷着“我不打针!不打针!爷爷大坏蛋!爷爷滚出去!”

    诊所里的人都愣住了。年轻的母亲非常尴尬,脸色绯红,一边费力地将孩子摁在怀里,一边不忙不迭地安慰着“打针不疼,真的,就像被蚂蚁咬了一口,好孩子,听话,乖,你都发烧39度多了,再不打针就烧坏啦。好孩子听话,爷爷给你打一针,马上就好了,等打完针,妈妈带你去吃肯德基,去买玩具,去公园玩滑滑梯,听话,乖……”

    然而,任凭母亲好话说尽,嘴皮说薄,诺言许了一个又一个,那孩子依然没命地挣扎着,哭喊着,一会儿额头的头发就被汗水濡湿了。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年轻的母亲也没辄了,带着哭腔求救地望着胡医生。而她的孩子,依然一边奋力挣扎,一边大声哭喊着,要“医生爷爷滚出去”!

    “哭哭哭,就知道哭!都发高烧了不打针怎么办?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年轻的母亲有些招架不住了,气呼呼地将女儿往旁边一推,站起身就要往外走。女孩见妈妈生气了,顾不上骂医生爷爷了,一把抱住母亲的腿,哭得更厉害了。

    见女孩如此抗拒打针,患者们有的同情,有的则鄙夷地望着娘儿俩,还有的怕胡医生难过,连忙安慰。

    胡医生却并不生气,起身去拿来一瓶孩子爱喝的娃哈哈,并且慈祥地抚摸着女孩的脑袋,微微而笑。也奇怪,胡医生那双手仿佛具有某种奇异的功能,当他的大手在女孩脑袋上抚弄来抚弄去的时候,女孩奇迹般的不哭了。

    “喝吧,孩子,哭了好一会儿,口渴了吧?”胡医生将那瓶娃哈哈递给女孩,一边抚弄女孩的头发,一边像一个真正的爷爷一样慈祥地说。女孩犹豫了一下,接过娃哈哈,抹一把眼泪将吸管放进嘴巴,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

    “好孩子,你的额头好烫啊,是不是身上很不舒服?喝了娃哈哈,感觉是不是好一些了?”胡医生继续抚摸着孩子的脑袋,笑眯眯地说。

    孩子一边起劲地喝着娃哈哈,一边认真地点了点头。

    胡医生这时候晃了晃手中的药瓶,柔和地对女孩又说:“你感觉不舒服,那是因为你身体里有了病菌,病菌就像灰太狼一样,专门干坏事,所以你就觉得不舒服啦。孩子你看到了吗?爷爷把这瓶子里装进去了一种很厉害的药水,比娃哈哈还厉害,是专门打病菌的喜羊羊,对付灰太狼,他们可有办法啦。一会儿你喝完娃哈哈,爷爷帮你把喜羊羊打进血管里,让他把你身体里的灰太狼打败!”

    女孩半信半疑地看看药水,再看看胡医生那张慈祥的笑脸,犹疑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

    “好孩子,你一定不喜欢灰太狼在你身体里做坏事,所以,爷爷决定帮助你。可是,这些药水要通过针头才能打进你的血管里,一会儿爷爷给你打针,会疼一小下。爷爷听你幼儿园老师说,你一直都是个勇敢的小姑娘,待会儿打针你不会害怕的,是不是?”胡医生依旧微笑着说。

    “爷爷,老师说我很勇敢?”女孩笑了。

    “是的,爷爷听你老师说起过你,说你是个勇敢的小姑娘,跌倒了都不哭的!”胡医生收起笑容,庄重地说。

    “哦,那好吧,我喝完了,爷爷你快让喜羊羊到我身体里去打灰太狼吧!”女孩说着,乖乖地坐到妈妈的腿上,伸出小胳膊。

    就这样,胡医生很顺利地帮小女孩打起了点滴。提心吊胆的母亲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所有的患者也都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目睹了这神奇的一幕,我由衷地为胡医生竖起了大拇指。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作为一名医生,胡医生能够让难缠的孩子言听计从,自觉自愿地配合他打针,他的这种修为,难道不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医生中“太上”的境界了吗?同样,在激烈的赛场上,裁判运用自己的智慧让比赛顺利地进行,使得运动员感觉不到他的存在,那么,他不也就是裁判中的“太上”?以此类推,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智者,总是能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做完自己该做的那份工作,这些智者,在他们的行业中,其实就是当之无愧的“太上”。

    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是不是也可以将老子的这个论述引申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让其指导自己成为师者中的“太上”呢?答案是肯定的。

    《古诗源》古籍开卷第一首诗《击壤歌》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首诗歌的意思是说:有个老农劳作间隙,拍打着田岸快乐地高歌,歌唱的内容是:太阳出来我起来劳动,太阳下山我休息养生,我打一口井用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丰登。读着这首简介但不简单的诗歌,我们仿佛听到了一个苍老而健硕的农人,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的田畴悠扬深沉地歌颂。这是上古时代人们怡然于简朴生活的自足的歌声,展现出了农耕时代先民们幸福生活的场景。诗歌的最后一句说“帝力于我何有哉”与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最后一句“百姓皆谓:‘我自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意思都是说,我们顺应自然耕作生活,自给自足,快乐和谐,这种自然顺生的生存方式和其乐自得的生活,又何须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导呢?

    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反观诊所中胡医生的行为,他不正是让那个女孩在“我自然”中顺利接受打针这一开始让她极力抗拒的事实吗?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医生,尽管他可能没有读过《道德经》,尽管他或许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首诗歌叫做《击壤歌》,但是,他却已经用实际行动来诠释《道德经》和《击壤歌》中的境界了,这就值得我这个为人师者要好好反思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述的为政的四种境界,其一是说: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态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或者百姓畏惧他。在这里,老子认为最好的政府只不过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政治权利丝毫不得凌驾于人民头上,迫使百姓服从。引申到学校教育上,我们也可以说,最好的校长就是让全体老师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好的班主任就是让学生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校长就是被全体老师所轻侮,最坏的班主任就是被学生所轻侮,处于中间状态的校长或班主任是员工或学生亲近并称赞,或者学生惧。最好的学校不过是服从于学生的工具,校长或教师的身份丝毫不能凌驾于学生头上,迫使学生服从。

    走笔至此,我不禁想起教育界发生的一些怪异现象以及班主任工作中那些形形色色让人深思的故事。

    一段时间以来,朋友(武汉某中学教师)屡次在QQ聊天中叫苦不迭,原因就是,她所在的那所学校,最近购买了一台“超级先进”的仪器(我一直没亲眼见识过),仪器不是用来给学生进行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用的,而是摆放在学校门卫,用来给老师们考勤用的。

    “我们的仪器可先进啦,每个教职员工上班的时候都要去按手印——那感觉,简直就是一群杨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白劳!机器自动识别是某某某的手印,然后你这一天有木有迟到就被记录在案了,同理,下班的时候,每个教师都跑到门卫去再按一次手印,用以记录你是否早退。有了这台高精尖的仪器之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生恐迟到一分钟被记录在案或早退几分钟被抓个现行!如今,每天上班、下班,老师们排着队自觉地秩序井然地到门卫按手印,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一大景观。嘿,您还别说,这台仪器搞进学校之后,领导们倒是高枕无忧了,套用一句广告词念给你们听听哈:自从有了按手印签到仪,领导再也不用担心我们迟到或者早退啦。”

    那位朋友学儿童英语学习机广告上奶声奶气的童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东倒西歪。

    我不知道那位朋友对这件事的描述算不算得上一种“轻侮”态度,但是,畏惧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至于“太上,不知有之”以及“我自然”的自然心声有无存身之地就毋庸直言了。然而,教育这种需要良心、耐心、爱心、恒心做培养基的事业搞到如此地步,需要调用“最超级先进“的仪器参与教师考勤,我们该长歌当哭哀叹还是手舞足蹈庆贺?是否老师们按部就班地踏着上班的时间正点而来就可以断言他们具有良心、爱心、耐心、恒心?是否老师们分分钟不误地正点下班回家就意味着这一天他们已经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奉献了?是否所有教师出满勤就预示着席卷全国教育界的职业倦怠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一台超级先进的仪器就可以搞定这些问题,调动起老师们的积极性,那简直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的事了。

    朋友所说的这件事,让我默默地想起了一个故事:黔之驴,同时还有那个成语:黔驴技穷。但是,如果认真读一读老子的《道德经》,从中吸取对教育有用的论述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我们其实完全可以不当那头被“轻侮”的愚蠢的驴子。

    说到黔之驴,我又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帖子:

    消费日报网讯:近年来,校园里的体罚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其体罚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谴责声此起彼伏。虽说有体罚行为的教师只是教师中的极少数,但他们却给整个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尴尬,让广大教育者面临着怀疑和责骂。

    近日,接到河北衡水冀州市信都学校家长反映称:“该校接连发生教师殴打学生的事件。”

    6月2日,衡水电视台以《冀州信都学校学生遭校长暴打造成右耳耳聋》进行了报道,报道中称:5月28日,一名初三的学生小强因为帮女同学搬书遭到了学校副校长掌掴十几个耳光,造成耳聋耳鸣。事情发生以后,学校包括打人校长一直无人出面,只是让家人带孩子看病,医药费学校全部承担。现小强因为惧怕老师不敢回到学校读书。

    6月9日,一起更为恶劣的教师殴打学生的事件再次发生在该校小学部四年级学生小凯身上,一名年仅12岁的孩子在校内遭到教师田某环、郝某平的连续多次殴打,事后还威胁孩子不能告诉家长是老师打的,使孩子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经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断为骨及韧带损伤。经河北省第六医院心身疾病科检验临床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

    最近几年来,类似这种校园暴力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打开各大门户网站,此类被转发的帖子比比皆是,点击量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导致网友谴责声此起彼伏。正如帖子中所说的,虽然有体罚行为的教师不过是教师中的少数,可是,中国民谚说“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汤”,正是这仅有的几粒老鼠屎,坏掉了教育这锅熬煮了几千年的老汤,给整个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尴尬,将广大教育工作者推上了一面被炉火烤得通红的鏊子,让广大教育者面临着讥刺谩骂和怀疑挑衅。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帖子中的小强“因为惧怕老师不敢回到学校读书”——惧怕,这让我想到了老子所说的“其次,畏之”。想来那位对小强“掌掴十几个耳光,造成耳聋耳鸣”的副校长是没有读过《道德经》的,或者说,即便他读过这部书,也没有在他的心中留下过任何痕迹,更不必说用书中的思想来指引我们的教育工作。其实,不仅这位副校长(不知道他是凭借哪种本事爬上副校长这个职位的?这样的领导在中国教育界还有多少?)的教育境界让我们大跌眼镜,受了几千年“棍棒之下出孝子”教育的我们,又何尝不把“让学生畏惧”当成追求的目标?然而老子说,这是很下三烂的做法!是末流之技!当我们扬起巴掌抬起大脚抡起木棒或椅子对学生虎视眈眈的时候,是不是与那只对老虎“不盛怒,蹄之”的驴子好有一比?即便我们做不到老子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最起码还可以做到“其次,亲而誉之”吧?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总是要长大成为人父或者人母的,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校长或老师,是不是会出离愤怒?

    全国著名的班主任王金战老师说:我当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帮助学生成功。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尽了班主任工作的全部意义。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成功呢?恐怕受到学生“轻侮”“畏之”的老师很难做到。回顾这些年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深思一下《道德经》第十七章的内容中关于管理者的四重境界,虽然我一直没有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最高境界,但也绝对没有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其次,侮之”“其次,畏之”。梳理一下没有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原因,是因为我似乎一直在“管”而很少去“理”。“管”得是否到位?究竟该怎么去“理”?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管着学生不违反纪律,管着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虽然一时之间也没有看出有多大的弊端,但总感觉学生的精神天空缺少了某种滋润和色彩。有一天在某一篇文章中读到一句话,大意是“班主任是管理者,就不能只管不理;是指导者,就不能仅仅执行纪律;是帮助者,就不能高高在上。”

    管理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这种概括让我想到了导游,也就是说,班主任就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导游,不动声色地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要做一名出色的导游,首先要让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精神领域丰盈的师者。时下很流行“精神家园”一说,其实每一个人在物质世界的需要之外,还需要寻找一份恒久的精神归宿,从古今中外的伟人例子来看,促使他们努力钻研的强大动力往往不是物质的诱惑,而是来源于内在的精神需求。要满足学生这种精神需求,“太上,不知有之”的引领应该是首选。

    之前,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一辈子就很辛苦……相信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如此这般地给学生说教过。然而,从初中就开始给学生规划这样的学习路线,有些遥远,非常功利。而过于遥远的目标容易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模糊,过于功利的动机往往会在现实的打击下褪色。所以,我们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重复了千次万次,学生依然不为所动,这不是因为孩子们冷血,而是因为我们的做法仅仅让学生“亲而誉之”而没有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也就是说,是我们的教育智慧制约、局限了我们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停留在比较低级的管理境界。

    要努力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教育境界,对学生进行“自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我一直认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努力做到自觉自律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要做到目标明确、听讲专心、作业认真、思考深入、珍惜时间等等。

    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规矩,我曾采取过很多措施,从物质奖罚到各种量化考评,一些措施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是这“立竿见影”麻痹了我,让我看不到它潜在的危险。量化考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方便了班主任的管理,但一些要靠外在激励来实行的措施,犹如激素类药物,其立竿见影效果背后的隐患不容忽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班主任也要借鉴这句话,为学生屏蔽过多的诱惑,使他们能够时刻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至于迷失了方向;要让学生拥有宁静的学习心境,远离喧嚣,一步一步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远去。

    要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班级管理境界,还要将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等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

    因为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苗,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长辈宽大的羽翼,为孩子遮蔽了全部的风雨,缺失了挫折教育的孩子不明白责任感为何物。如果学校教育再不补上这一课,那么不知感恩、没有责任心的“高材生”于国于家又有多大意义呢?一名在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贾某,她的父亲性格比较慢,于是她就用“我的父亲太窝囊”来评价她的父亲。一名男生刘某的父亲患癌症身亡,他只是红了眼圈,并没有要发奋努力,让父亲在天之灵瞑目的想法。这是我曾经教过的两名学生,或许这两个例子都过于极端,但在与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中,我经常感到现今学生感恩心态的缺失,比如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自己的父母恶语相向,对同学没有宽容之心等。因此,我给我们班选择了这样的班级口号:牢记父母恩,常念师生情。并时常教育同学们:今天我靠父母,将来父母靠我。如果现在不努力,将来拿什么来赡养耄耋老年的父母亲呢?我发现,当我跟同学们这样交流的时候,他们的眼中有了澄澈的光芒,晶莹的泪珠会滑下他们稚嫩的脸颊。这也充分说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班主任工作中,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一杆标尺,比之让学生“轻侮”“畏之”的惩罚、责骂、痛斥,要有效的多,深入人心的多。

    陪伴一群心灵澄澈的少年成长,他们的“亲而誉之”已经令我们欣喜、感动不已,如果能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我们的生活中将永远删除阴霾,充满阳光。

    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cb5b0a4dcec:我觉得“今天我靠父母,将来父母靠我。”和之前的“读书不好未来……”一个意思。不过换了个更羞耻的说法。

      本文标题:尽己所能,努力做师者中的 “太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ds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