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儿子在家里学习,我到茶馆看书。因为我在家里的话,会有许多事情,给儿子找资料削苹果。既影响儿子学习,我也难以集中读书,读《双城记》需要环境。
但是我到茶馆以后,儿子打了好几个电话,第一次问资料在哪里,第二次问我几时回家,第三次还是问回家时间,第四次我没接,第五资就又来了,只好回家。
今天茶馆有好多人,我靠门的小方桌坐下。读了一阵书,听邻桌说话,装着读书。茶馆的大厅空间不大,装修简洁,布置紧凑。两条长木桌配套几张方木桌。
正前方桌子四个男人展望今年的生意。他们从国际形势到国内情况再到行业走势,谈得很融洽,感觉到既没有目标,又好像总是围绕如何应对形势如何发财的主题。
他们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并且大都看好国家整体经济形势。我就是听见其中一们说:“国家经济体量这么大,复苏肯定慢,但是我们要有信心。”才注意到他们的。
左前方是三个人,两个中年女性坐车一边,对面是一位男士。女士请教合伙生意事宜。男士好像是律师,就女士提出投资政策、风险规避等的问题逐一解答。
茶馆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展示着人们的精神风貌。从这家茶馆看,西安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抓早动快。
晚上我在家里,大学舍友丽打电话约我散步。外面天气很冷,我们又到了茶馆。两个人泡了一壶玫瑰花,边品边聊天。丽也是陪读妈妈,我们两个人有共同话题。
寒假快结束了,孩子攒的作业要写,性格有点急躁,大人一说就发脾气。丽是大学教授,儿子顺利地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女儿很有个性。丽怀疑自己的教育策略有问题。
我儿子是毕业班,着急开学的“一模”,又挡不住手机的诱惑,动不动也发点小脾气。我们都感慨,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难以相处,有自己成长的烦恼,要尽量把心态放平和。
上大学时,丽比我低两级,性格温柔,工作后变成雷厉风行的女教授,没想到教育被女儿遇到困境。她的家庭教育应了一句话:木匠住着简易房,医生养个病婆娘。
我退休前在单位也是一个小头目,带着一个小团队,自我感觉良好。没想到陪读摔了跟头,好像怎么做都有问题。好在我家是男孩,相对好说话一点。
聊完孩子才聊过年,聊各自的老妈,一起展望未来。两个妈妈同岁,都八十几岁。她家平时姐姐陪老妈,我家是哥哥陪。我们两个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这家茶馆环境温馨,既是窗口,又是名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6812464/7f4758f6532da89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