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这几天开始在简书上面投递文章,虽然也有几篇被采用,内心也会窃喜一下。可是,把阅读量跟其他文章一比,瞬间的喜悦一下子就被打散。看过微信上面那些阅读量10W+,转发量过千过万,点赞量不计其数的文章,也尝试着研究模仿他们。比如用标题党的手法,追流行,制造神秘感等,几次三番后发现,这种理论的东西实在很难有大的突破。比如从后台数据反馈来看,那些阅读量高的转发不行,而阅读量比较低的,转发量和收藏量都很可观。
2
其实认真的研读一下普遍受到好评,拥有庞大粉丝受众的文章,还是以越接近我们大众生活越有关注市场。这或许大家对于这个社会浮夸的东西见的太多的缘故,反而一篇描写简单生活的文章会让他们感受到真实,能够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我们周围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软件和网络平台,最大的需要不是物质的匮缺,而是情感的孤独。比如单身的时候,喜欢上天猫、淘宝、京东等一些网站逛,等谈恋爱的时候,又有新的改变,开始关注线下实体店,因为这样两个人可以有借口去逛逛街,对方也可以考研一下你是否真心爱她,总不能再去网上淘那些廉价的便宜货。这就是为什么淘宝能够制造一个火爆的光棍节,但是他无法通过互联网整出个网购狂欢节。
3
互联网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行业,比较成功的网络大咖们也是靠勤勤恳恳的耕耘而喜获丰收的。可后来的社会风气并是这样,大多数类似于传销式的疯狂,捡半截概念也敢大言不惭的向世界宣战,说他可以改变一个行业,颠覆一个世界。当然,内心深处也蛮佩服他们的忽悠能力,真的把那些有钱的人朦到啦,可是结果也是能够想象到的,他们也把自己作死啦。要说最大的受益者还是那些互联网大佬们,他们故意鼓吹互联网平台的造富神力,鼓动后面那些不接地气的冲动者,不断的死在他们想尝试而又不愿意冒险的行业上面去。互联网泡沫散去,一大批暴发户投资者输掉了内裤,然后阿里巴巴的企业成长宣传片出来啦,原来他们的成功是经过了如此多的错误尝试呀!原来被我们一些所谓发现了互联网新蓝海的聪明人知道的那一套,人家阿里早在20年前就尝试过呀。互联网的泡沫褪去的是那些妄想3年就成为亿万富豪的做梦者。
4
很早以前就入了一个关于广告从业者的群,懂的越多参与讨论的次数也慢慢少起来。本来一个简单的问题,放在一起讨论起来,你会发现获得的不是灵感的启发,而是越来越乱。有不懂装懂的,有自以为是的...,对于问题实质性没有半点帮助,倒是反馈的是每个人的性格要多些。大多数人一上来就要上纲上线,满口的品牌呀,营销呀,玩的都是套路。小公司小企业,根本没有钱和渠道,如何在可操作的层面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才是关键。而能够想出如此接地气的策略,不是我们天天看几个网上流传的自嗨图文和视频就可以解决的。这让我想起,那些比较著名的策划专家喜欢从古代名著上面找答案的缘故啦,毕竟策略还是要回归本源。如何让你的产品占领市场,打败对手,这本质上与战争没有什么区别。
5
培训行业的浮夸也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很多过度包装的大师级别人物,到处骗人钱财,这倒也罢了,关键是搞坏了整个行业的风气。在学校从事教育的我们叫其老师,而社会上总喜欢自称大师。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大师们的课趣味性比学校老师教的好,本来一个简单的东西,在大师们那里会让你感受到神一样的迷,产生无数的期待。老师们喜欢化解疑难,大师们善于制造谜团。前者是默默的做幕后,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就他人的辉煌;后者是借助别人的名声,抬高自己。骗点钱到无所谓,最怕的是一种错误的说辞误了别人的一生。
6
每个人对待他的工作都有其目的性,不论是为了发财还是害命,最终在手握回报时,开不开心才是关键。与其肆意辜负你的工作,不如来“汇智领地”公众号一起学习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