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胡萝卜
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十岁左右。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农民,家家都种胡萝卜。
那时农民种的胡萝卜,跟现在超市里卖的胡萝卜不是一个品种:外观,饱满圆潤;生吃,脆甜;熟吃,易熟,更甜,甚至连煮萝卜的水也很甜。颜色以紫色为主,也有黄色红色的。
那些胡萝卜的种子,是农民自繁自育的:初冬,收获胡萝卜的时候,见到品性优良的个体,便挑出来,保存在地窖里越冬,来年春天,栽种在自家的菜园里,麦收时节,种子便成熟了。
胡萝卜的播种是在麦收以后,“头伏萝卜末伏菜”,一般是种在麦茬地里。胡萝卜的管理并不复杂,只要及时间苗,拔草,浇水即可,很少有病虫害。
胡萝卜的收获,是在小雪前后。“小雪出萝卜,大雪掰白菜”。
收获的胡萝卜,掰去樱子,一部分深埋在土坑里,可以储存很久,春节后扒出来吃,这种坑叫“死窨子”。一部分放到地窖里,一个冬天,随吃随取,这地窖叫“活窨子”。
那时,为了节约粮食,每到冬天,不分穷富,农民家的早饭和晚饭,一律是喝胡萝卜粥,不吃干粮。唯一的区别在于,穷人家喝的是高粱面的粥,俗称“红粘粥”;富裕人家喝的是小米面的粥,俗称“米粘粥”。那时的人们用“够喝红粘粥的”来形容有饭吃。
早饭和晚饭,熬上一锅胡萝卜粥,不馏干粮。一家人,围着锅台,捧着大碗,稀里呼噜,喝个饱。因为只喝不吃,晚上,小孩子尿炕的特别多——也许还与营养和发育有关。甚至有的半大小伙子,娶媳妇了还尿炕。
那样的日子一点也不值得留恋,但是那胡萝卜却值得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