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四)科举之取士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四)科举之取士

作者: 便利贴小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2:16 被阅读0次

科举在从前,是一种文官考试。所试的科目,理应切于做官之用。但自唐以至于清,都与此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古代的用人,本来只求有做官的智识技能(指循例办公的智识,等于后世的幕僚胥吏)。后来知道,政治上的措置,必须通知原理。于是学问开始影响政治。秦朝禁“以古非今”,只许学习当代法令,以吏为师,是和此趋势相反的。

近代的科举制度,实际上是明太祖时期成形的。但明太祖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并不重视科举,而重视荐举,其次是学校。

当时,他曾令内外大小臣工都荐举,被荐举来的,又令其转介绍,由布衣至大僚,不可胜数。国子监中,优礼名师,规则十分严格,待诸生也非常宽厚。曾在一日之中,拔擢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等省级官员。

而初设于洪武3年的科举,却很快就停办了,直到洪武15年才恢复。

然而,荐举用人,常常是破格提拔,非明君所不能行,于是渐渐废止。但科举却无论君主贤明或是愚钝,都能够得以按例实行,因此反而兴盛起来。

相关文章

  •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四)科举之取士

    科举在从前,是一种文官考试。所试的科目,理应切于做官之用。但自唐以至于清,都与此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古代的用人,本...

  • 2018-05-12

    吕思勉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

  • 重读《吕思勉讲中国历史》

    2016年时,曾读过《吕思勉讲中国历史》,从此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近读到《资治通鉴》(我真的在努力完成20...

  • 科举论(明:黄淳耀)

    科举论 科举论 明 黄淳耀 科举论序 三代以后,设科取士之法,莫善于汉之贤良方正,莫不善于唐之诗赋取士。宋初稍沿唐...

  •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一)序言

    历史有什么用?这是吕思勉在开篇的自序中抛出的问题。 一般人的见解通常是:鉴往知来,以为法戒。但天下之事,从无相似。...

  •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二)婚姻

    文化史的第一章谈婚姻。 为什么从婚姻开始说起?大概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婚姻是人类社会的起源,也是文明得以代代传承...

  •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三)阶级

    辽以前,外族大多以汉族为高贵而攀缘之,并极仰慕汉族的文化,自愿同化于汉族(五胡除羯意外,皆冒拖神明之胄)。金以后则...

  • 《汉朝大历史》读书笔记

    作者: 吕思勉 出版: 2012-8 ISBN: 9787550208056 作者简介:吕思勉(1884.2.27...

  • 科举取士

    我大宋朝以科举取士,恩典开始日益受到重视。然而,这些恩典都是出于皇帝一时的谕旨,从来没有完全一样的。起初,士人们...

  • 《中国历史常识》-吕思勉 azw3,pdf,mobi,epub

    《中国历史常识》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思勉讲中国历史》(四)科举之取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q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