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这个词,似乎是现代人避不开的一个词语。
我和李老师就是属于从来没有从焦虑中走出来的那类人,说到焦虑苦不堪言。
在我看来,焦虑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大抵就是你想要的太多,能做的太少,说白了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你心里不平衡。
后来,有一个写作比较厉害的老师说,别老是拿焦虑说事儿,等你做好了就知道,压根不存在焦虑这一说。
但是如果一个东西客观存在,并且很多人身上都有,我还是觉得要正视这个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有超强的意志力,如果能做到了,谁还在那儿焦虑纠结呢?
就是因为做不到,或者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让自己情绪稳定地去做。
所以,焦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的,程度大小而已。
《认知觉醒》里,把焦虑总结了以下几种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的焦虑所在。
我用自己的理解,阐述一下这几种焦虑形式。
一是完成焦虑:大概就是说每天给自己排一大堆任务,完不成就焦虑。有的因为想要完成规定任务而敷衍,也会产生焦虑。觉得自己在应付,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这一项我有,正在尝试着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二是定位焦虑:你是某个领域的入门小白,却仰望该行业的大神,仰望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比。刚起步就想要推翻时间和努力,达到别人积攒的高度。(我一定也有仰望过吧!不过我都是叹为观止,却安慰自己说阅历和沉淀不够,够不着。完美地为避开焦虑找到借口。)
三是选择焦虑:选择太多,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好,却因为主次不清,重点不明,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学有所成。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到,也会让人抓狂和焦虑。(极少犯这个错,严禁贪多嚼不烂。)
四是环境焦虑:因工作家庭或者生活的琐事,想做的事情没有办法完成,导致的焦虑。(这个对全职妈妈应该无法避免,只能推迟做。)
五是难度焦虑:有些书难读,可你非要用一般的读书时间和标准,有些事难做,有些知识难懂,有些技能难学,但是你熬不起时间,也费不起精力,只觉得焦虑。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总结说,所谓焦虑,只不过是你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嗯,就是能力不足,又缺乏持续努力的耐心。
点出了原因,目前我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会在简书持续把这本书写完,如果感兴趣,一起探讨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