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传统“留余”文化

中华传统“留余”文化

作者: 和静茶舍 | 来源:发表于2023-10-26 20:56 被阅读0次

    以德兴商四百年,“留余”文化十二代。康百万家族居住在河洛文化发源地,尊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康氏家族深厚的家规家训文化。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大堂内的治家名匾“留余”匾告诫子孙举善事、知进退,不可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临事让一步,临财放宽一分,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宁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短短的61字的“家训”道出了康家从事商业经营的根本;财富只是一时,商德才是商人之根;“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以道取利方长”,“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德泽齐鲁”、“克慎厥猷”等诸多楹联和匾额……这些修身齐家的名片,记载了这个家族对子孙后世的诸多提醒和告诫。

      “家规家训”成就财富神话……

      康家子孙深受家风熏陶,恪守家规,为官者皆清廉公正,轻财举义,赈济灾民,为民称赞。

      “留余”是康家的家训,是康家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他们将自己辛苦赚得的财富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懂得取舍的气节彰显的是康家子孙的大爱。

      留余,是康家家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说到底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凡事留有余地,不能做尽做绝。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忌盈忌满,过犹不及,进一步说明留有余地,把握好度,古往今来,凡事皆然。

      康百万主宅区的大门入口处,有一口井叫“叶氏井”,就是康家院里有一口井是叶家的。罄

      清乾隆年间,因水患叶家移居他乡。康家建造庄园买下了这块地,但叶家坚持卖地不卖井。但康家并没有依仗财势逼迫叶家,而是重金收购不成后,一笑了之。这口井就一直留在这里,命名为“叶氏井”。因为康家有一个有名的家训——留余。“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关于“留余”,流传下来的故事还有很多。

      相传开创康家鼎盛局面的康应魁不事张扬,素来节俭。七十五岁生日时,却决定大摆寿宴,并特意通知欠债户一定到场。众乡亲觉得,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五岁高寿的康应魁想必是要清账了。谁知酒过三巡之后,康应魁让管家拿出欠账簿——宣读借账人的姓名、借账的数目和日期,等大家确认之后,康应魁当场烧掉了全部欠账单。他用一把火告诉康家人:钱财乃身外之物,为人做事切记要留余忌尽。

      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留余”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hu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