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糖是比较难以获取的。
远至十字军东征,骑士们尝到糖的味道都以为上帝显灵。
近的来说,祖辈们都愿意给小孙孙塞糖,因为在他们由小时候记忆形成的潜意识中,甜的糖就是最好的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甜这种味道,只有在待客时采用,因为珍贵。南方人尤其是江南人嗜食甜味,也有显富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南方是甘蔗主产区,获取蔗糖非常容易,比如珠三角的糖水铺林立,而北方就没有出现过糖水铺这种主营项目的小店类别。
无条件的认为自己家乡的东西最好,是寄托乡愁的一种方式。
粽子必须是咸的,汤圆必须是甜的!
移民产生的城市人口的增加,也给粽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口味。
时至今日,移民更加广泛,南北四方的融合更为普遍。广式粽子甚至出现了咸甜同体。
人们不再那么缺食物了,反而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期待,
一年一次的包子,一年一次红鸡蛋,一年一次的思乡之情。
所有的节日的重要性,
就在于它可以让你有所表达。
向你的爱人或至亲、
向你的朋友。
对于越来越羞于表达情感的人们,
更多地需要借助这些节日,
才有机会把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作为中国的传统四大节日,每年一到端午节,大家就会用划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方式来度过这个节日。不过,喜欢“端午节”可不止咱。受中华文化影响,亚洲地区的不少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端午活动,而赛龙舟更是在西方也大肆流行。下面值班小编就给各位盘点一下各国的端午吧。
又是一年端午节,
各种美味的粽子已经备好。
粽子是咸的,还是甜的?南北之争永不停歇,其实,相聚的日子吃什么粽子都是对的。
屈原其实姓芈(发mi音),屈原的“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本来姓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称号,可后来一些大的分支也成了姓之后,氏的作用就出来了。
并不是人人都能吃粽子?你是属于能吃粽子的那种吗?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儿童、胃肠道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粽子好吃可不要贪多哟!
其实端午可以再快乐一点。
知道吗,陪伴更“粽”要阿
又是一年端午节,
各种美味的粽子已经备好。
论
论四大传统节日谁争议最大,实在没有哪个比得上像端午节这样有各种话题热度不断的了。
从“南北咸甜之争”,乃到端午是否只能说“安康”,再到韩国端午申遗事件。
不知是否因为这些越来越繁杂的捆绑
我们的过节日渐渐的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快乐了。
比起月饼、汤圆等其他的传统吃食,粽子的形式无疑更丰富多变。
小编从小至今都待在广东,身旁接触的朋友自然都是相对较近的城市,所以对北方的风俗习惯尤为陌生。
关于粽子有咸或甜区分,我也是后来过了好久才见识到的。
其实南北两方都各有千秋,没有谁更好和更坏。
对于地区差异化的饮食习惯来说,粽子在南方可当主餐,肉与米的咸味混合的搭配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之于北方人,粽子更像是过节时的一道调剂口味的点心,他们认为正儿八经的肉,该是烹饪成一道单独的菜色,而不该与主食混合一起。
其实,口味这样东西,天南地北的,要说起不同来,总不能够穷举。
关于食物和口味的争端,无关优劣,只是我们生在何处。
而生在何处,都是风景。
试着换个环境然后你就会发现世界真奇妙了。
也不要急着询问粽子的“干爹”屈原,粽子的前世今生到底为咸还是甜而活。
如今南北四方的融合其实更为普遍,广式粽子甚至出现了咸甜同体。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放学回家最期待的就是闻到妈妈刚包好的粽香味儿。
母亲对孩子的爱当然展现在关怀上,在我还没把粽子咬入口,她就迫不及待开始询问“好吃吗”,我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渴望我们回一句“你包的当然好吃啦”。
而那时候的我们喜欢用筷子戳着粽子,走东家串西家,
比比谁的粽子香,嬉笑声传出老远,
那是犹如过节般的热闹。
可惜长大后这些美好,都已成为了永远的过去。
过节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韵味,也没有了那时的乐趣,
演变成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
没有欲望,没有期盼,没有节日的气息。
节日对于奔波在外打6拼的青年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休息日,
用来放松放松心情。
我问起我妈妈他们孩儿时期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
她说:“那个时候有的吃已经很知足了”。
再看看我们这个年代过的生活
人们不再那么缺食物了,但也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期待了。
犹然记得我妈去年一年之内包了8次粽子,直到吃到我抗拒为止。
只因我们在第一次说了一句“好好吃”。
而逢年过节,道人问候一句快乐,当我们这个当为习以为常。
却突然冒出一句,端午只能道“安康”,不能说“快乐”?
说了这么多年快乐,怎么就突然不能说了呢?
南北之争永不停歇,其实相聚的日子吃什么粽子都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