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直留意科技圈动态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人工智能(AI)是今年科技界的其中一个热门词汇。最近多个厂商接连推出了所谓的内置AI的智能音箱,联想还直接将今年第三届的Tech World大会主题定为“让世界充满AI”,而将时间在往前推进一点,与柯洁进行围棋对战并且三场全胜的AlphaGo,背后的真正身份也是AI。
但在实际上,AI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相传这个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而有记载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最初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被提出。在现在这个计算机微型化,网络普及并智能化的大前提下,这个词则是愈演愈烈,成为了大众讨论的话题。
过往几年,科技界和大众讨论得更多的是各种智能化的产品,但是在绕了一圈之后,大家又开始围绕着智能化背后的AI技术在转。于是,来到今年,我们看到各个厂商将实现投到智能音箱上,还冠上了AI的名头,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买单。
为什么都要做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这玩意可不是国内某些厂商强行做出来的类别,事实上带领这个潮流的,恰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外巨头。
早在2014年,亚马逊就发布了Echo智能音箱,并且在今年带来了新产品线,分别是Echo的更新Echo Show,以及两款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智能音箱Tap和Dot。谷歌在去年推出了自家的Google Home,而微软和苹果在今年也坐不住了,分别推出了Cortana智能音箱以及HomePod。
其实这四个耳熟能详的国际巨头来做智能音箱,真是一点都不意外。结合他们已有的事业链和生态圈看,智能音箱更像是过往移动智能设备的一次升级和融入生活化,帮助这些厂商能够形成更有闭环习惯的生态圈,让消费者感受到沟通-识别-处理-结果的体验,感受到新时代机械处理的快感。
或许是因为这些国外大厂的产品都还没有在国内上市,最近好几间国内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想要抢占这一片的国内市场。而这一波国内厂商所推出的智能音箱产品,基本上都冠上了AI的名头,看着好像也变得更加智能了。
一场场智能盛宴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智能音箱往日风光不再,销量惨淡,那些曾经争赶着要分块蛋糕的厂商,如今可还初心不改?
BATJ、小米、联想悉数到场,大张旗鼓,发布会一场接一场,颇为热闹。做流量入口,搭建生态平台,成为家居终端,智能音箱被寄予众望。
然而当深圳南山区的方案商猛增到数百家时,嗅觉敏锐的掘金者意识到,创业公司已经沦为故事的配角。
消费市场:这注定是场群雄并起、跑马割地的游戏。于是,三年前创业做智能音箱的老王,带着团队摇身一变,改头换面为技术方案公司。
供应链:为了九牛一毛的订单利润,代工厂们你争我抢,甚至不惜垫付百万元赔本做买卖。“到最后都是为大公司白打工。反正这一波,我决定放弃”,在深圳供应链市场摸爬滚打五年了的老周表示,不愿淌这趟浑水。
投资人:“国内外用户习惯存在差异,国内市场需求并不刚性。我对国内市场比较悲观”,祥峰投资执行董事赵楠谈及智能音箱时态度冷淡,这同时也是投资人们的典型回应。基于线上淘宝(包含天猫)销售数据的跟踪调查,智能音箱品类的整体月销量还不到2万台。不相信画饼的投资市场表示,“市场数据说明一切,纸上谈兵无意义”。
大玩家涌入,资本市场降温,供应链处于被动,创业者另寻出路,销量数据惨淡。这场被人工智能催熟的“音箱梦”,最后究竟谁来定局?
大跃进时代
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的正式兴起,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而这正是亚马逊Echo销量陡增带来的波及效应。
三年前,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发布,集成语音助手系统Alexa的智能音箱市场开始发酵。直到去年,Echo的销售数据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一举突破500万台,成为美国家庭小型音箱的销量老大。
一年前,谷歌推出了类似产品Google Home。
今年五月,苹果在WWDC上发布HomePod。与此同时,一大波互联网厂商小米、联想、阿里、百度、腾讯不甘示弱,热情高涨,依葫芦画瓢推出外形几乎无异的智能音箱。
苹果HomePod此外,喜马拉雅、酷狗、猎豹等外围玩家以不同姿势进入。
海尔、美的等家电品牌急需在小体型家电产品试水新技术,以及数量超过20家的创业队。
根据Slice Intelligence在线统计数据,从2015年10月份开始,Echo的销量迎来了一次井喷,并在11月达到了一波高潮。
▲E2015年销量数据走向 来源: Slice Intelligence
当然,音箱形态并不是关键。吸引众多玩家,尤其是大玩家入局的,在于亚马逊打通了智能语音系统的局面。半年接入7000家厂商,在美国CES展台上几乎无孔不入,截止目前Alexa身上的技能已经突破1.5万种。成功先例的出现,说明在智能音箱背后的平台想象力巨大。
巨头们纷纷杀入以及中小厂商的蜂拥而上,一度提升了智能音箱市场成为风口的可能性。
智能音箱市场鱼龙混杂
据不完全统计,做智能音箱的企业已近50家,还有许多正在进行中的或是不太知名的企业未被统计。此外还有至少500家与之相关的硬件企业或技术提供商活跃在前沿阵地。
杀入进来的玩家们的玩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国内的众巨头想建立生态,为既有的内容和服务寻找新入口,赚个盆满钵满;
内容提供商开始联合众企业“抱团取暖”,攻城略地;
中小创业者术有专攻,提供技术或硬件支持,抢占时机,力求杀出一条活路。
一、硬件企业
在亚马逊推出Echo智能音箱同一时期,国内也有一波玩家推出了WiFi音箱,如科大讯飞智能音箱X1、电蟒WiFi音箱、小智超级音箱等。
科大讯飞
以科大讯飞的X1为例,它在2014年底上市,可以WiFi连网,通过手机APP进行设备控制,并接入不同的音频资源。在定位上,这波音箱还是局限在产品层面,而没有把音箱作为一个家庭的交互入口来布局。但较高的价格、繁琐的操作、低智能化等导致用户体验较差,加之国内用户使用音箱的比例并不高,并且还有蓝牙音箱抢占市场份额,这波WiFi音箱并未获得市场的太多关注和认可。
喜马拉雅硬件总经理兼副总裁李海波曾说,他见过的智能音箱已不下百款,单单是深圳南山区一公里以内就有上百家提供硬件或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些硬件企业许多是在PC不景气时,便转向了智能音箱这个风口。且不说大浪淘沙过后能够存活多少,他们的存在和活跃也反应了当下国内智能音箱的热潮。
二、互联网巨头
以BAT、京东为主导的巨头,位居产业链的顶端,掌握着大量的资源,都企图推出智能音箱产品来占领家庭的交互入口。它们都希望通过音箱来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生态,从而掌控平台上巨大的数据价值。此外他们布局智能音箱也是为了寻找未来的交互入口,承载其电商、服务和内容等优势。
京东
在国内京东是最早向亚马逊“取经”的公司,在2015年初就和科大讯飞成立合资公司灵隆科技来研发叮咚音箱,在同年的8月份灵隆科技便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目前其官方公布的累计销量为100万台,尽管是国内销量最多的智能音箱,但这也不过亚马逊Echo的1/10。
这款音箱的背后不只是音箱,而是整个家庭的“入口”,为此,京东组了一个“局”,率先邀请了语音技术大牛科大讯飞,来共同研发产品,推出叮咚音箱。此后又推出全新的京东微联,而目前其平台上已经有500款家电产品,都可以通过叮咚音箱来控制。
阿里巴巴
在2015年8月,阿里巴巴便联合飞利浦推出了阿里小飞WiFi音箱,尽管当时采用的是按键语音,但也向家庭交互终端迈进了一部。6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称,阿里和喜马拉雅FM也在合作推出有AI能力的智能音箱。阿里有最大的电商平台,试问阿里会放弃这样一个占领家庭购物的入口吗?
百度
而在今年的CES上,百度度秘和小鱼在家联手发布基于DuerOS系统的新一代小鱼在家机器人,试图把视频通话机器人打造成标杆式产品,占领家庭交互入口,从而打通其搜索和商业化服务。
另据了解,腾讯也在积极布局智能音箱。
人机交互方式的演进是近期互联网大佬喜欢谈论的点,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时代,我们的交互方式也将伴随从键盘鼠标到触屏再到智能语音助手。
三、运营商
不单单互联网巨头、老牌家电企业在做智能音箱,运营商也参与进来了。在三大运营商中,目前已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经和第三方的音箱制造企业合作,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
谈到这里就必须提及一个群体——深圳硬件“集团军”,没错,他们是这波智能音箱浪潮中的重要一环,有太多的音箱硬件或者技术模块来自这里。而华美兴泰(深圳)就是深圳硬件企业中的一个代表。
2017年6月,华美兴泰(深圳)公司中标中国移动总公司IOT-HUB+智能语音助手音箱项目,标的金额3000万人民币。华美兴泰核心负责人称,他们在智能音箱上的研发已经有3年,除了语音识别使用的是科大讯飞的技术外,从音箱硬件、软件、语意定义和内容接入都是他们自己在做。
华美兴泰是深圳硬件企业中最早做智能音箱的一波,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之前从事路由器、移动电源相关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在2014年底智能音箱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华美兴泰便转向这个领域,正是凭借着先入优势和硬件积累,该公司和百度、乐视、中兴等都有合作。该负责人称,他们也是痛苦了很久,但真正的春天要到明年。此外,他还爆料不但中国移动在做智能音箱,中国电信也在做。
回到中国移动本身,这是其推出的第一个智能音箱项目,该产品将整合中国移动andlink 智能家居协议和咪咕音乐资源。再加上中移动较早就布局的物联网OneNET开放平台,可见中国移动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家居标准、平台去的。
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中移动这样近乎外包一款音箱产品,并接入自身的软件和标准,其能否为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呢?但从中移动在物联网中的布局来看,智能家居只是其局中一环,而智能音箱的作用更在于构建标准,从而将产品接入其云平台中,实现从运营流量到运营数据的转变。
四、传统家电企业
在智能家居的市场争夺中,传统的家电企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老牌家电企业。互联网的浪潮曾压制了他们的光芒,而如今迎着智能家居的号角,他们再次向世人发出他们对科技的呐喊,彰显他们与时俱进的能力。海尔、美的、长虹如此,中小智能家居、家装企业亦如此。
海尔
在这股浪潮中海尔无疑是最亮眼的一个。在今年的CES Aisa上, 海尔就展示了其在优家生态、智能浴室、智能厨房等方面的进展,并且它也在做智能音箱。海尔优家的一位产品负责人告诉智东西,海尔也在联合合作伙伴在做智能音箱,目前还在攻城阶段,还未上市。
但海尔并未把整个家庭入口全压在智能音箱上,该产品负责人表示,海尔在做“全屋语音”,而智能音箱只是家庭交互的一个场景。
海尔目前已经推出相应的终端产品,如智能冰箱、卫浴的“魔镜”,但尚没有加入语音交互,预计将会在下一代产品中加入语音交互模块,这可以理解为将其它家电变成另一种形态的“智能音箱”交互入口。
此外,为了使智能音箱获得更多控制家电的能力,海尔在部分遵循OCF标准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家居标准,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多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控制权。
五、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在于为渠道所束缚,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建立渠道,建立入口。目前,喜马拉雅和酷狗都结合自身内容推出了相关的音箱产品。
喜马拉雅
就在今年6月20日,喜马拉雅FM联合猎户星空、洛可可、佳禾智能推出“小雅AI音箱”。小雅AI音箱是一款全内容音箱,它由猎户星空提供核心语音技术支持,喜马拉雅负责内容、硬件落地,洛可可提供设计和佳禾智能负责硬件生产,是一款协同参与的产品。
正如猎豹移动CEO傅盛谈及的,真正的AI不应该仅仅有技术,而是真正能和生活相结合的产品,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体验。小雅音箱作为一款全内容音箱,能否在入口大战中获得更多的用户,就需要深挖“陪伴”的内涵。
喜马拉雅联合几位玩家组的这个“局”,让我们看到了内容提供商如何建构一款智能音箱,以及在巨头的包围下,“抱团取暖”,参与入口争夺的。
六、中小创业者
众多中小企业以及创业者则是江湖的另一面,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大企业局中的一环,提供技术或者硬件,然后贴上别人的标签。然而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存法则。
目前已有超过15家的创业公司推出了其自身的智能音箱,如Rokid的Pebble音箱,聚熵科技的小智超级音箱,出门问问的Tichome智能音箱,以及问之科技的麦宝智能音箱。此外,还有众多提供硬件和技术解决方案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
问之科技表示,推出音箱产品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进行技术展示,来吸引一些项目合作;其二是现有的一些家装、家居公司有需求,可以直接将产品和这些公司对接。
但当问及到智能音箱存在的问题时,问之科技的负责人称,技术方面的瓶颈可以随着技术的迭代来解决,但是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智能音箱市场太小,用户没有使用的习惯。
而摩尔声学则是一家深圳的技术解决方案商,其主要从事远场算法和硬件方面。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讲到,像暴风的产品,其智能电视的远讲语音和外设就是他们生产的,他们还在和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合作进行硬件和智能音箱的本体开发。
市场数据无力
10万台,这是叮咚智能音箱在2016年的整体销量,数据来源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
据叮咚音箱市场部人员介绍,截止今年6月底,叮咚音箱比2016年同比增长130%。但以10万台的全年销量作为基数,这个数据仍算不上理想。
在京东电商平台,搜索“智能音箱”,销量排名的前15名中,有13款是叮咚音箱,其中2款是酷狗音箱。这个结果实际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只能说明“10万台”和“130%的增长”得来并不容易。
根据淘宝(包含天猫)电商平台,以“智能音箱”为搜索品类,为期30天的销售数据调查。月销量超过100台的店面超过21家,共覆盖15个品牌商(其中代工贴牌厂商不计入其内),整体销量为17645台。
▲智能音箱线上销量排名
在销量排名分布上,排名靠前的小米互联网音箱、驰冠S1蓝牙音箱、酷狗潘多拉音箱价位均集中在150-400元区间;排名第四的音乐花盆多采用贴牌方式,价格在150元以下,以其形态和功能的独特性取胜。
在产品智能化方面,主要指语音交互功能的实现。月销量超过100台的15家品牌商中,仅有两款小米互联网音箱、飞利浦aw6005/小飞阿里智能音箱实现了语音交互功能,并且仅限于部分场景切歌时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当下语音交互功能的鸡肋。
在价格端,SONOS PLay5、SONOS PLay1两款占据头部空间,其主体功能仍聚焦在音质和体验上。
基于淘宝(包含天猫)电商平台统计的月销量数据中,总数17645台,为以此为基数得到各品牌的销量市场占比。小米互联网销量占据26%,前三名的整体份额数量超过一半。其余品牌的市场参与度较低。
▲智能音箱线上市场占比分布
整体而言,基于国内市场的智能音箱线上数据并不乐观。至少,月销量不到2万台、年销量不过百万台的存量市场,是难以支撑起前文提到的大规模投入的。
如果放到两年前,智能音箱市场的数据或许更为悲烈。过去几年直到现在,智能音箱在消费级市场中并没有真正起量,当下智能音箱存量市场在百万台以内,真正起量可能要到明后年。
代工厂的无奈
“深圳南山区一公里以内有112家公司做语音智能”,这是喜马拉雅硬件总经理兼副总裁,李海波眼中的供应链盛况。
老周却表示:“这是有背景、只管流水漂亮的工厂所能接受的方案,这几年没少被互联网企业坑啊!之前被乐视坑了一把,去年VR被暴风坑了一把”。
老周早已看清这一年一换的互联网风口“套路”,冷静和谨慎了许多。风口一到,订单纷至沓来,但一旦市场趋冷,大批的产能过剩和前期投入的流水线资源,最终也只能靠供应链自己消化。
据老周介绍,由于各大互联网公司已经布局,目前国内稍具规模的OEM厂都已全线接到任务。但订单量相比起代工厂产能而言,“仍是人多肉少的生意,最后坑的是普通制造加工企业”。
其核心在于,跟大公司绑定在一起,供应链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毛利低,甚至赔本做买卖,大多数有背景的工厂只需要流水漂亮”。这个过程中,供应链被压价,资金回笼慢经常发生。
一成熟方案厂市场部的小杨表示,“目前智能音箱的方案竞争已经蛮激烈了。因为方案比较成熟,市场已经开始低价走量,部分客户比较时主要就是看价格”。
据小杨介绍,大客户压账期是稀松平常的事,导致公司资金回笼慢。“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垫付订单额的70%,客户预付30%。碰到大于10K的订单量,垫付款超过百万”。这也正是老周不愿意和大公司“玩”的原因之一。
“如果阿里丢一个智能音箱订单,月MOQ(minimum order quantity,最小订单量)100k,账期6个月,没有预付款,你觉得有没有人接?”老周自问自答,“一定有!但我们接不了。实际上,账期并不是问题,会有第三方垫付。但关键是产品没有利润。基本最后也是白打工。”
这是代工厂的无奈。但并不是品牌方就毫无风险,“亚马逊Echo、国内天猫精灵随便动动手调整下售价,你知道对于方案商是多大的震荡吗?”
王宇所在的公司也遭遇了这个问题。2015年底,他加入了这家已经在音响领域发展了几年的公司。和各种为Echo所鼓动的厂商一样,他们也认为,智能音箱的风口已经到来。
“在那个时候的市场上,其实没有很成熟的智能技术方案,语音交互技术也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我们就按照当时智能机器人的模式,造了一款所谓的‘智能音箱’出来。”
在王宇看来,那款产品就是他当时心目中的智能音箱,“你跟它说话,它其实也能回应;也能通过蓝牙、WiFi、App等方式来操控,该有的功能都有了。”
很快,公司就组织生产了上万台这样的智能音箱,并迅速推出市场,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够吸引一些购买量;但好景不长,销售量在后续的几个月内急速下跌,“第一个月还能卖出上千台,后来就是几百台,之后慢慢就卖不出去了。至今为止,公司还剩下了几千台产品放在仓库中,无人问津。
这次尝试给王宇的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但他们并不是最失败的玩家。
“就我所知,有很多公司本来是做平板或者手机的,换个牌子就改做智能音箱;这些公司一个月就卖百来台,根本做不下去,几个月后直接关门了事,”王宇说。
大公司本身有着自己的前期技术准备,风口一来了就能马上作出反应;我们就只能跟在它们后面,一步一步地走。在这一波风口里,主动权并不掌握在小公司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智能音箱的技术门槛比较高,目前技术还是集中在大企业的手中;而技术的逐级下沉需要一定的时间。”
预计,要到两三年之后,小企业们才能享受到大企业技术下沉带来的红利。
附:智能音箱芯片厂商盘点
联发科——MT8516
在手机处理器市场,联发科在美国高通的打压之下处境艰难,营收下滑、被爆大幅裁员等一系列负面消息也接踵而至。但是在智能音箱芯片市场,联发科却扬眉吐气了一番,据悉2016年智能音箱市场近80%的芯片都是由他们供应的。
其实,早在三年前亚马逊发布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的时候,联发科就已经是亚马逊的供应商了。在今年的联发科2017股东大会后,公司董事长蔡明介表示:“联发科是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的主力芯片商之一,占据着过半的出货份额。”此外,联发科还是Essential Hom(Android之父Andy Rubin新公司推出的“智能助手”)、本月发布的天猫精灵X1的芯片供应商。
在今年5月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期间,联发科更是推出了专为智能语音助理装置和智能扬声器产品而设计的系统单芯片——MT8516,意图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音箱芯片领域的龙头地位。
MT8516支持四核心64位ARM Cortex-A35,主频达1.3GHz。该芯片还内建WiFi 802.11 b/g/n 和蓝牙 4.0,不仅确保芯片更小的占板面积,更有助于终端厂商简化设计、加快上市时间,并为开发更多的创意性产品提供了更多可能。
MT8516支持高达8通道的TDM麦克风阵列接口和2通道的PDM数字麦克风接口,非常适用于远场(Far-field)麦克风语音控制和智能音响设备。此外,该芯片还提供多种存储规格,包括LPDDR2、LPDDR3、DDR3、DDR3L 和DDR4,满足各种各样的平台需求。
高通——Smart Audio Platform
看到老对手MTK在智能音箱市场如鱼得水,高通自然不会没有动作。今年6月份,在深圳的一场开发者活动上,高通正式推出旗下的“智能音效平台Smart Audio Platform”。在这个平台上,高通提供了两款新的系统级芯片(SoC),基于骁龙 425(APQ8017)芯片和骁龙 212 芯片(APQ8009)做的,针对音频处理优化过。
除了芯片本身外,这个新的平台上还给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开发工具,目的很清晰,就是希望开发者能通过这些工具更快地造出类似亚马逊 Echo 这样的硬件产品。两款新芯片将提供对两个语音助理的支持,Google 助理和亚马逊的 Alexa;也能支持语音识别、网络电话(VoIP)。
在基础的音乐播放上,高通也有些新的改进,新的放大器技术配置在另外一块系统级芯片 CSRA6620 上,以及新的语音开发工具包,目标是针对高端的音响产品,例如音响、耳机等。另外,高通此前还有个名为 AllPlay 方案,让用户通过串流同步在多个房间中播放同一首歌曲,或者是通过分区在不同的房间播放不同音乐。这两款针对智能音响系统级芯片,支持 Google 此前推出的物联网系统 Android Things 和 Linux,预计今年第三季度上市。
看上去,高通帮那些想做智能音响的开发者省下了不少的工程,最终想做的还是芯片生意,它想拿下更多的不是 Google、苹果公司的订单,而可能是像 Android 手机厂商:想把智能音响的设计、制造做成一个类似 Android 智能手机的生意。
英特尔——Smart Home Hub
此前,英特尔因为动作迟缓错过了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让高通和联发科获得了垄断地位,自己则在移动芯片领域一直愁眉不展。而现在英特尔也开始发力智能音箱市场。
在去年末的亚马逊开发者大会上,英特尔表示将会开发基于亚马逊Alexa的“Smart Home Hub”(中文意思为“智能家庭中枢”)的智能音箱。英特尔是一家芯片为主业的公司,其开发这款智能音箱,目的也是推广自家的芯片产品。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特尔推出的原型参考设计将会帮助外部的硬件厂商加速开发各种基于Alexa的语音设备,并且采用英特尔的芯片平台。据介绍,这款智能音箱将会支持丰富的网络连接方式,包括Wi-Fi、Z-Wave、Zigbee、蓝牙等。
据今年5月份的一次报道显示,微软在Build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小娜设备得到惠普和英特尔支持,不过哪家公司会最终制造硬件产品尚不得而知。据微软称,它与惠普签订了生产产品的合作协议,与英特尔签署了为小娜设备提供参考平台的合作协议。
苹果——A8
在今年六月份的WWDC上,苹果正式发布了集成Siri的智能音箱HomePod,它将作为一个中心串联起整个苹果智能家居。苹果的产品就是任性,HomePod内置强大的A8处理器,它的运算速度实际上就和iPhone 6一样,因而能够出色地完成声场设置、降噪和语音识别工作。HomePod的底部配置了7个阵列式精密波束音腔,并采用SIRI进行语音交互。
全志科技——R16芯片
早在2015年的时候,京东推出的集成科大讯飞的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叮咚就采用的是国产芯片厂商全志科技的R16芯片(Cortex-A7四核架构)。在去年(2016年)3月份科大讯飞推出了4+1环形五麦克风阵列,也是采用的全志R16平台。
全志R16采用了极具性价比的四核ARM Cortex-A7架构处理器,具有强大的运算性能和丰富的接口;支持基于Linux的开源系统Tina,(Tina是全志科技全力打造的专门用于全志智能硬件平台的系统软件品牌);支持AirPlay、DLNA、Qplay、Airkiss、Smart Link等多种网络应用协议;提供独特的算法、IP包,使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其自有应用和产品市场运营,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
▲R16芯片框图
瑞芯微——RK3036、RK3229
2017年4月,国内的瑞芯微电子在香港电子展上公布了旗下两款“AI语音助手”芯片级解决方案:RK3036与RK3229两颗芯片,分别针对入门级与中高端产品的语音智能音箱方案。并且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始出货。5月17日,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瑞芯微电子(Rockchip)率先向全球发布基于Android 系统平台的RK3229谷歌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解决方案。瑞芯微与谷歌的合作也正在慢慢撬动这块市场。
官方资料显示,RK3036基于Cortex-A7双核,支持1/2/4Mic; RK3229基于Cortex-A7四核,支持4-8Mic。在语音算法上,支持声源定位、声源增强、回声消除、噪音抑制技术。RK3229还是率先支持8路数字I2S数字硅麦直连的芯片方案,不仅大大节约成本,而且兼容不同麦克风阵列算法及平台。
紫光展锐——RDA5981
紫光展锐的市场脚步也很快,目前搭载该公司芯片的智能音箱产品已经大规模出货,开始大力收割300元以下的低端智能音箱市场。在媒体的一次报道中,展锐的发言人表示:“目前我们的音箱客户大概有几十家,主要是300元以内的智能和蓝牙音箱,芯片价格成本很有竞争力。”
锐迪科的RDA 5981,采用40奈米制程、内建ARM Cortex-M4处理器,是一款为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智能语音交互等物联网打造的全集成低功耗的WiFi芯片。
RDA5981支持802.11 b/g/n HT20/40模式,内部集成了ARM CortexM4,为开发者提供了高容量可配置的芯片可用内存(SRAM)同时也支持外置PSRAM,以及一组扩展接口(I2S/UART/PWM/I2C/SDMMC/USB2.0/SDIO等),可以直接与传感器、片外Codec等相连接。
同时,集成了MPU/FPU,实现了RSA/AES/TRNG等硬件加速引擎,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物联网产品各种高级安全功能设计上的要求。该芯片全面支持锐连“平台”架构,可以在Mbed和FreeRTOS等环境下的编程开发,包括一整套通信协议和主流云协议,从而大幅降低芯片开发应用的难度。
有了“AI”就一定更加智能吗?
诚然,智能化的背后,是AI技术在背后的支持,而与AI相关的各项技术也是一件产品能够智能化的关键。不过,目前市场上的这些冠上AI名头的产品,它们就一定是更加智能的吗?或许真的不一定。
还是以智能音箱为例,国外巨头的这些智能音箱,基本上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中的一环而存在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智能音箱多少都有着充当生活管家的功能。但是由于国内外网络环境的不同,当智能音箱这个概念进入到国内,形态上就发生了变化。
在国内发售的这些“AI智能音箱”,其实大多数是基于公版方案,将“智能”这个噱头,通过语音助手这种模式强加在音箱上,仅仅为了一两个孤立场景的需求。这种简陋的“询问-反馈”过程,以及单调的使用场景,不禁让不少用户感觉到“然并卵”:这明明是手机就能够干好的事,为什么要交给音箱?更不要说从哪里能够看到AI了。
说到底,AI是应该让大家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不应是为了迁就使用场景而让生活变得更麻烦的存在。会让我们生活变得更麻烦的,就不是人工智能,而应该是人工智障了。
这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AI
作为一种技术,其实目前AI已经融入到很多产品和服务里面,例如常见的语音助手和机器人自动回复(虽然不是很智能)、各种智能产品、无人驾驶等等。不过,尽管AI领域现在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任务单一且规则明确的条件下,AI距离真正的智能,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那么我们真正期待的AI应该是怎么样的?在我看来,与使用者能够有所互动,通过学习和分析,给予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直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无论是在什么介质上,都能够让用户感受到真正的“智能化”,这才是AI应该做到的。而作为AI的载体,不同的智能设备之间,也应该要能够通过闭环生态圈和云端平台产生联动,解决用户的一些在跨场景应用下可能产生的问题(例如在办公室里设置备忘,回到家中会有联动的设备进行提醒)。
目前来看,Siri、Cortana这些逐渐变得强大的语音助手,已经是越来越接近这样的AI了。不过有些时候,它们也还不能听懂我们所说的话,这或许就是不够智能的一面了。毕竟当我们与AI进行交互的时候,如果它们连我们的话都听不懂,那么又怎么能进行交互呢?
当然,语音助手只是其中一种形式,包括上面说到的智能音箱,其实都只是AI的一个宿主。在未来,AI还是需要依赖背后的闭环生态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至于现在的这些所谓智能音箱,还是把AI放一放,先做好与之相连的闭环生态圈吧。
谁将定局
今年五月,亚马逊Echo已经经历了一次全系降价,包括Echo、Echo Dot、Echo Tap均降低30-40美元不等,以及本月发布的499元天猫精灵,这些对于代工厂造成不小的冲击,意味着成本高于此的方案将被推翻。
前文已经提到,当下国内的不足百万台的市场存量,根本无法支撑起巨头和创业者大批量涌入。如果这场泡沫破灭,谁会就此买单?止损的模式又有哪些?
“现在大批量涌入,未来一定会有很多失败案例。但是对于大公司而言,做个音箱的研发投入摊销来看并不大;小公司不建议做平台,前端的麦克风阵列、后端的语义都是很好的切入口”,星河互联合伙人刘玮玮称。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里没有语音交互的场景需求,这就是最大的市场门槛,国内市场不具备刚性需求。生态的完善的确离不开互联网厂商。但纵观BAT的硬件研发史,无一例外都没有成规模。
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公司缺少硬件基因,缺少供应链能力,硬件设计能力,消费电子品的销售渠道能力。就现有玩家来看,拥有完整生态的阿里和腾讯被看好,尤其观望微信入口的开放。但他们并不一定是作为硬件品牌厂商出现,更看好品牌音箱和消费电子品厂商。
此外,供应链能力的提升也是重要条件,芯片Ready和存储器的供应能力在2018年才足够支持销量的爆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