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幸福出发

向幸福出发

作者: 感恩遇见0331 | 来源:发表于2023-09-07 21:17 被阅读0次

    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你看,鱼儿们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了。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早上被闹钟叫醒,匆匆收拾好自己和孩子,然后赶赴工作单位,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后,去菜市场买菜、做饭,辅导孩子写作业,好容易等孩子睡了自己拿起手机想放松一会儿,发现已经到了必须睡觉的时间。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被工作和生活裹挟着前进,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每个人都有很多个角色,比如我是孩子的妈妈,老公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学生们的老师,等等。有一次参加一个心理活动,最后的告别环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活动:我们当时有很多人,大家围成内外两个圆,内圆和外圆的人要面对面站着。跟随着辅导老师的指令,内圈的人保持不动,我们外圈的人要顺序移动。比如我最开始面对的是甲,甲代表的是我的父亲,然后我需要看着他的眼睛,听着辅导老师的引导语,最后鞠躬表示感谢。然后继续移动,来到乙的对面……以此类推,我的对面变换不同的人,其实就是在变换着不同的身份。最后,辅导老师说,我对面的那个人就是“自己”,请你对“自己”说,“谢谢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的不离不弃、一路陪伴,辛苦啦!”不知道是不是对方的眼神太深邃,还是我根本没想到过怎么还会有“自己”,那一刻,猝不及防,我的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了出来。那一刻我傻傻的像个孩子一样铺在对面那个“自己”的怀里嚎啕大哭。是的,我背负着很多的身份和角色,在现实中我在努力扮演着各种角色,努力让自己的这些身份都尽量做好。我好像把大家都照顾地很好,可是,唯独忘了我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考虑过自己了?原来,我在忙忙碌碌中把自己弄丢了都不知道。

    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曾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其实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从迷失自我到重新找到自我的故事。小说中讲了一位蛤蟆先生,他曾经是一位热情、时尚又十分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直到有一天,鼹鼠发现蛤蟆变得不快乐了,他经常失眠,懒得打扮,成天窝在自家的沙发上,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身上甚至散发出一股臭味儿。周遭的风景再美好,在他眼中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在鼹鼠、河鼠、獾等几位朋友的劝说下,蛤蟆找到了咨询师苍鹭。在苍鹭的循循善诱之下,蛤蟆先想到了自己童年经历的创伤,成年之后的痛苦以及未来的人生,在不懈努力之下,蛤蟆最终摆脱了抑郁症,又变成了以前那个光鲜亮丽的蛤蟆。

    可能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从这位蛤蟆先生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我们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却可以向蛤蟆先生学习去勇敢地探索自我。

    1.安放好自己的位置

    心理学有句话是“站对位置做对事”。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系统里站在正确的位置上做对的事,因为每个人在正确的位置上、对的位置上,做事情才最有力量、最有效、最轻松的。

    在家里,父母就要在父母的位置上,孩子在孩子的位置上,这样系统的运作,亲子关系才会有效、才会好。可是在生活当中,有的时候父母不自觉的就会在孩子的人生当中来干涉和操控,父母会以为他们会用他们的经验和方式在帮助孩子拥有好的人生,实际上就相当于汽车总是跑在人行道上来。想要提前人做事情,不仅他没办法发挥他真正的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到行人在路上去正常的走他的自己的路,发展他自己的人生。

    在生活当中,特别是成年以后,孩子会不自觉的站在比父母还高的位置去教父母,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或者去替父母承担家庭责任,承担照顾兄弟姐妹的责任。这就好比一个行人走在了机动车道上,想替在这个道路行走的汽车做一些事情,不仅危险,而且所有的力量也会使不出来,还会给系统带来混乱。

    2.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有本书叫《幸福的方法》,作者沙哈尔教授告诉我们,幸福的能力是一种感知力,幸福是对幸福的感知力。

    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他的家境比较贫寒,孔子曾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忍受不了的穷困清苦,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陶继新老师曾经讲述过他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即使是大年三十流落在外面,他还非常乐观地自己一个人包水饺过年,这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的能力。

    大多数人都属于这种忍辱负重型的人,记得看过一则公益广告:

    年轻的妈妈对着宝宝说,“等你长大,妈妈就幸福了!”

    孩子长大了,妈妈说,“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幸福了!”

    孩子考上大学,妈妈说,“等你娶了媳妇,妈妈就幸福了!”

    最后,奶奶又对孙子说,“等你长大,奶奶就幸福了!”

    当你陷入这种忍辱负重型的人格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在求而不得的苦恼中不断盘旋。能够学会享受当下,活在当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智慧。假如我们的人生目标是山顶是那个快乐的巅峰,在赶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心感受每一步的艰辛与收、心酸与幸福。当你全然接纳当前的状态,对幸福的感知力也会悄然增进。

    3.享受自我探索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快乐≠幸福。快乐和幸福,都是一种喜悦和满足感,不同的是,快乐是短期的,是一种积极情绪,而幸福是持久并相对稳定的,保有积极情绪的一个状态。一个幸福的人也有不开心,但是总能比较快地恢复到常态。

    “意义”,指的是目标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设定有意义的长远目标,并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快乐。认识明霞老师之后,我结识了很多不平凡的人。在我眼中,如果给这些人找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的探索。《活法》一书中说,“由探索自我而带来的快乐可以抵抗,也是唯一可以抵抗身体衰朽而带来痛苦的事物”。就像明霞老师,虽然她现在退休了,但是我们知道她一直在行走,在讲学,甚至还在不停地学习。这个学期有幸聆听了她的两场讲座,常听常新,感觉她一直在梳理和探索自己,总有新的东西在加入。也许这就叫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为未来努力,也要用心感受过程中的美好。人不可能时时感受幸福的体验,却可以提升对幸福的感受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幸福出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jr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