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乃公司生存之本,产品之生命,质量不过关,研发出来的产品再好,也只能是劣质产品。如何来把控产品的质量,个人认为:
首先,在观念上要予以纠正。要控制好产品的质量,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公司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关系到多个部门有行政、财务、销售等,比如销售人员对产品性能、功能等不甚了解,理解不透,对用户来说就成了产品质量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先天性疾病,靠后续的生产过程是很难得到治愈,很难得到解决的;采购部采购回来的物料直接就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其次,在行动上要实行多环节控制,思想指导上要跟进产品质量的控制过程。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人员都应各司其职,把控好自己工作的质量。采购人员对来料的外观、型号、接口、尺寸等等,有必要作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检测判断,不可回购一些与要求不符或从外观就能确认为不良的物料等着品检人员检测,如果有不良品,采购会说“呵呵不行啊”,结果是换或扔,退的可能性很小。这种情况还算稍好的,怕的是品检人员疏忽大意,或功能检测不全等等原因,造成不良品流向生产。有人会说:品质人员应负全责。是,广义上讲应该由品质人员负责。但公司的损失如何计算呢?如果是采购人员认真负责,初检一遍,品质再检一遍,相当于每种物料都检测了两遍,大大降低了不良物料进库的概率,更何况还有后面的工序,仓管、生产人员、成品检测等等,每个人都能负责认真的检查,这相当于多少个品质人员,提高质量的可靠性提高了多少倍。
每道生产工序对前面的工序都检测一遍,出现不良品的概率会降低多少?大家可以算算。同时可以提高各自的技能。不懂的可以学,可以问。总不能把市场上的东西全部搬来让品检人员去挑选吧。因此凡是与物料及产品接触的人,都要认真仔细的去检查一遍,效果会比品质一人检查全面的多,也可靠的多。
再次,责任的划分。下一道工序检查出了产品质量问题,由后往前追查至出错误的工序。这中间所有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人员负主要责任,整个过程中其他人员负连带责任。
为什么其他人员也要负责人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仓库人员发放某种物料给生产装配人员进行装配,但由于某些原因,仓库人员将该物料发错了,生产装配人员看都没看或明知道错了(原因是仓库发错了物料与自己没关系,或是认为有品质人员检查),还将其进行了装配,然后流入下一工序,总装,进行总装的人员又只管自己,不进行检查就又再一次流入整机调试,到最后了才发现有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尽一分责,错误也不至于到最后才发现。有时会从采购的物料就开始错了,直到出厂检测才发现。此时为时已晚,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物料损坏,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总之,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质检检验出来的;把产品质量完全放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危险性极大;人总有打瞌睡的时候,往往在关键的时候容易出差错。而多环节控制,则将所有相关人员用一根绳子串起来,每个成员都要承担责任,有效的降低了出错的概率,激活员工积极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要去考虑,综合起来才能做好整个产品的质量;要懂得:下一工序就是客户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