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又是一年的七夕佳节,地上的痴男怨女们趁着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开始这一年中第二次的集体约会狂欢(第一次是2.14情人节)。大街小巷、商场酒店随处可见红男绿女的身影。即使你无法亲眼目睹,社交网络这么发达的今天,在朋友圈也总是可以看见的。
办公室的同事们也很激动。
一位同事老公发了520元红包跑朋友圈晒辛福,一位跑过来问我:“你给家里那位发红包了没?”,边说边给自己老公发了5.20元,“就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哼哼。”还有一位下午开始就无心工作,一直拿着美颜相机摆各种表情自拍,发朋友圈。我心里老大的疑问:三十好几的人了,结婚这么多年,一个个怎么还像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到这日子就搞这么多“小调调”,有必要吗?
拿着手机刷刷新闻,一条热搜进去了我的视野:《霍建华、林心如七夕节首秀恩爱 甜蜜KISS大撒狗粮》。本着凡事需小心求证的态度,跑去林心如的微博围观,赫然首条置顶的微博便是“七夕.快乐”四字,并配上她和霍建华的合影。照片中,霍建华揽着林心如的肩膀,轻吻她的脸颊。林心如则看着镜头,笑容一脸甜蜜灿烂。
此时这条微博的点赞数已经破了70万,除了感慨明星的强大的号召力外,心里也不免有些疑惑:这两人结婚两年了一直挺低调的,怎么今天整这一出?随后又翻了翻他俩最近的新闻,自去年开始林心如负面新闻不断,真真假假的与霍建华家庭矛盾的新闻也没怎么消停过。也大致理解了他俩的想法。借用18年春晚蔡明和潘长江小品《学车》里那句经典台词:“爱情保鲜靠表白,爱ta就要说出来!”,想必也是趁着这个节日为他俩的爱情保保鲜吧?
那么,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需要人们如此为它保鲜吗?
翻开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爱情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探求。早在文字复兴时代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有相同的疑惑:“爱情是什么? 我想我们的祖先对这个问题的困惑 从一百万年前他们围坐在篝火边或者躺着看星星时就开始了。”
打开《诗经》,在一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声中,我们看到的是西周至春秋期间的先人对纯洁美好爱情的向往;《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看到的是西晋时期的先人渴望冲破世俗门第观念的爱情;看《白蛇传》,我们看到的是南宋开始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赞美和向往,;看《穆斯林的葬礼》,作者告诉我们当代的人们的爱情应该不分阶级,人人都有爱的权利。
林林总总的文学作品无法给出爱情的准确定义,但是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而自由的,它不分高低贵贱,不分阶层门第,人人都可以追求它。
再看看心理学研究中的爱情又是什么。
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起步相比较文学而言起步要晚不少,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才开始系统研究,国内起步就更晚一些。目前为止并没有达成对爱情统一的心理学定义,不过也有不少成果。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Robert J.Sternberg在他著名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提到,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在Sternberg的理论中,我们看到爱情的维持,需要期许或担保。
心理学家C. Raymond Knee?则提出关系内隐理论。在该理论中,他将人们的爱情观分成了两种类型:宿命型和成长型。宿命型的人相信爱情是命运安排,相信命定之人是存在的;而成长型则认为好的伴侣是培养出来的,而爱情是共同成长。研究表明,持成长型爱情观的人更容易维系一段关系。
从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爱情可以被培养,它的维系需要某种期许或承诺。
有趣的是,生物学的一项研究似乎给爱情需要维系给出了生物层面的理论支持。
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体细胞DNA的碳14含量,再与大气的碳14浓度变化曲线相对应,就能够推出该细胞诞生的时间。神经生物学家德弗里斯恩教授开展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细胞是否会再生的研究时,使用碳14标记工具分析人体内一些细胞的年龄。通过分析,他和他的团队发现成年人的肠道细胞平均年龄约为10.7 ± 3.6岁,肠道细胞的平均年龄约为15.9岁,肠道表皮细胞只有5天的寿命,如果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细胞综合起来看,整个人体内细胞的平均年龄大约为7-10岁。
从德弗里斯恩教授的这项研究我们看到,7-10年后的你的全身细胞基本已悉数更换,你的另一半也是如此。一个崭新的你和你崭新的爱人相处,是不是需要再次恋爱呢?
爱情需要保鲜,那么有什么方法论可以指导我们普罗大众呢?
或许美国作家莉尔·朗兹在她的畅销书《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中给出的建议,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建立互补性需求。按照作者的解释,也就是人们即使在熟悉的爱人身上,也期待他能带来别样的新鲜感,寻找自己不具备的素质。因此,给不会写作的爱人做一首爱的小诗,或者给不会乐器的爱人在一个特定的夜晚演奏抒情的曲子,或者给略微呆板无趣的他( 她)制造一个浪漫的约会,都会是不错的主意。
二、给爱人做自尊按摩。作者认为,许多成年人都有这样一个渴望:“某一天,某个地方,有一个特殊的人会在平庸的人海中发现我的独特之处。他(她)爱的不是我的外貌,也不是我的金钱,而是我这个人。”因而作者提议对爱人的认同需要不断点缀到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可以借助眼睛等部位用身体需要表达对爱人的无声赞赏。在对方失落时,用插入“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这类表达共情的短语,人们总是更喜欢与自己有相似观点的人。给对方取一个表达亲密的昵称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这种小细节可以让爱人在日常中更显亲密。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赞美你的爱人,含蓄的赞美,明显的赞美是杀手锏,关键时刻再用。
三、等价原则,平衡双方的亲密关系。和商业交易一样,情场上也存在类似的自由市场价值原理。爱情市场上人们看重的六大要素包括:1.相貌2.物质或财产3.地位或名望4.知识或学问5.社交风度或性格6.人品。研究告诉我们,在幸福的亲密关系中,两人的上述要素多少都是均等的。如果不均等,彼此就需要弥补中和、达到均衡。因而,如何保持彼此的社会地位尽量接近,如何让彼此在学识上共同增长,甚至注意自身的形象气质与对方匹配,都需要我们时刻注意。毕竟,均衡的爱情才能皆大欢喜。
爱情不是一道算术题,如何保鲜并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文学家和爱情心理专家也无法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泛化模型。如何让我们的爱情始终新鲜,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情智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更愿有情人的爱情历久弥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