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三十七周岁还有两个月,李为珍暗暗松了一口气,又偷偷叹了一口气。
现在如果有人问起她多大,她会仿若云淡风轻回复:我呀,三十六了。结婚晚,孩子才幼儿园中班呢。
后面那一句,超出问题范围,为附赠信息,却大多数时候会成功帮助打开新的话题:男孩女孩?哪个幼儿园?收费多少?老师咋样?……
想聊多久聊多久。
李为珍自小就知道自己话多又说话快,邻居们总打趣:“你这丫头,把你姐姐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害得姐姐没话说。”
闲暇时回想以前,李为珍有些恍惚:自己年少时,到底是什么样子?遗憾那时没有坚持写日记,无迹可寻。少时的玩伴,多年不见,都散了。
不过记得的东西也挺多。
比如,她自打上学就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李为珍,土里土气的,羡慕同学名字里的“娜、洁、雪、君”等,一听就“雅致”,是的,那时的李为珍觉得“雅致”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尤其大一些,语文课堂上学习了李时珍之后,就被顽皮的男同学叫做“李时珍”,那个留着胡子的古装老爷爷,帽子挺好看。
不是没提过想改名字,父亲不依:名字岂能随便改?辈分不能乱,再说,“珍”不好听么?“珍”贵珍贵呐!
自此再也不提。不对父母提。
大一些后,沉迷各类“闲书”,武侠小说中总说:人的名树的影,李为珍就很丧气:就算武功高强我这名字在武侠小说里面也太“没颜值”了。
送完孩子回到家,慢慢的吃着冷掉的早餐,李为珍的思绪就这样东飘一下,西飘一下。
有时候回过神来,两个小时竟然过去,已临近中午,还好幼儿园的孩子中午不回家。等到女儿,想到小豌豆,李为珍心里好像有了底,好似一个手气不好的赌徒有了翻盘的机会。
意识到自己这想法,赶紧扶起来另一个念头:望女成凤这事我是不干的,每个人都活好自己就好。
回过神,忽然发现自己用的筷子是林兵用过的,下意识“啪”的放下,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自己一跳,还好,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
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林兵这么有距离感了么?隔阂?陌生?李为珍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太小,要找到一个词形容这种状态,一个恰到好处的词,只有这样,好像这一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认可自己。
说回筷子,以前会随手拿起对方的筷子就用,虽然不是很经常,但偶尔林兵已吃完,而她刚坐下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拿过筷子,“少刷一双是一双”,没有洗碗机,要做的工作能少一点是一点。
但现在,这种亲密感,淡了,替之而来的,是生疏,对,就是这个词。
李为珍松了一口气。
抬头一看餐厅边柜上摆着的表,竟然这就到十点半了,虽然外面已经是立夏之后的大太阳,还是应该去超市采购。
李为珍决定,很多事情,很有记录下来的冲动。
就从今天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