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时候,身边有个小伙伴4岁就会背乘法口诀,逢人张口就来,很特别。
三年级,转来一位新同学,说普通话,还经常把饼干装进衣服口袋里,很特别。
初中,班上有位男生骑折叠自行车,用钢笔写字,很特别。
高一,年轻的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唱越剧,还把自己写的日记读给我们听,很特别。
快毕业的时候,与一个叫郭靖的漂亮女同学结为知己,她的笔记本上写满席慕蓉的诗,很特别。
大学,班主任信佛、喜欢喝茶,不婚主义,把父母从天津接到威海生活,很特别。
进入职场,有个同事总换工作,全国各地旅游,赚足钱就出发,虽然我去了没几天,她就又换了工作,但我觉得她很特别。
再往后,绞尽脑汁想了很久,还遇到过哪些特别的人,没有想到。
……
哦,后来还有一位同事,小丸子画的相当好,嗓音也超级棒,经常组织大家出去玩还默默付钱,他也特别。
经历的越多,年纪越大,就越难有这种“哦,这个人真特别”的感受了。
对生活的感知、对人的定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价值观从塑造到成型,经历着磨合和考量。
这个年纪的人,还着房贷、车贷,忙着结婚、生孩子,处理婆媳关系、同事关系。
包括我们自己,理性而物质,讨好生活就够累了,根本没有精力去创造其他可能性。
“特别”,成为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
【2】
聊天的时候,大家总会讨论为什么喜欢这个,为什么喜欢那个。
当有人问到为什么喜欢民谣,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特别”二字就会蹦出来。
民谣是特别的。
因为简单、干净、纯粹,最容易触动心灵。
看人们日常的生活多浮躁啊,应付各种琐事,考虑这考虑那,处理复杂的关系,一天到晚,循规蹈矩,没什么新鲜感。
民谣不同。
民谣生于生活,但生于少数人的生活。
它意味着真实,也意味着诗和远方。
意味着反叛,对普通人生的反叛。
意味着遥不可及的自由。
很多人一听民谣就安静了下来。
仿佛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民谣是特别的。
因为唱的是一个个特别的故事。
这些故事离你遥远,
偏离普通人凑合的人生,
因此不自觉地总会赋予其浪漫意义。
同一首民谣,
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解读着一个个故事,就如同解码了种种不曾经历过的人生。
民谣是特别的。
因为民谣唱出了孤独。
但凡关注自我,便会产生孤独。
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孤独感被放大。
什么赚钱养家,人情世故,通通与己无关。
这一刻,只剩下自我的存在,
情绪得到释放,精神得到拯救。
民谣是特别的,所以总会下意识的认为喜欢民谣的人也是特别的。
其实才不是呢。
去音乐节,去小酒馆,看到同行的人中,奇装异服、满嘴脏话、有着混乱的私生活,瞬间怀疑,难道民谣的阵地也丢失了吗?
难道自己审美出现问题了吗?
我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实在羞愧难当啊!
实际上,民谣没有变,是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谁说“特别”是这样来标杆呢?
谁说非主流就是酷呢?
酷不是表面的,不是皮囊,更不是做给人看的。
真正坚持自我,不随大流,将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意思,牛逼又低调的人,才叫酷,才叫特别。
这样的人,不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更会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走别人不会去走的路,付出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