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学习当中经常接触到“ 接纳”一词。但直到这几个月,才特别深刻的感受到这个词的含义及其力量。
在大概四个月前,我特别困扰于7岁女儿吃手。因为我实在有点受不了吃完手之后,浑身都是口水的味道。在这之前,我已经学了各种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自以为在很多方面已经得心应手,于是在这件事情上,我就用很温和的方式,偶尔假装无意的状态去提醒她洗个手,但是事情似乎并没有转机。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起此事,朋友一语就点醒了我,说:你就是不能接纳你女儿。
【高风斗娃】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自此以后,我就把手机屏保写上“接纳”两个字,以后再见到他吃手,身上有口水味的时候,或者显示出一系列百无聊赖的状态,以及其他一些以前让我不喜欢的状态,我都展现出全然接纳,比如拥抱她,摸摸她的头。洗手的事情我也从来不提,也没有让她不要吃手。过了两个月,我忽然发现,我似乎没有再因为这个事情困扰过了。
这件事情给我特别深刻的震撼,现在看来当时女儿,因为我对她的一些方面不能够完全接纳,因而心里是处于紧张的状态,而紧张就会导致她吃手。但从吃手本身入手,要求洗手,要求不吃手,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要去接纳了她,化解了她的紧张,才能让他不再吃手,同时感觉到安全,才能够更自由的按照她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
而且女儿各方面之前困扰我的问题也都绝尘而去,她越来越阳光积极,抗挫能力提高, 能说出自己的意见,能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不断练习达成。整个人感觉伸展了很多,期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接纳。
为什么要接纳?
父母就像是孩子的太阳,你对他完全的接纳,就会照亮他心里每一块小小的可能有一些阴影的地方,让她的心明亮而温暖,让他感觉到世界是温暖的,安全的,他就可以茁壮的成长。
记得参加亲子关系的一次工作坊,第一个话题“家是什么?”,成年人各种按照想象描述:爱,港湾等等,唯独一个孩子说了实话“家是挨骂的地方”
【高风斗娃】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从我获得的粗浅的心理学的知识来看,父母完全的接纳,会让孩子不断的认可“我是好的”,他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就有了最根本的肯定。同时,他会形成一个认识“不论我做什么,父母都爱我”,满足了他马斯洛最底层的需求:安全的需要,他就不用再花心思,经常去确认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了,不用小心翼翼的想我做这件事情,父母是不是会不高兴,做那件事情,他们是不是会骂我,每天如履薄冰。这些都是他发展的坚实基础。
再形象而具体一点来说,养育孩子就像建一栋大楼,楼要想建得高,首先地基要扎实,这个扎实的地基就来自于你对孩子的完全的接纳,他的好他的坏你都能接受,并且认可。他成长的每个阶段,就像在上面盖了一层又一层的房子,比如学习新的技能,好的习惯。
为什么做不到接纳?
第一,因为你的心中有个完美的孩子,心中有一杆秤,这儿称称,那儿量量,还有各种标签纸随时给孩子贴上。
【高风斗娃】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第二,你的心中没有自然发展规律一说,更别提遵循规律。
第三,父母自身缺乏心理上的弹性和灵活度。
怎样才叫做到了接纳呢?
有的时候你会听到一些父母说,“我对他已经没有什么要求了呀”。“他都做了xxx,我都没怎么说他。”不说他不要求他并不代表就做到了接纳,最多到了及格线,或者可能及格线都还没到。
要接纳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感受、思想、行为、情绪和需求。
1.接纳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可以与父母不同。
最常见的反面案例就是,孩子说不饿,父母说你吃太少了,并强迫吃饭。你是说我不冷,父母说你穿的太少了,并强迫加衣服。孩子说我不喜欢,父母说这不是挺好的吗,你为什么要不喜欢呢?
【高风斗娃】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这些情况都是不允许他有自己的感受。
正确打开方式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感受行事,刚才的案例中,你可能会说他在家里觉得不冷,出去就冷了,那你可以做的是帮他准备好衣服,等他出去觉得冷了之后,再问问他是否需要穿,我是在他觉得不冷的时候强行要求他穿。如果你忍得下心的话,可以直接让他不穿,下楼去好好冻一冻,这也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无论何种方式,我们处理它的时候都应该是温暖有爱的。
2.接纳思想:就是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孩子的想法可以跟父母、老师、社会舆论不同,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求你想的要跟我一样。
常见的反面案例就是:“你怎么会这样想呢”
【高风斗娃】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正确的打开方式:“明白了,你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3.接纳行为比较好了解,就不展开表述了。
4.接纳情绪:就是接受孩子有喜怒哀乐的各种时候,而不是光能受得了孩子高兴快乐,受不了孩子悲伤,沮丧,恐惧,愤怒。允许孩子有的时候停留在这些我们觉得是“负面”情绪的状态中。
其实所有的情绪是我们作为完整的人所伴随的一部分,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比如,恐惧就可以在一些的时候挽救你的生命。
【高风斗娃】接纳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全部这部分是最困难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都没有鼓励大家去体察自己的情绪,并且正确的去认识和看待情绪。
常见的反面案例就是:别哭,别怕,别伤心
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说“和朋友分开确实让人很伤心。”孩子害怕的时候,父母说“这个确实有点可怕,吓到你了吧。”
5.接纳需求:在之前的文章《需求即合理,满足需求是王道中》阐述过。
接纳,让你的孩子心中形成新模式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有我们喜欢的部分,也有我们不喜欢的部分,接纳不代表我们需要去喜欢所有的部分,接纳代表着我们需要允许他们拥有并展现出所有这些我们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我们已经都忘了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小时候,父母不允许我们展现出我们本身的一部分,其实已经在我们的心里有一个阴影,可能变成了一个难以化开的黑点,甚至黑块儿。接纳就是一个照亮阴影的过程。
不接纳时候的亲子相处模式:
孩子展现感受,行为,情绪,思想-->紧张的父母将其与标准比较,界定为问题并报警-->父母采取行动纠正“问题”-->孩子不配合,反抗(因为孩子不认为是问题)-->亲子大战
接纳时候的亲子相处模式:
孩子展现感受,行为,情绪,思想-->放松的父母完全接纳-->父母探寻孩子有何需要帮助支持-->提供帮助-->孩子感受到支持,一片祥和
感谢您的阅读,愿你成为孩子的毛绒熊,总是充满温暖和爱,愿天下孩子都能更好的在温暖和爱的环抱中做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