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UCA时代,很多人应该都有考虑过职业选择的问题,纠结于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是按照社会的标准选择的工作,我自己的内在标准是什么,我用自己的标准会选什么样的工作。有人向长辈咨询,有人寻求职业规划教练的帮助,希望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我们一起跟着薛教授用经济学的视角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谁决定了你今天的职业?你肯定会说:生命是我的,当然由我决定自己的职业,或者我父母帮我一起做决定。
经济学的看法是:你拥有你的生命,但是你的生命怎么度过,你的职业是怎么选择的,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上其他人决定的。
我们能选择的职业范围是社会认可的,我们会在其中选择自己兴趣最大、付出成本最低,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总收入最高的职业。
所以我们才会有文章开头提到的,觉得工作不是自己的选择,工作变成了痛苦的,无意识的,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如果经济学的观点是事实,那些痛苦地工作着的人就没有解脱的办法了吗?
在看一本教练的书《唤醒沉睡的天才》的时候我有了一个答案:
相信每个人都有体验过目标的强大的作用,我要考入好的大学,我拼命的学习,每天晚睡早起的。
对于职业来说,如果我也有一个职业目标,它可以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是从别人那借鉴来的,当我全力以赴的追求它的时候,它就获得了生命力,真正的成了我自己的目标。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另外一个体会,这个职业的目标可能不是赚钱,它可能是一些更接近自我的游戏,关系的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幸福,无关金钱和权力的游戏。
接受职业是由社会上其它人决定的事实,找到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好工作,然后在这个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去实现它。
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
关注自己的挫败感,你会有挫败感,因为表面下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和渴望。
看到自己更深层次的需求和渴望,就能看到自己的目标。当然也能看到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别。
这时候记得不要顾虑太多,只要有了方向,找到第一步或者迈出第一步,下一步自然会显现,你只需要控制自己的能量去你想去的方向,并时刻关注自己的能量状态,实时调整方向和自己的状态。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系列三:职业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