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暴力思维解决产缘政治问题的思路当今依然盛行

暴力思维解决产缘政治问题的思路当今依然盛行

作者: 小鱼儿666 | 来源:发表于2022-04-18 11:58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一战的全部过程。可以看出,产业的力量极其强大,它不仅仅是富国强兵的手段,甚至可以改变历史走向。其实那个时代的人也都意识到这一点,从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可以看出,法国等战胜国的目的就是要摧毁德国产业,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短短十几年之后,又一次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我们可以说,法国做错了,它的做法太暴力了,像凯恩斯就很反对这么严厉惩罚德国,认为恰恰应该恢复德国的工业,各国团结协作,才能维持欧洲和平。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文明还没有适应产业时代,还在用传统的暴力思维应对产缘政治,因此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讲,我就用两次世界大战的例子,来为你总结其中的成败得失 。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摧毁

    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处理战败国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德国问题。

    那么我们就先从产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看巴黎和会对德国造成的影响。这也是日后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

    在整个巴黎和会中,法国是最坚决主张摧毁德国的国家。这也可以理解。从1870年到1914年,德军在四十多年里两次袭击法国领土,法国肯定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最后,巴黎和会沿着法国的意愿,制定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惩罚。虽然表面上,惩罚的目的是剥夺德国的军事能力,但实际上也严重打击了德国的工业能力。

    凯恩斯总结说,德国的工业体系依赖于三大要素,一是对外贸易,二是煤铁工业,三是运输和关税体系。《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目的就是系统化地摧毁这三点,尤其是前两点。其实我们也看得出来,第一点是打击德国的产品流,第二点是打击德国的能量流,所以这个合约还是非常狠的。

    比如,在打击产品流方面,《凡尔赛和约》决定,德国要把所有大型船舶的1/2和小船舶的1/4都交给协约国,连渔船都不放过。这是为了彻底把德国商船清除海上运输业。德国还必须将所有海外殖民地的所有特权都交给协约国,其中包括铁路在内的所有财产。

    而在打击能量流的方面,《凡尔赛和约》主要的决定就是让战胜国政府可以自由扣留或者剥夺德国人在阿尔萨斯-洛林、西里西亚还有其他煤矿区的财产,同时还要每年交给战胜国一定数额的煤矿。本来阿尔萨斯-洛林这片地方是属于法国的,法国要回这片土地倒是无可厚非。但是,从1871年以来,德国人在这片土地上修建工厂,开垦煤矿,让当地的煤炭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法国和其他战胜国其实是盯上了这里丰富的煤炭。

    所有这些,都是战胜国从产业的角度对战败国进行彻底打击。但是,这些战胜国的政客却忘记了一点:产业本质上就是人的生活所系。你把他们的产业剥夺掉,就等于把他们的饭碗剥夺掉。这与杀人何异?

    凯恩斯计算过,根据当时的生产力,德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可以养活4000万人口,作为一个工业国,则可以保证6700万人的生活。但是,《凡尔赛和约》之后,德国的产业能力被彻底摧毁,这就等于让6700万人被迫回去过4000万人的生活。他说:“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就是在数百万德国男人、妇女、儿童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

    所以,《凡尔赛和约》激起德国人的滔天不满是非常自然的结果。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我们就能看清楚《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就为纳粹的上台埋下了种子。

    纳粹德国企图通过世界大战实现“大空间经济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纳粹形象通常是极其残暴的,当时整个德国的氛围也都极其恐怖,但实际上,纳粹在上台的时候得到了很高的民意。这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伤害关系很大。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面描述说,他听到《凡尔赛和约》的第一反应是:这算什么?!这句话其实代表了当时很多德国民众的想法。后来,希特勒也正是借着德国民众的这种情绪,号召德国推翻《凡尔赛和约》,为纳粹党赢得了大量支持。

    加上1929年大萧条爆发,德国失业人口激增,马克面临恶性通货膨胀,像金圆券一样迅速贬值,有些地区甚至倒退回以物易物年代。德国一片惨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纳粹党迅速崛起,在1930年以19%的得票进入国会,并且在随后几年控制了德国局势。

    关于纳粹德国的暴行你肯定已经知道得很多了,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纳粹德国在对欧洲展开军事征服的同时,也早就安排好了欧洲的产业秩序。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后,隐藏着纳粹德国的一套产缘政治方案。

    这套方案是怎么回事呢?

    在他们的方案里,德国要用国际条约、关税、产业政策、法律和资金,在被他们征服的欧洲实施一套“大空间经济”。他们要摧毁这些国家原有的工业结构,转而生产德国需要的原材料和廉价制成品。比如,波兰的任务是种马铃薯、烟草和橄榄油,捷克斯洛伐克的任务是生产牛奶制品、木制品和啤酒,卢森堡负责产铁,罗马尼亚产亚麻和棉花,保加利亚产肉制品,比利时产焦煤……而对法国来说,德国要对法国实施同等的报复,就是按照《凡尔赛和约》那样,把法国变成一个彻底的农业国,剥夺法国的工业能力。最后,整个欧洲的国家都要消费德国人生产的电器、汽车和高端制造业产品。

    这就像建立了一个产业金字塔,德国人站在金字塔的塔尖,俯瞰着其他国家。听起来很可笑,但纳粹还就是这么想的。

    纳粹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已经教育我们,现代工业体系的本质就是分工生产。谁打赢了仗,谁就有资格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既然上一次我们输了,那我们就赢回来,反过来逼迫其他国家成为我们产业链上的附属国。这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这就是纳粹德国的产缘政治意图——通过世界大战实现“大空间经济”,建立一套欧洲产业秩序。

    产业时代“正增长秩序”的奥秘

    那么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总结什么经验教训呢?

    其实,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各国决策者已经看到了产业的力量,比如我们讲过的铁路、机枪,比如《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赔偿的煤炭和轮船。你不能说他们没意识到产业的重要性。

    但既然如此,为什么战争还是走向了悲剧?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谈还是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就涉及我们这门课的一个核心主线:正增长秩序。

    前面我们说过,国家是合法的暴力机构,这没有错。但是产业革命之后,“正增长秩序”急速扩展,把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纳入“三流循环”的大体系之下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用暴力思维来对待产业,那你的思路就错了。

    因为维护“正增长秩序”的奥秘是,不能搞零和博弈,而是要正和博弈。你必须保证大家还能继续赚钱,产业还能继续发展,我才愿意继续跟你玩。像法国在《凡尔赛和约》里那样把德国产业体系肢解,或者像纳粹那样把整个欧洲的产业体系都殖民化,这其实还是暴力思维,等于你自己吃饱,却要我饿死。那谁还陪你玩呢?我肯定要拼死跟你打一场。

    而一旦人类在产业时代走入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极其深重的。因为铁路、机枪、化学毒气这些新的产业和武器,导致人类彼此进行大规模屠杀的效率提升太多了。如果你让产业为暴力服务,那你得到的一定是数千年来不曾有过的灾难。

    所以,我的总结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表现了人类文明在刚进入产业时代的不适应。没想到过去的暴力秩序延伸到产业秩序上会带来这么大的恶果。

    那产业时代是不是就没有斗争和冲突了呢?当然不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国家的地方就有政治,这是很难避免的。但是聪明的产缘政治玩法,不是让暴力思维主导,而是在维护“正增长秩序”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利益主导权。大家玩的是正和游戏,合作赚钱,但是你得小利,我得大利。

    那这个玩法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答案就是把控我说过的,“三流循环”的主导权。你控住能量流管道,控住产品流管道,把握全球资本流动脉络,就可以在关键时刻逼别人听你的。光这么说可能还有点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下一个时代——石油时代,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来讲解产缘时代的博弈真相。

    总结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结束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一战结束之后,法国试图用《凡尔赛》和约完全摧毁德国的工业能力,这引发了德国的反弹。而纳粹德国崛起后,又试图通过世界大战实现“大空间经济”,反过来摧毁法国的工业能力。这些思路,本质上都是用暴利思维,来处理产缘政治问题,其结果只能是引发新的生存之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暴力思维解决产缘政治问题的思路当今依然盛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kd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