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寻老郑州

探寻老郑州

作者: 木子悦水仙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1:57 被阅读0次

       2019年2月23日,我带着儿子参加了张朝民老师的游学团,探寻老郑州的文化和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一大早在郑州市大同路和南顺城街集合,站在街口的西南角朝马路对面望去,看到一个窄窄的斜坡,再环顾四周,一下子穿越到儿时,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去表弟姥姥家的那个“大坡”吗!小时候可能是个子小,和弟弟轮流骑着他的小三轮去他姥姥家摘石榴。那时总觉得那个坡好高好陡。上了坡沿着胡同一直往里走,依稀记得表弟姥姥家是一个规整的四合院,屋子里摆放着中式红木家具,院子里种了好几棵石榴树。穿越回来,才醒悟过来,儿时的那个“大坡”,俗称“小西门”,就是商都内城墙的西门。儿时坡上坡下的走,原来就是在一次次地进城出城呀!

       我们站在南顺城街的城墙根,听张老师娓娓道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是黄土夯筑而成,其实原来我们的城墙上也是有城砖的,后来冯玉祥命人将城砖取下来填平了城墙外的城壕,还用城砖铺建了大同路。登上城墙(现在仅存的城墙是商都内城墙),站在内城墙的西南拐角,看到这里有一座高高的台子,据说这里曾是郑州市的至高点,日本人曾在此建过警报楼,因此这里曾被叫过“警报山”。可与天下名楼相媲美的中州名楼“夕阳楼”也曾在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这里登高吟唱,留下千古名篇“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去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下城墙,一路向东,顺着城南路走到南大街,再沿着南大街向南走,路名已变成了“南关街”,街口一棵老国槐,已有200年的历史了,它站在南关街口,城墙脚下,见证着老郑州的历史变迁。走到熊儿河边,一座双孔石桥映入眼帘,桥洞上刻着水龙、火龙和花鸟,这座桥是一位叫作熊二的人为百姓修建的,取名叫“熊二桥”,念多了,就叫成“熊儿河桥”了,这也是郑州现存最古老的桥梁。

      原路返回,再次来到城墙脚下,顺着城墙一路向东,穿过紫荆山路,来到商都遗址公园,再次登上城墙,防腐木步道两旁种了许多棵老核桃树。公园里鸟语花香,淡黄色的腊梅在早春时分争先绽放,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绿地当中的三座铜像引起了人们的驻足观望,我们应当记住这三座铜像主人的名字:韩维周、安金槐、邹衡。正是这三位先生的发现、发掘、研究和保护,确定了郑州商都为商汤所建商代第一个国都-----亳,为郑州被确立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走出郑州商都遗址公园,顺着紫荆山路向北走到第一个小路口,书院街117-7印入眼帘,这座不起眼的小院落就是“郭家大院”,这里也是目前郑州最后的四合院了,前几年因为修地铁这里险些被拆掉,还好经过有关人士的积极呼吁,这里终于保护下来了。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十字街口,郑州也不例外。我们徒步穿行东大街,来到东西大街与管城街、南大街交叉口,这里正是老郑州的十字街口。就在十字街口的东北角一处工地宿舍院内,谁也不会想到,这里还隐藏着“魏巍故里”。抗美援朝期间,一篇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中国,作者魏巍就生在郑州,他的家就在这里。魏家大院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三进七跨六胡同建筑群,砖木双层结构,前有过街牌坊,后有私家花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可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旧城改造被拆,令人无不为之惋惜。

       生在郑州,长在郑州,儿时熟悉的胡同已不复存在。沿着西大街再往西走,来到营门街探访郑州仅存的胡同,代书胡同、黄殿坑、法院西街,依次走过,这里大多已建成居民小区,好在路牌还在。说起代书胡同,所谓代书,就是应邀代别人书写,把口头的变成规范的、合乎要求的书面材料,如诉状、家书、呈文、对联、帖子等等。明清时的代书胡同,向东北不远是州府衙门,附近的法院西街,明时曾设监狱,清时设管衙署,民国初年始建郑县法院。得地利之便,这里就成为文人聚居代人书写状子、呈文的地方,代书胡同因此得名。

       每座城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当你走近它,用带着温度的双手去抚摸它时,这座城从此也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一天的行走,步行约四公里,走访了郑州市的古城墙、古院、古巷、古桥……游走在历史的隧道当中,将历史的一个个闪光点串联起来,郑州似乎已不再平淡无奇,多了几分韵味……

                                                                                                         (部分图片来自无心竹)

相关文章

  • 探寻老郑州

    2019年2月23日,我带着儿子参加了张朝民老师的游学团,探寻老郑州的文化和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一大早...

  • 渐行渐远--郑州西区老铁路探寻

    郑州市区里的老铁路还是有几处的,有一条横穿航海路,还在使用;东风渠边一段早已建成铁路文化公园,成了休闲的好去处,尤...

  • 探寻红色之路

    此次实践队探寻红色之路,我有幸参观了河南有名的郑州博物馆。 通过此次博物馆之旅,我深刻了解了郑州博物馆。郑州博物馆...

  • 毕业两年,朋友问,你以后就在广州了是么?

    其实很怕自己的人生因此定型,总想探寻更多可能性,但探寻的成本,以及身边人因积累产生的收益,都时刻折磨着你 郑州 北...

  • 追溯知识源头,探寻数学本质——郑州学习随笔

    周末,带着对“双减政策”下高效课堂的探寻,来到了郑州众意路小学,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落实双减政策,聚焦高质课堂,...

  • 闪耀车牌

    今天老八和媳妇来郑州,到老二那吃了饭。

  • 用音乐搭建彩虹桥,幸福“六一”儿童节

    商会界(朱颜北)2018年6月1日,由郑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安排,王战军带队,郑州市老干部乐团手风琴队与郑州市老...

  • 老A的记忆8

    郑州就像她的地理位置一样,是个南来北往的枢纽。老A来郑州每次都是为了转车换乘并没有什么业务,因而郑州去的最多的就...

  • 中原之旅~探寻中华文化

    借着TED商学院郑州学习之余,顺便开启了我与先生的探寻中华文化中原之旅。不虚此行真的是应证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古话。...

  • 在小镇探寻石板房老建筑

    我从小居住的地方,被称之为石板镇。小镇的样貌如其名,凡来过这里的人,无须向他解释,他便能明白小镇为何被称作石板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寻老郑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xk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