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作者: 兹曼彧然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13:30 被阅读33次

                           遇

                                      文/   兹曼彧然      

                                        第一章

        拐了这个弯,卢若彣觉得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车子不像几天前开的那样平稳,路也变窄了,扬起的黄土一路跟在她的身后,高大的楼房也没有了,周围变得空旷,荒凉,直到她意识到这里不再是平原,而是在一个半山腰上,她才相信,哦,我离开了家。

        实际上,现在拐了这个弯,就快到了天山村。村子里的老人、妇女、小孩、年轻后生,正站在村口,迎接来他们村的老师。个个都兴奋的有拉不完的话,谝着这个还没有见面的老师。1977年12月,即去年冬天,村里的几个插队知青,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冬天,也给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点燃了希望。现在,高考成了这村子里所有人的希望,他们都攒着一股劲,把自己的娃送上大学。今年春天。很多人已经决定让家里的孩子上学。大多数家庭的光景是非常烂包的,所以每家一般只有一个娃有这样的机会,父母通常会把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给最小的娃。哥哥姐姐们明白家里送不起这么多的人上学,也不争,只是拼了命得跟着大人一起劳动,供弟弟妹妹上学。村委会把之前闲置的窑洞空了出来,经过半个月的翻修、打扫,基本上恢复了最初的模样。家家户户把自己多余的椅子、桌子慷慨的送到这里,木匠捶打了几天,做了一个黑板,挂在教室的前面。这个院子已经焕发出巨大的活力。不光大人高兴,就连即将上学的娃们,也开心得每天在这里嬉打滚闹。春节过后,村长高福楼又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县教委给他们天山村分配了一名老师。这一天,天山村的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喜悦。是啊,对他们来说,教育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出人头地,可以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迷信的,不迷信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受去年他们村里的几个知青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事情的鼓舞,已经对教育和孩子上学充满了信心。现在,老师就要来了,他们只要能坚持送孩子一直读到大学,快活日子还在后头哩!年龄大点的或者没有机会上学的,只要想到他们的亲人有一天能活出个人样子,喝口水都是甜的哩!今天他们在这里等着村里的第一个老师,心情是五味杂陈的。谁能看到未来的生活是烂包还是快活呢?现在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而回想起过去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谁又能不感动呢?等着吧,老师来了,就带来了希望。

         卢若彣慢慢摇下车窗,看着外面的一切。这辆吉普像是喝醉了酒,剧烈得摇晃着车身。卢若彣牢牢的拽着司机的座椅,才勉强没有被晃到;石子被车轮轧嘎嘎作响,发动机虚弱地嘶吼着,好几次差一点熄了火。车子卷起的土飘在空中,像是一条紧紧追着车屁股的黄龙。车路两边是倾斜排布的庄稼地,这个季节正是农民播种的时候,所以现在地里没有成熟的庄稼,一排排的垄和一条条的田沟整齐的排列着,气势非常壮观。黄土高原的春天,并没有显得春意盎然,偶尔卢若彣才能看见一丛浅绿。大概几分钟后,车子停了下来。司机告诉卢若彣,已经到了,用手指着前面的人说:“喏,天山村的人来接你了。” 

        她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接她。眼前的这一块平地现在站满了人。有的妇女手里拿着没有绣好的鞋帮子,有的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娃,有的老汉一只手拄着拐,另一只手捏着冒烟的长烟杆,有的年轻后生扛着锄头,脚上的鞋沾满了泥脸上还滚着汗珠;大一点的娃们,有的胆子小躲在大人身后,露出尖尖的脑袋,胆大些的娃聚在一起乱耍。卢若彣下车后,他们急步走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是村长高福楼,从气场上看,这个人有一股天生的领袖气质,身材魁梧,面相和蔼,他更是一个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壮实得像头牛,对不同季节该种什么作物比村里的老人还要熟悉。他家的一块自留地,被他经营成家里饭桌上的宝窖,他在村民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卢老师,一路上辛苦了吧,来我们天山村,路上可遭的是罪。”高福楼非常热情的对卢若彣说,两只眼睛发出慈爱的目光,同时,他安排一个小伙子把卢若彣的两个木箱子从车上搬下来。人群后面的妇女也挤到前面来,仔细地看着这个从城里来的姑娘:卢若彣穿着一件浅棕色单层皮夹克外套,裤子是城里女孩们最爱的确良裤,一双深筒绵靴,头发只是用皮筋简单的绑了起来,黝黑而有光泽,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金属框眼镜,在人群里绝对一眼就能找到她,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优雅这个词了;有的男人感到惊奇,卢若彣看起来比往年的先生们年轻太多,怎么能当老师呢?娃们热烈的讨论着他们的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总之,所有人都见到了他们盼望了很久的老师。有意思的是,因为卢若彣非常的年轻而且很外表可人,人们对她少了几分敬畏,而多了对她打心眼里的疼爱。村民们都对有她说不出来的满意。

           卢若彣很感动,这些人非亲非友,却能待她如此亲热,之前心里的一些担心也一应消失了。她笑对大家说:“各位叔叔,婶婶,兄弟姊妹,今天惊动大家辛苦来接我一个小姑娘,我心里领情了,谢谢大家。”高福楼见她谈吐大方,极有教养,说话的方式又有文采,心里暗暗称赞。“卢老师说的是哪里的话,大家天天盼着你来呢,心里情愿来这接一接,你屈才到我们这个穷地方,对大伙有恩啊!更是村里十几个学生娃的福气哩!来来来,大伙都别站这了,快把卢老师接回去吃顿饭是正经事,路上也吃不好,怪可伶的。”卢若彣和高福楼走在人群的前面,老汉们踉跄着跟在后面,年轻的后生们掮着锄头,驮起背篓前前后后的走着,妇女和小孩慢悠悠的走在后面,又扯了一会闲话。这些庄稼人载笑而归。确实,见到卢若彣后,他们心里更踏实了,娃娃们有了老师就能上学了,娘老子们都盼着能在地里拼命得奔,培养家里的大学生咧!

          晚上,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人们啊,这些在天山村的土地里熬煎了不知多少个寒冬热暑的人们啊,他们的心里再也不能平静。谁能不感叹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呢?

          卢若彣在高福楼屋里吃过晚饭,几个善良的婶婶带着她的两个木箱子,引着她到一个院子,这里是她以后的宿舍。屋里点着灯,他们进屋时有几个年轻的妇女正坐在炕上拉鞋底子,见把人引来了,都下炕往出走,嘱咐了几句和其他人一起回家去了。卢若彣现在太累了,连随身带的两个木箱子也顾不得打开收拾。她倒了一些热水,洗完后准备睡了。时间还是早春,天气仍然很寒冷,早有人把她的炕烧得热烘烘的。被子是刚拆洗过的,套着一床大红被套,叠的整整齐齐;屋里的摆设很简陋,只有一张大的写字的桌子,一个木质的柜子和几个椅子,却收拾的非常灵醒。她听人说,这间屋子是好几个心细的婶子花了好几天才收拾出来的。卢若彣看到这些,她心里怎能不感激呢?泪水在她眼睛里热的发烫。她渐渐的不感到疲倦,穿上了外套坐在床上,想起了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去年冬天,她的生活和中国几百万年轻人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记得那天走出考场的时候,外面有人哭的撕心裂肺。发榜的那天,卢若彣才知道自己原来和他们一样,终究没能承受住梦想破碎的打击。她哭了。在那个知识丢荒了的年代,她爸爸仍坚持用知识滋养着她。卢若彣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坚持自学完了高中所有的课程。得知恢复高考消息的那天,她开心得像个孩子。那一个月她拼了命地复习,每一秒都不散松懈。快到考试的时候她已经瘦得不像样子。然而,这样的结果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打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资源的匮乏和社会的动荡,使得一些人对理想的追求远远的超过了对平庸现实的妥协,他们渴望学更多的知识,去更广阔的世界。恢复高考的消息对他们来说,犹如大地上的一颗春雷,惊醒了他们原有的大学梦。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圆梦。落榜后的日子时间过得非常的慢,卢若彣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句话也不说。有一天,卢若彣突然从房间里跑出来,她父母不放心,想跟上去看看,她对他们说,“回去吧,我一会就回来了。”两个小时后她回来了,也不再愁眉苦脸。晚饭的时候,她宣布了一个决定,她报名了省教育部的支教活动,要去农村没有老师的地方教书。尽管舍不得女儿离开身边,又不忍心她继续消极下去,所以她父母也没有过多的阻拦。几天后,卢若彣收到一封信,很快她就要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了。她没有害怕,还有什么事能再打击到她呢?她舍不得父母朋友,却忍受不了在家里继续绝望地回忆这个冬天。她要出去散散心。短暂的春节过后,她踏上了火车,带着对亲人的眷恋,和心里一团正在燃烧的火,来到了黄土高原。

         现在,她在一个叫天山村的地方,这里偏僻贫穷,但人们都对她像亲人一样好。自己来到无亲无故的地方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又是多么的幸运啊!卢若彣重新感觉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眼中滚烫的感动的泪水,在安静的夜里,给卢若彣心里带来久久的温暖。夜深了,卢若彣熄灭了煤油灯……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5-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jq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