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篇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论语《述而》篇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作者: FrancisTsai | 来源:发表于2024-02-27 11:01 被阅读0次

第三十章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翻译:
陈国的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出来后,陈国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走近他几步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私人,难道像孔子这样的君子也偏袒私人吗?

鲁君从吴国娶了夫人,鲁与吴为同姓,就称她为吴孟子。鲁君这样做都叫懂礼,那谁不懂礼?巫马期向孔子转达了这个话。孔子说:我孔丘真是太幸运了,一旦有了错误,必有人家给我指出来。

这整段对话牵涉三个话题

第一个是,当时吴国公主为何与鲁昭公同姓

吴国的来历是周文王的两个伯父,泰伯和仲雍;鲁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

同姓,按周礼是不通婚,鲁昭公是不是失礼了。

第二个,为什么要讨论鲁昭公是否失礼呢?

一来鲁国是礼仪之邦,周礼正宗;二来鲁昭公颇有威仪,有知礼之名。不过,《左传》里记载,鲁昭公出访晋国,一举一动,威仪得体。晋平公说,这鲁君真是知礼啊!晋国大夫女叔齐评论说:“他那个叫仪,不叫礼。”他只有仪表堂堂的表面威仪,没有本质的礼。鲁国君弱臣强,权柄都操在三家之手,国政混乱,哪有什么礼!陈司败之问,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

第三个,孔子对陈司败的回答,和对巫马期的回应。

陈司败问他这问题,他当然知道问者的用意,也知道问题的答案。但面对外国官员,为本国国君掩过,他一点也不含糊:“知礼!”把对方的话给堵回去了——你自己心里有答案,还非要我跟你论么?
但你孔圣人,你就是制定礼的标准的人哪,你这样说,传诸后世,不就把礼的标准搞乱了吗?
所以等巫马期给他传话的时候,他马上说:“哎呀!我错了!”

如此,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既不为昭公掩过以误天下后世的价值标准,又不直接对外人批评国君,以失为臣之礼和国家尊严。圣人修养,一问一答之间,其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让人如同亲临!

相关文章

  • 阅读分享|一起读经典——《论语》7.36∽7.38day97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述而篇》——述而第七 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

  • 《群书治要360》务本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庹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桀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归。(卷...

  • 《论语》日日谈 第87期

    《论语》日日谈 第87期 本章为《论语》:述而篇第七篇十一章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 008《论语·学而篇》君子不重则不威

    《论语·学而篇》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

  • 《论语》今读:谈君子的自我修养

    论语·学而篇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

  •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 《论语》日日谈 第100期

    《论语》日日谈 第100期 本章为《论语》:述而篇第七篇三十六章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

  • 阅读分享|一起读经典——《论语》7.31∽7.35day96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述而篇》——述而第七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 谨言慎行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述而篇) 闻...

  • 《论语》日日谈 第99期

    《论语》日日谈 第99期 本章为《论语》:述而篇第七篇三十四章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mt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