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曲循环播放的歌曲中,有一首曲子的名字,想必很多人都熟悉 —— 《二泉映月》。(点击蓝色字体可以听到)
听这首曲子,感觉到一股铮铮铁骨的志气,也可以说是在欣赏一种骨气。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个瞎子,他叫阿炳。靠卖艺为生。
阿炳的命运,就在这首曲子里,“悲、苦、痛、恨、不屈、正直” ,一首满含感情和人格魅力的曲子,我在听的时候,常常会鼻子酸,落泪。是同情是佩服,无数次听,也品不完其中之味。要说最有骨气的艺人,我所熟悉的,就属阿炳了。他和骨气划等号。
从节奏中,能听出那种非常有力量的声音,是那么坚决,不屈。说不,就是斩钉截铁,说不服,就是宁死不屈,就是这么个硬汉。
他在对什么不屈,对命运。他出生后,三四岁时就没了亲娘,他是个私生子,但是直到亲生父亲去世,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受众人怜悯的孤儿。这种身世给他带来的打击,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眼睛因为梅毒所致失明,又是一苦。所幸他很小就开始学琴,笛子,二胡,琵琶,他样样都学的出色。正是这门特长,成了他的饭碗,靠在街头巷尾卖艺,艰难度日。
他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这50多年间,正是中国的乱世。那时候卖艺的人,不像现在这么吃香。卖艺的流落街头是常有的事。
从他这首曲子中,能听出没有那种甜美,婉转的声音,也就是说他的生活里没有美好可谈,除了苦,还是苦,比黄连还苦。那混乱的年代,有几个人有好日子过?趋炎附势的人也许物质上少受些苦,像他这么倔强的人,那受苦受罪是少不了的。也正是他这种倔强要强的性格,让他的内心很纯洁,很高尚,才谱写了这么一首命运之曲。
这首曲子由二胡演奏,也只有二胡,能拉出那种像是胸腔里发出的悲鸣的声音。
听这首曲子,可以受到鼓舞,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奋斗的力量。阿炳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后来不能拉曲子之后就在家里给人修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自古就是我们民族的高贵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一个双目失明的艺人,一把琴,游走萧条的街头,似是一副令人驻足的画面,这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所以这首曲子也是时代的印记。记录着那个时代艺人特有的力量。在很多大的音乐会上,这首曲子被演奏,代表的都是一种民族力量。
记得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音乐课本上,有这首曲子,我记得上音乐课,老师给我们放过录音。后来长大对历史,对社会了解的多了,越来越喜欢听这首曲子,有时候就设置成单曲循环播放,一遍又一遍的听。从中品味那种令人向上的,奋斗的声音。我就是欣赏这种有骨气的声音,单从音乐中听,你绝听不出他是个瞎子,只能感觉到在阿炳的心中,有一种强音,不屈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