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4年精读打卡21:礼仪之邦应当倡导什么?——《论语别裁》

24年精读打卡21:礼仪之邦应当倡导什么?——《论语别裁》

作者: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9:27 被阅读0次

阅读时间: 2024年1月16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论语别裁》

阅读范围:《学而》

原文引用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具体分析

错误的理解:很多人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来劝诫后人不能改变父亲定下的规则。也是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都会看到大臣劝拿出组训和先皇遗照来劝新皇帝主要进行改革。

南先生的解释:“父在观其志”在父母面前言行一致。“父死观其行”父母死后仍然可以说到做到。即使过去了三年,感情淡漠了,也可以始终如一。这样的人才是孝子。

原文引用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以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具体分析

华夏古国是礼仪之邦,这里探讨的是文化的问题。书中说文化的表现形态可分为四大类:衣,冠,文,物。

同一个人的衣着服饰,行为习惯,座次,称谓能看出他是不是一个懂礼守礼的人。

书中南先生举的是学生给他写信的例子,提到了抬头的称谓和落款的自谦。坦白说,这样的错误我也是会犯的。毕竟现在会写信,懂得格式的人已经很少了。我曾经看到一个纪录片说拆信,长辈,晚辈,平辈也是有讲究的,能知道的人也就更少了。

远的不说,就拿节日风俗,红白喜事的讲究举例,相信知道其中门道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尊重传统文化,把它当做可就就不会进行宣传。如果节日变成假日和消费日,还有谁会沿袭旧俗呢。

扯远了,说回文中的主题。“礼之用,和为贵”这里揭示了礼仪的内在逻辑,那就是和平,中和。靠礼来维持秩序,调解矛盾。

先王之道”“大小由之”指的都是先祖留下来的规矩,在大事小事中都要以礼相待以礼处之。这样才能保证秩序平和,社会稳定。

在古代法制不健全,执法监督的体制很难覆盖到全社会。所以会更加重视礼仪规范。我同步在读的《法治的细节》里面也提到法律和道德的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用来禁止,道德用来提倡。

如今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知法守法。而礼仪的方面,更多是站在民族自豪感上来提倡的。我认为文化自信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只有当心底里认可,才能在行为上践行。为成为懂礼知礼守礼的人。而感到骄傲。

相关文章

  • 眼看着道阻且长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十一) 南怀瑾老师在《论语别裁》“为政第二”这一章,“是什么东西”这一节,重点讲了什么样...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简述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

  • 明白慎终追远

    今天还是在看《论语别裁》,不知道是《论语别裁》魅力巨大,还是本身《论语》就别出心裁,总之越看越发精神爽朗,一日不读...

  • 好好读书,学而时习之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五) 面前这本《论语别裁》上册,这好几年来,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它很厚...

  • 寻宝

    最近听了《论语别裁》、南怀瑾《大学》微言,这两本书,去年冬天也听了一遍《论语别裁》,但没有多大感觉,而且...

  • 论语别裁

    润心读书会每日一诵第136诵: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 论语别裁

    南怀瑾大师的经典著作,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读后感: 套用一句老话:知行合一。 整体思路:先修身,再外用,待人处世之道,进而扩展至国家政治。与《大学》...

  • 《论语别裁》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南先生别裁:学问不是文字...

  • 《论语别裁》

    读《诗经》的第一篇,大家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拿现在青年的口语来讲,“追!”追女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年精读打卡21:礼仪之邦应当倡导什么?——《论语别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yy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