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不知死,焉知生《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

不知死,焉知生《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

作者: 洛瑶918 | 来源:发表于2017-06-10 00:31 被阅读286次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被吸引到了,因为从小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我非常了解生命总是无常。它不会出现在你有任何准备的时刻,去年也经历过家中老人的病故,从发现病情到突然离开,也只有两三个月的功夫。

            那段时间我经常往返于家和医院的路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如此的对病魔以及医院如此恐惧,那里的医生对待生死如此淡然,那里的病人对待健康如此的谨慎,总是感觉到沉重的脚步以及疲惫、倦怠、无助的各色表情。

            脚步匆匆的人们,麻木的眼神,缺乏神采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输液吊瓶,而病房门口陈旧的一张纸是如此醒目:“假如你的生命,还剩下……”我总是路过的时候会看看,然后越发珍重的觉得要珍惜每一天。我们总是以为死亡遥不可及,因此总觉得有时间去思考人生最最关键的事情。而恰恰是因为没有人能知道答案,因此我们更需要好好的思考下一次只活一天的现实,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因为亲历亲人的离世,包括刚开始的怀疑、确认、自我抗争、期冀奇迹的出现、接受命运、放下无谓的抗争、臣服,这一路走来有多少煎熬,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即便是我们家属也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是跟着情绪起伏。

           很多人对之前健康不在意不呵护,到发现生命无多的时候,他们都较之以前对生活态度有了非常大转变。在同病房有个病人在之前的生活中饮食无度,抽烟喝酒,情绪化非常严重,自负骄傲,不懂得呵护自己的健康。在生病期间,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遵照医嘱,按时作息,心境也变得非常柔软,亲朋好友说的话非常容易就让他落下泪来。所以,我想起了下面这段话。

           弟子问老师:“你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自己从来不会死亡,直到临死前,却又仿佛从未活过。”

           看到这本书,更加确认了我对待生死的态度。不知死,焉知生。只有真正面临过死亡或亲历家人的死亡,才能感受到我们来到世界上需要面对的功课。这门功课谁也无法逃避,或早或晚。也许早点面对也是好事,能让自己更加珍惜时间,珍惜当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保罗.卡拉尼是一位天才神经外科医师,他在1977年生于亚利桑那州,获得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后于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在就任医生期间,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奋斗了多年的他即将抵达人生巅峰,却忽然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肺癌,在37岁告别妻子和女儿,离开人世。

            作者从双重视角分析了自己作为医生以及患者不同的心态,以及不同的抉择,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像其他所有的癌症晚期患者一样,保罗.卡拉尼同样也经历了,接受了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的一个心路历程。也正是由于他不能确定余生还有多久?开始带着探索生命意义的疑问去真正的思考自己的人生。

            当他感觉到命运的大手紧紧的钳住他的喉咙,他从沮丧到开始反抗。并且重新站起来去面对这门功课,反倒激发出他更强大的动力,去完成最想完成的事。他耳边想起艾玛的声音:你必须想清楚什么对你最重要。可是如果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将无法弄清楚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

             其实,时间是把双刃剑,不仅仅是癌症病人如此,作为我们普通人同样如此,你可以选择一件件事,非常忙碌的完成你清单上所有的事情,也可以选择慢慢走,好好想,只是作为癌症晚期患者的保罗.卡拉尼,已经意识到癌症的残酷了。它不只限制了你的时间,也限制了你的精力,能挤进一天里做完的事情大不如前。所以,他选择后者,好好的去度过余生的每一天,而有些日子,也只能是撑着。

            想清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还是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后,他又重新返回了手术室。即使他身患绝症,身体衰竭,但是他却更加清醒的活着。每个人迟早要对局限低头。大多数的雄心壮志不是达成了就是放弃了,在保罗生命的最后关头,我们看到了一个足够强大而且清醒的人。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臣服于命运的安排。返回工作岗位,正视自己和妻子的关系,选择生育自己的宝宝,即便明白这个婴儿对他来说就是短暂的相逢。也勇敢的去尝试和面对,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主义。婴儿带给他的是其他任何东西(名利)所不能带给他的喜悦和自足。让他更感动于生命的丰富内涵。

           最后保罗告诉妻子露西:“我准备好了。他的意思是:准备好撤除呼吸辅助设备,准备好注射吗啡,准备好去世了。”看到这段话,莫名的心安。听过见过很多死亡的方式,但是很少有人如此淡定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死亡。盲目的乐观,和绝望的放弃一样,都带有焦躁不安的气息。而保罗带给我的震撼却是笃定而充满力量的。

           我们的身体从小到大就是一个不断的演化过程,在生与死的循环中,体验着不同的人生历程。人体组成细胞有60兆个,小肠细胞只有一天的寿命,胃的细胞有2-3天,神经细胞为4-6周,血液中的红细胞,肝细胞为5个月,血管的内皮细胞为6个月。人的体内,不断从细胞死亡然后生成,进而让我们有了生命。在细胞的生死循环中,我们应创造出生命价值,才不枉来世一遭。很多人临终遗憾最多的不关乎金钱和名利,而大部分是没有机会去了解和做真正的自己。李开复在写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也提到了自己患病期间的所思所想以及人生感受,得到了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启迪。《换个活法: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有警示意义:“人生难以掌握,措手不及,莫待变化才清醒这一生,你最后悔的是什么?”所以,提早去校准自己的生命主轴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是不停往前冲的人,请暂时的停下脚步,再度思考清楚你的目的地。

           只有当你知道生命的意义时,你才能有一个豁达的面对死亡的态度。死亡无可避免总会到来,我们无法预料会是哪一天,所以更要努力过好每一天,趁生之欢愉,与时间同行,共赴一个丰盛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不知死,焉知生《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kq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