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寄宿开始都会有自己舍友,我也不例外。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寄宿,那时候我的舍友大多都是我们村的,总之就是都是一个乡镇的。初中之后舍友就变成了各个乡镇的,到高中之后舍友是一个市的,到了大学变成了外省人居多。那时候都是提宿舍,舍友都要好几个或者好几拨,直到了开始正式工作我的舍友才不是论拨。
我的第一个舍友是广西的,比我大大概十岁的样子,那是我第一次进工厂,很幸运只有两个人住的宿舍,暂且不说它有多糟糕,至少舍友的红烧肉让我至今无比的怀念。后来的时光换了一家公司,舍友升级为四人,最有意思的也就是拿煮饭的锅煮泡面。当然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后来的我认识了这个熊女子。
故事是这样的,我终于成功的任职了第三家公司,各种曲折让我更害怕去求职的道路上徘徊,于是选择了这个全新的公司。因为公司是新成立的子公司,所以人员都是后面慢慢备齐的。有一天熊女子突然来上班了,听面试她的同事说起她的不足之处,瞬间让我带着偏见了。当然熊女子之所以这么被称呼是因为她姓熊。犹记得她刚搬到宿舍的时候我都不爱搭理她,现在想想不知道她知不知道我是在排斥她,也许她的心真的很大。最不习惯的是每次聊天结束她都会带着幼稚的语气词,让人听了很不爽,偏见害人不浅。不过在以后的接触中反倒觉得带着一丝丝的可爱。
她是个广东人,广东人不吃辣是出名的,但是在她身上是看不到的。吃辣的本事堪比我这个湖南人。熟悉了之后我们之间就不再有那么多的小心思和小动作,爱闹爱笑,拿我打趣也是她的一大爱好。每次到了晚上,我一喊饿,然后两个人似乎有默契一样开始说点外卖,接着互相推诿下去拿,因为外卖只到厂门口不能进来。多次都是打口水战,锻炼了嘴皮子的利索程度。也会聊到以前的生活,学生生涯,甚至会问对方为什么不交男朋友,说着就都笑了。单身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俩真的特别的宅。当我们都变成老姑娘的时候,她说她妈妈会把她扫地出门。家教严的人家,每次到了周六下午她都要回他父母那里,剩下我一个就会显得特别的空。
跟着她我才开始关注电影,因为每次到了新电影上映她都会怂恿我一起去看。开始的时候几乎是同事们一起,后来其他人都成双成对,只剩我俩结伴才不显的孤单。只能说我们表现的互相嫌弃,但又希望不是自己一个人。她每次一说去嘛,我买票去了哈,然后我们俩就在黑夜中步行去到电影院,然后拖着长长的影子走回厂里。路上留意了一家汗蒸馆,看着不起眼,最怕的就是被坑。有时候一个人很多想要做的都可能不敢或者不想去了,可有那么一个人在旁边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有好奇心。我人生第一次的汗蒸就是跟熊女子一起的。后面也会不时的约着去,甚至还会自己带着毛巾。陪伴往往会治愈很多孤单病,不再自怨自艾,只想结伴同行的时候有个可回头寻找到的人。熊女子是一个很会怂恿人去尝试的人,而我就是经常被怂恿的那一个。
和熊女子住久了,慢慢的就成了一种习惯,可惜很多东西不是我能预见的。公司业务慢慢的下滑,子公司开不下去了,熊女子最后接受了去做了另外的项目,而我这个职位随着子公司的滑落似乎快要到头了,我熬不住这种无聊又无聊的时光提出了辞职。成年人的离别总是不会太伤痛。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就算不在一个城市也可以了解对方的动态。伤离别也就只剩在小说跟电视剧里了吧。我就是这样跟熊女子分别的,没有太多的语言,只是一句我要走啦,以后整个房间就是你的了,空调也是你的,只是没有我你也不会太想我。
熊女子在我走后跟我聊微信说不习惯一个人睡,没有人陪着看电影,实在太想看了还会一个人去,去了一次就再也没一个人去过了。不知道是不是在怀念,也许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