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视剧
我们与恶的距离|年度爆款,我们都是社会恶的推动者

我们与恶的距离|年度爆款,我们都是社会恶的推动者

作者: 光影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21:27 被阅读4次

最近,帅博在追一部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电视剧,在最早看了前两集之后,觉得故事内容、情绪、节奏等等都还差些火候,今天,一口气看了已经更新的六集,现在可以很负责的来和大家推荐这部剧集

 

其实,从电视的名字开始,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到这不是一部你经常在社交网络上会经常看见到的台湾偶像剧,和那些青春向上的剧集比起来,这部剧甚至有一点18禁

故事在李晓明无差别杀人案最终确定死刑后开始,因为李晓明两年前的无差别杀人犯罪,导致很多家庭的生活轨迹发生巨变,无论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的家庭,全都无法走出这样一个悲痛的世界,而此时,社会伤害事件还在频频发生,很多罪犯却被评定为精神病而逃脱制裁,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与爆点而过分渲染伤害事件导致很多模仿犯事件继续发生,刑事辩护律师为罪犯的人权斗争被全网讨伐,无法过去的痛苦、纷至沓来的新的烦恼,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来了这么一波又一波恶的侵袭,好像我们都是受害者,可是我们每个人却也在一步一步推动这个社会产生更多的恶,所以,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阔别15年重新回归荧屏的贾静雯在本剧中饰演一名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副总监,同时她也是两年前戏院无差别杀人案的受害者家属,她的儿子天彦在电影院被流弹击中死亡,而她当时正为了工作从戏院出去接电话。因为至亲的去世,让贾静雯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丈夫之间出现了感情裂痕,而小女儿始终无法体会她的心情,和她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恶化,为了逃避自己对儿子的思念和生活的不快,她把所有都献给了自己的工作。

吴慷仁在本片中饰演了杀人犯李晓明的刑事辩护律师,而他的客户则全部都集中在那些犯有故意杀人罪的恶人身上,他是一个崇尚法律的律师,他把法制看得比身边的一切都还要高,在他的价值观中,任何人不论男女老少罪恶丑陋,都应当接受法律的制裁,而法律赋予的权利任何人也都应该享有,而不应该根据他是否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去找到那些加害者内心的所思所想,找到他们杀人的内在动机,找到加害者加害的真实原因,以此来避免有更多加害者的出现。

陈妤在本剧中饰演了李晓明的妹妹李大芝,和哥哥从小生活在一起,关系亲密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哥哥会做出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因为事件的发生,她和父母从此背上了杀人犯家庭的身份,被社会讨伐,人生发生了转折,她不得不从大学退学,和家人开始过起了躲藏的生活,父母为了让她摆脱这种生活为了重新换了名字,并在帮助下来到了贾静雯所担任总监的新闻频道工作。

除了上述三位主角之外,电视还把镜头对准了包括一位失意并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青年导演、两名长期从事精神病治疗的医生、与贾静雯在面对新问题太对分歧的丈夫、无法像吴慷仁一样理解加害者、家属及其工作意义的吴慷仁妻子等。

人物选择上,这部剧至少成功了一半,每一个人的性格设定以及他所面对的人际社会和他们对于社会事件的看法,都和我们现实是生活中的每一类人能够对号入座,你基于人生经历和职业背景下的观点都可以在本剧中找对所对应角色,把我们更好的带入到了这个剧集之中,也让我们体验了一次我们与恶的距离。

无差别伤害、死刑、人权保护、精神病这些字眼随意提起任何一个都是那么的尖锐而且充满了社会性,而本剧在意见无差别伤害事件中把所有的问题都囊括进去,让我们看到了包括法律、新闻、受害者、加害者、亲属、普通民众、政府、专业工作者等所有牵扯进去的每一个个体的观点。

而关于李晓明杀人的原因,截止到目前第六集,依然没有给一个答案,最后李晓明被枪决的那一刻,李晓明说他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可怕又可恨的人性。

电视也一直在探讨加害者与受害者家属之间的悔过与原谅的问题,这里没有什么圣母或者极恶,所有的观点都被放在台面上去呈现。所有的声音都聚集在家庭教育与家庭背景之中,人们试图寻找李晓明杀人的原罪来源,但是,实际上,除了他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所以到底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加害者家属一分钟的简短道歉之后便人间蒸发,受害者家属更不可能存在原谅的想法,每个人站不到对方的立场上去,但这不是什么对错是非原则问题。

当贾静雯得知李大芝的真实身份后,偷偷派人私密偷拍获得第一手关于杀人犯家属最新居住地点后,李大芝与起在办公场所互相大骂的这一情节,情绪张力达到了极点,一个是失去孩子的受害者家属,一个是加害者家属,一个被夺去了生命至亲,另一个却因此人生改变,生活难以继续。

最后,这场对话中,李大芝喊道:难道我们没有生活的权利了吗?而贾静雯反问道:那我的儿子天彦他有活下去的权利吗?最后离开的李大芝哭着离开,并留下你们每一个杀的人不比我哥少!

就是这样的对话,认真去思考每一个人都没有说错,都有自己的理由,电视剧在这点上做的非常出色,它完全没有准备给我们下结论或者说为我们传输某一种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贾静雯失去至亲的每一次声嘶力竭都让我们为之感动并对恶发出从心底里的痛恨,罪犯执行死刑前的匆匆忙忙以及加害者家属面对这个社会发出的一切声音所产生的那种无力感同样我们也会报以思考。吴慷仁的执着追求,关于罪犯的人权,关于网络声音都萦绕在我们脑海之中挥散不去。而电视所传达的正式这么一个没有观点的观点。

剧集在每一集的开始,都切入新闻报道的视角,每一集的开始都会是一个不同的社会热点新闻,内容包括精神患者伤人事件,网红自杀事件,幼儿园劫持事件等等,但是,本剧则更多的是把这些事件焦点转移到了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媒体的报道,民众的网络上的反应,事件的真实情况。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全部了解到的事情。

贾静雯和李大芝所承担起的一个是关于受害者与加害者亲属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社会新闻工作者的关系。电视中的品味新闻台贾静雯所领导的新闻小组是一个综合新闻节目,节目内容囊括了社会、生活、娱乐、国际等新闻,但时至新闻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所主张的是收视率为大的新闻原则,追求的是独家、快速与劲爆的新闻类型。当然,这样的设定无非是希望像我们传达或者与我们讨论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工作原则问题。

新闻媒体在西方社会经常会被称之为第四权力(也就是处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权力),它更多所起到的是一个监督的作用,通过聚集社会力量,汇集舆论声音,来达到对行政司法等管理部门的平衡。因此,我们就需要去讨论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需要追求的价值观。本剧开始,就有一个关于新闻“快速”的讨论问题,突发新闻报道由台湾民众在外旅游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出现死伤。此刻,更多的媒体在接到消息后立即跟进并率先报道,而贾静雯则是压住报道,希望能够得到确定的信息,但时间过得很快,面对市场部的压力,最终新闻台选择报道了这篇新闻,而后期则正是事故并没有发生。美剧《新闻编辑室》有同样关于新闻真实性与快速性权衡的讨论,明显,本剧借鉴了这块的讨论(毕竟同属hbo),除此之外,在社会实践频发的情况下,新闻媒体为追求爆点,也经常会故意扩大事态,多方面全方位报道,本剧就发生了在报道之后所产生的“模仿犯”事件,电视借角色之口说出了很多关于新闻媒体的问题,也是本剧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最后,想说的是,一想到我们的台湾已经能够拍出这样直面生死,探讨人性、社会话题,把镜头对准了这个地区的死刑、人权、病患、救赎与原谅等等内容。而我们的剧集依旧停留在古代玄幻、仙侠情缘、抗日、婆媳之上,再加上已经不能去拍的宫斗,难免让人心碎。

欢迎关注:看见光影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与恶的距离|年度爆款,我们都是社会恶的推动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qf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