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与冯绍峰结婚刷爆了微博热搜,朋友圈也开始晒逼婚了。来自家里的父母、亲戚还有各位叔叔阿姨微信纷至沓来,你怎么还没结婚?
虽然内心觉得别人领证和咱们没有什么本质关系,但是随着年纪渐长,结婚买房随既被提上日程。
微博、朋友圈各种炫富、秀恩爱频频爆出,即使不想盲目攀比,也无可奈何被当作是亲戚间茶余饭后的比较对象。
身在江湖,如何保持自我,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01
守住自我,拒绝盲目攀比
在这个时代,慢跑就是倒退。
单身的被父母催婚,结婚的被催要孩子。 现在似乎已经进入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
看着别人有房有车,结婚生子,自己还却在社会底层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结婚了。
我们的焦虑,真的完全来源于自身的不足吗,还是在于过度地盲目攀比呢?
Sam是一名生活在上海的旅行记者,一年中有百日都在旅途中度过。做记者的时候,每月领的工资紧巴巴,上海买不起房,索性就退而求其次在自己的老家买一套房。与其每个月被高额的贷款逼得喘不过气,还不如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旅人,静静地享受生活。
他在《孤独远行》中说到:“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总是看着别人,假设自己是生在别处,以此来构想不同于自己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你发现一切都太晚了,你就是你,你生在某个家庭,某个时代,你生命的烙印。不会因为你的遐想而改变,那时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并尊重它。”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爱好不同,追求不同,都会导致我们成为不一样的人。若你是一个闲情逸致的诗人,就不要去羡慕做生意的老板赚大钱;若你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就不要羡慕当官的位高权重;若你是一个云游四海的旅人,就不要去羡慕宅在家的安逸;若你是一个自信独立的单身汪,就不要去羡慕人家领证结婚。
“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生活轨迹,唯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任何时候,都要坚守自我,拥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被社会的潮流推着走,在盲目的攀比中迷失自我。
02
少即是多,做生活的减法
less is more,是时尚生活的经典法则。一个人的成长,在于认清自我,正视自己的不足。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从小接受东方教育成大的我们一直被要求力争上游。考试拿第一,要上好的学校 ,找一个好的工作,再嫁一个高富帅……人生像是被调上闹钟,系上了发条,随时待命往前冲,不能容许半点停留。
我们像是一个陀螺,不断地被父母鞭策着,被老师鞭策着,被社会鞭策着。压力一层层地往上加,速度丝毫停不下来。可是谁又曾认真想过,这些所谓的成就是不是我们内心想要的呢?
安德烈从小在德国长大,是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混血儿。他问母亲,我怕是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成为像你和爸爸这样的博士,你们会失望吗?龙应台回答说,我哪里希望你成为一个大人物,只是希望你能够活得快乐罢了。
生活是自己的,你欺骗得了别人,却欺骗不了自己。与其为了迎合父母和亲戚的期盼,着急相亲,将就结婚,不如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两个人的幸福生活> 一个人的单身> 两个人的将就。
少即是多,若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之前,情愿自己单着也不要勉强讲究。我们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去赶节奏的生活。
岁月如梭,青春将逝。学会做生活的减法,把最好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更容易获得幸福人生。
03
快乐至上,享受生活的美好
工作之外,生活之中,尝试慢下来。
鱼龙混杂的社会,很容易让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身处大都市,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加班往前冲,工作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更别提有什么闲情谈婚论嫁了。
工作把你当成了一个机器运转的零件,而你又把自己当成了什么?
任何时候,都请不要迷失了自己啊。工作之中要尽职,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工作之外,也请适当停下来,享受生活,欣赏生活的美。
赵静曾经是在深圳工作的一名设计师,她因为喜欢慢节奏的田园生活而辞掉工作搬到了深圳郊区的梧桐山”捡垃圾“。她把别人不要的床、沙发、塑料袋设计改造成新的物品,小屋里超过90%的家居用品都来自旧物改造。她说:“有的人适合城市,有的人享受田园,了解自己,尊重内心就好了。”
城市拼搏奋斗是一种选择,享受田园生活亦是另一种选择。
试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地欣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有多久没有认真地读一本书,有多久没有好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了?
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活得自由而潇洒。
喂马、劈柴、看世界……只有把自己活精彩了,才能经营好两个人的世界。
久居日本的法国女作家多米尼克提到,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回归质朴无华的自然之美,禅意地栖居。
生活是属于意识范畴的,应当把余生沉浸于内心的欢喜和满足之中。摒弃物质的追求,我们依然可以从生活的小确幸中获得快乐。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个人的成就,是成为自己想要的人,而不是为了迎合其他人的期许。
我们终究做不了别人,只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余生,请待自己好一点,从心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