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信仰想法
信仰是灵魂、制度是骨骼,唯有双翼齐飞方能成就佛教的未来

信仰是灵魂、制度是骨骼,唯有双翼齐飞方能成就佛教的未来

作者: f31233e063da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12:00 被阅读124次

    《汉语词典》对信仰是这样解释的,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佛教《法苑珠林》中云:“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从释迦牟尼创立以来,历经2500多年,几经沉浮,而诞生地印度佛教已难觅其踪迹。

    佛教在其发展,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二大因素,信仰是其灵魂,而制度是其骨骼。现在对信仰的研究较多,而对制度的思考却相对缺失,信仰与制度是佛教发展的两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成就了今天佛教的繁荣。而在制度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僧人的戒律制度、寺院的管理制度和信众的吸纳制度。

    有学者研究表明,中国佛教在其发展中,制度性建设一直相对比较滞后。古德云“佛之为教,必先戒律”。僧人是佛教三宝中之僧宝,因而在制度建设中,僧人的戒律制度是佛教制度建设之根本。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到梁武帝时代,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僧团制度,而仅仅只是僧人个体注重修行和觉悟。梁武帝倡导僧人素食戒荤后,才逐步推动形成佛教僧人的修行制度。 而到唐代以来,中国寺院沿用的《百丈清规》管理制度,“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近代太虚大师以“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为目的,提出了佛教的“教制革命、教理革命和教产革命”三大革命的思想等等。以围绕僧人“以戒为师”的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完善,造就了一大批修法弘法的佛弟子,使佛教的发展才有了最根本的基石。

    释迦牟尼在弘法之初,只是在菩提树下传道,直到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后,才逐步有了固定的场所。而中国之佛教,据传在汉时期由摄摩腾传入。在京都洛阳建立白马寺,开中国建佛寺之先河。而江西新百丈山怀海创意别立禅居,即丛林之始,也才有了更完整的寺院管理制度。中国寺院在历史的发展中,丛林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寺院的管理。而在新时代,寺院的管理制度却要求有新的内涵。当前,我个人认为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有这几项制度:一是僧人的考核制度,通过制度真正使优秀的僧人进入管理层,提升寺院科学管理的水平。二是寺院的弘法制度。这项制度还很值得研究,比较基督教星期六星期天经常性的传教活动,佛教的弘法还没有真正形成经常性的弘法制度。三是寺院的社会慈善制度,这是寺院适应社会的发展的新课题。四是寺院的安全社会,由于寺院建设规模的扩大、活动的增多、信众的增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这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佛教的发展,有一项制度一直没有引起重视,那就是对信众的吸引制度,这个用词不甚准确。中国的佛道教信徒是很难统计的,不像基督教,受了洗的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基督教信徒。佛教说因缘,有缘才到寺院。而基督教在传教中叫引人入教,每一个基督教信徒都有责任和使命去传教,这样无形中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任何一种宗教的发展,信徒是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佛教如何吸引信徒,以制度化的形式提升信徒素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必须要深入加以研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仰是灵魂、制度是骨骼,唯有双翼齐飞方能成就佛教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vo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