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和手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人们习惯了在网上对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大加评论,也因此诞生了大量的网络水军和网络喷子。
若仅仅是动动手指发表评论倒也罢了,有些人却常常以智者和师者自居,动不动就指导别人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当然,有一些人为了赚流量为了吸粉而拍小视频教人做这做那就另当别论了。
孟子说:“人之忌,在好为人师。”意思就是说,为人处世最忌讳的就是喜欢给别人当老师。
这个“好为人师”的“师”字,并不一定是指在学校里当老师的人,而是泛指自以为比别人高明的人。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好为人师者大概有以下几类:
一是喜好在人多的场合在别人说话时冒然接话插嘴表达自己高见。没人要求发表意见,而是自己把自己当成万金油,到处都想抹一抹找存在感。
二是喜好定期开灶熬鸡汤,并且在鸡汤中掺和着自以为是的人生经验和说教,企图强制性灌输给他人。
三是把自己打造成有钱人和成功者人设,油头粉面+靓装,以线上线下演讲的形式高调地教别人“成功学”,指导他人如何快速致富。
四是以人生赢家自居,常常高谈阔论婚姻家庭大道理,指导别人如何经营婚姻经营家庭,甚至还教别人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规划孩子成长路线等等。
五是社会上有少数行业招新人是“以老带新”的方式,招人者以师傅自居,新招来的人被视作徒弟。如果仅仅是一种行业运作规则倒也罢了,关键是有些人时时刻刻不忘自己的“师傅”身份,口口声声呼别人“徒弟”,纵使自己学历层次、文化素质乃至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如新人,却也时刻不忘自己的“人师”身份,坚决不肯把对方视作平等的合作伙伴身份。
孟子的教师爷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好学者的一种谦虚精神。就像古人尊崇的“一字之师”,谦虚之人常把比自己多认识一个字的人视作老师。
但是,把比自己多识一个字的人视作老师,与自己好为人师,恰恰是两种迥异的品格,是谦虚与不谦虚的两种绝然相反的人格。
这个时代,多的是喧嚣浮躁之人,而能静下心来虚心读书学习和深度思考的人却是少数。
著名文化学者曾仕强教授曾说:“凡是一见面就教你很多东西,这种人大概都没有什么底子。”
满壶不响,半壶晃荡。
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生前最不愿被称作大师,他时常不忘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教书匠。
台湾作家金惟纯也曾说:“我为凡夫俗子,不敢奢求为人师表,只要戒掉好为人师,便已功德无量。”
成熟的稻穗一定是低头弯腰的。真正有才学的人,从来不显摆自己才学。就像那些把企业做得很牛逼的伟大企业家从不炫耀自己多么成功多么有钱。近两年稳居我国首富宝座的农夫山泉企业创始人钟睒睒,身价约略相当于马云和马化腾之和,却极少有人看见他在公开场合大谈成功大谈财富,低调到许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甚至还不认识“睒”字。
静水流深,人贵语迟。做人要内敛要沉稳,要懂得向内用功向下扎根,丰盈自己,藏而不露。
好为人师是一种病,得治。治愈之后才懂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才知道谨言慎行。
实干兴邦,少说多做。在实干中戒掉夸夸其谈、戒掉好为人师的毛病。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做人应如是,虚心学习,甘当学生,忌好为人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