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与职业倦怠问题
寒假刚刚开始,感冒骤然降临,咳嗽发烧流鼻涕打喷嚏四肢无力……各种不适搞得我晕头转向,接连打了七天吊瓶,好歹退烧了,但依然眼花心慌胸部憋闷,只好躺在床上休息。然而却很难进入睡眠状态,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惦记着,直到今天,今年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们陆续打电话告诉了我他们期末考试的成绩之后,突然感觉心内一阵轻松,身心释然,睡意蓦然浓厚,躺倒一觉睡过四个小时,醒来神清气爽,禁不住哑然失笑:原来感冒与心情的好坏有着莫大的关系哦。
下午朋友来家里看我,聊起这事,她很不以为然地盯着我说:“怪不得同事们都说你是工作狂,看来是名不虚传哦!那些孩子都从你手里毕业了,正榜考入重点高中了,你居然到现在还惦记着他们的成绩?你累不累呀?!”
朋友貌似在责备我,但我却从那种亲昵疼爱的语气里听出了关爱,心中禁不住一阵阵感动。朋友也是个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比我更狂,对待学生比我更是上心,每每打开她的QQ空间,看到的总是她对学生的千叮咛万嘱咐,于是忍不住对她说:“难道你就不惦记你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看看你QQ空间里那些叮咛与嘱咐,字里行间不全都是你对学生的关注?你累不累呀嘿嘿。”我一边说一边打开点开QQ,找到朋友发的那些“说说”,一条条指给她看:
“孩子们,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上了高中的你们是否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师?结识了新的同学新的朋友,你们是否还会记得初中的伙伴和好友?”
“今天是教师节,孩子们利用下午第四节课自习时间跑来看我,看着他们长高了的个头,听着他们一声声问候,我的心像被蜜糖包裹着,所有的疲惫和烦恼瞬间烟消云散。”
“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
“好了好了别读啦,我这不过是尊重自己的工作而已,跟你比起来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朋友见我读的认真,红了脸道。
尊重自己的工作!朋友的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
尊重你的工作十九岁参加工作以来,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二十二个年头的我,何尝对教师这个职业没有过背叛的念头?曾几何时,因为工作的繁忙琐碎我感到了对教师的厌倦;曾几何时,因为孩子们的淘气我感到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疲惫;曾几何时,因为领导的不理解我对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产生了怀疑;曾几何时,因为家长的纠缠不清让我对这份工作产生了背叛的初心;曾几何时,教师跪求学生与家长谅解的新闻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寒凉之感……跌跌撞撞一路走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总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被动,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着我迈步往前,而不是我主动的向前奔跑。我的信念并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坚定,我的意志也没有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坚强,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我徘徊在是否改行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貌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也曾深刻地剖析过自己的心灵,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却始终找不到为什么我会摇摆不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深重的职业倦怠感。朋友的这句话,像一颗闪亮的金星划过我的脑海,让我瞬间找到了答案:之所以对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产生过怀疑与犹疑,就是因为没有从思想深处尊重这份工作啊!
我立刻握住朋友的手,热切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谢谢你解决了我矛盾已久的心结!也祝贺你找到了让自己生命不朽的真谛!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你一样,因为尊重自己的工作而努力工作,那我们的生命不就受到最大的尊重了吗?我们的工作态度不就有了坚强的心理后盾了吗?我们还怕职业倦怠情绪来困扰吗?”
见我一脸狂热的表情,朋友有些吃惊,好在我这种状态她见过不止一次了,也就不以为意。跟她又聊了一会儿之后,她说跟老公说好要回老家看望老人就告辞走了。
朋友走后,我的大脑依然亢奋着,她不经意间的那句话,让我想起了《老子》中的一句话:“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和地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要长久地存在,结果却能够长久地存在。“不自生故能长生”,这里边阐述的当然还是自然界的辩证法,圣人是聪明绝顶的,所以他们总是能够运用自然界的辩证法来指导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的,把自己的切身利益放置到脑后,反而却能成为人群的首脑人物,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却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
我为什么会对自己从事了二十多年的职业产生怀疑和倦怠呢?不就是觉得这条路不太适合自己人生的发展么?不就是所期待的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造成的么?而这种自我否定的根源,不就是因为没有从内心深处尊重自己的工作么?
尊重你的工作反思着自己的行为,挖掘着这么多年痛苦纠结的根源,我突然想起了关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阿基勃特的一个小故事:
“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是当年洛克菲勒创办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时的一句宣传口号。当时的推销员阿基勃特仅仅是公司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员,身份低微。但是,他无论外出、购物、吃饭、付账,甚至给朋友写信,只要有签名的机会,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有时候,他甚至不写自己的名字,而只写这句话代替自己的签名。时间久了,同事、朋友都开玩笑叫他“每桶4美元”。但是,尽管受到各种嘲笑戏弄,阿基勃特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行为,始终不改初衷。就这样,阿基勃特坚持了4年,之后的一天,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了这件事,他马上请阿基勃特吃了一顿饭。间隙,他问阿基勃特为什么要这么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每多写一次就可能多一个人知道。”又一年后,洛克菲勒卸职,阿基勃特继任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
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老子的那句话:“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真正成大事者,都必然像圣人一样,首先要做出牺牲,只有牺牲自身的利益,利益才会站在你这边,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那份职业与工作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与忠诚,那份事业才会将无上的荣耀恩赐予你。
著名顾问管理专家威迪·斯太尔在为《华盛顿邮报》撰写的专栏中曾经说道:“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轻视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损失一些金钱或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由此我想到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看过一些专门论述怎样消除职业倦怠问题的论文,但总觉得那些论述似乎隔靴搔痒,概括起来说,那些论文认为,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特有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教师自身能力和个人的性格缺陷所引起教学工作的困难;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使教师的心理不堪重负。不能否认这些原因的确造成了部分老师的职业倦怠,但从根本上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认真读一读老子的语录,都能够用“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都能像我的朋友那样,为了“尊重自己的工作“而工作,多找一下主观原因,多向内看看,多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无休止地寻找客观借口,想来职业倦怠的问题会减轻很多吧?
传说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就便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走过。禹吩咐把车停下,问:“这人犯了什么罪?”押送的入回答说:“他偷了别人家的稻谷被抓住,我们把他送去治罪,禹听了便下车,来到那罪人身旁,问:“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那罪人看出问话的是个大人物,以为要严办他,吓得低着头不吭声。禹对此并不生气,一面对他进行规劝,一面流下泪来。禹左右的人见了,都很不理解。其中一个问道:“这人偷了东西,该送去受惩罚。不知大王为什么痛苦得流下眼泪?”禹擦了擦眼泪回答说:“我不是为这个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从前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老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不和我同心同德,做出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来,所以我内心感到非常痛苦!”禹当即命侍从取出一块龟板,在上面刻写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下令把那罪人放了。
百姓犯罪而领袖却看出了自己管理上出了问题,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却足以让我们借鉴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来: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管理者是否该反思一下管理上的问题?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教师是否该反思一下自身教学上出现了问题?如是我们都能够凡事从自身出发去反思,去纠错,还会有什么倦怠可言呢?人做梦都想着长生不老,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这是人总是刻意为自己打算的结果。一个人越是为自己打算,越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就越是得不到发展,越是损害自身的利益。
汪国真有首诗歌是这样写的: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们既然在众多的职业中选择了做一名教师,那就要风雨兼程,向着远方的目标勇敢攀登。《易经》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就应该像上天一样不断运动,自强不息,也要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包容一切,容纳一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人生划分为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二十多年,我觉得当老师可以归纳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把教师当职业,仅仅是你生存的一种谋生手段。这重境界的老师,无法用“觉悟”二字来衡量,这种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追求名利不思进取,凡事不顾大局,不为他人着想,只站在自己的小圈子利益上考虑问题。这种人是令人不齿让人唾弃的,大家虽然表面不说,心里自有一杆公正的天平来衡量这种人的品质;当老师的第二重境界,是把教育当成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这种人热爱学校,热爱同事,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他们把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当成一种人生理想和追求。这种人是值得人们敬佩和学生爱戴的,也是值得历史铭记的;当老师的第三重境界是,把为人师当成人生的价值取向,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生命,这种人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在业务上深钻细研,在育人上不懈探索,甘愿终生为学生当人梯,为家长排忧解难当人师,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人生。他们舍身忘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不计名利不较得失,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把一言一行都当成孩子成长的契机。这种人是行的高标,是值得全社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我们应该看看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做到了哪一重境界,对照这三重境界扪心问一问:自己达到了哪一重境界?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自己准备怎么做?推己及人,假如自己的孩子遇到的是第一重境界的老师,将作何感想?俗话说,人不怕死,就怕等死。如果我们以职业倦怠为借口,毫无追求,浑天聊日,以每个月赚取国家发给我们的工资为目的,等到百年之后,子孙后代会如何评价自不待言。所以,我以为,工作着,努力工作着,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状态,人的生命也才有奔头,有意义,也不枉父母养育了我们一场!因此,从小处说,我们的选择,关乎到自己一生的价值,关乎到生命的真谛,关乎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从大处说,关乎到国家百年树人的教育大计,关乎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兴亡问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这份工作呢?
在IBM公司,所有人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人都得到同样的尊重,无论你身处何等职位,无论你是新人还是三朝元老,IBM都会一视同仁。因为在IBM,最重要的并不是金钱或其他什么东西,而是人。IBM的所有人都知道,IBM准则“必须尊重个人”的真谛如何。他们进入公司之初就会感到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是基于尊重的基础之上,只要他们一有问题,别人再忙也会来帮助他们。他们也看到,公司人员是怎样对待顾客的,也亲耳听到顾客对市场代表、系统工程师及服务人员的赞美。那么,我们的学校不也应该这样吗?领导者如果能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则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小,教师如果能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则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小,一所学校,领导者与施教者、受教者融为一体和谐相处了,不也就达到了老子说的“不自生故能长生”的境界了吗?
尊重你的工作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只追求高薪与社会地位,是非常危险的。它说明这个民族的独立精神已经枯竭;说得更严重些,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只是苦心孤诣地追求这些职位,会使整个民族像奴隶一般地生活。是的,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绝不会尊敬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倍感工作艰辛、烦闷,自然也不会做好工作。那么,就让我们对照老子的思想来反观一下自己的工作态度吧,因为尊重自己的工作,就意味着尊重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