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代枭雄曹操,头脑里出现的自然就是诸如“阴谋,多疑,冷血”之类的字眼。
然而,一旦把曹操与蔡文姬联系起来,瞬间连空气中也会充盈起温馨和柔美的情愫。
提到蔡文姬就不得不提到《胡笳十八拍》。
这首曲唱出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可谓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这是许都的曹操听闻到蔡文姬在匈奴的消息后,不惜重金将蔡文姬赎了回来。蔡文姬返回路上有感而发,信手而作,随手而出就能成为绝唱,可见蔡文姬的才华多么了得!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是汉末著名大学者蔡邕。蔡文姬承继家学,不仅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而且美貌出众,气质优雅。
曹操酷爱文学,蔡文姬是博学多才的佳人。曹操和蔡文姬,一个是男人中的胜杰,一个是女人中的翘楚,都是人中极品,这样的两个人之间,会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史书记载,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二人彼此引为知己,结为忘年之交,过从甚密。
成为蔡家座上客的曹操,当然注意到了蔡家漂亮的小女儿蔡文姬。
少女时代的蔡文姬,才貌具佳,加之饱读诗书,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这位才女却与曹操无缘,在她待嫁之时,曹操一直在外征战,生死悬于一线。
天下初定,曹操终于有闲情回忆过去了。他想到了死去的忘年交蔡邕,想到了蔡家惟一的后代蔡文姬,她一个孤身女子,如今流落何方呢?曹操开始派人到洛阳、关中一带,四处查找她的下落。
然而,几经努力,曹操都没能打听到蔡文姬的消息。直到公元208年初,曹操的大军平定了乌桓。这次北伐的胜利,极大的震摄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以致南匈奴随即派代表团赶到了中原,请求继续修好。
就在接待南匈奴代表团的过程中,曹操得知,南匈奴左贤王的王妃是中原人,姓蔡!
经确认,蔡姓王妃,果然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曹操大为惊喜,立即派周近做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前往南匈奴,要把蔡文姬赎回来。
能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兴;但要离开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子,以及对自己恩宠有加的左贤王,她不仅悲从中来,泪如雨下。在汉朝使者的催促下,恍惚中登车离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她听到了儿子们撕心列肺的哭喊声,就是在此情此景下她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第三次出嫁了。她的新任丈夫,是田校尉董祀,刚刚20岁出头,正当青春年少,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
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法当斩,被曹操判了死罪。
蔡文姬决定救丈夫。这一天,曹操正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这里。听说蔡文姬求见,曹操立即应允。但当蔡文姬进来时,大家都惊呆了。站在曹操和宾客面前的蔡文姬,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意思是说,她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声音清脆,言辞伤心。
蔡文姬是家学渊源的千金大小姐,饱读诗书,礼仪周到。但是现在,她披着头赤着脚,站在一群男人面前,一步一磕头,这到底是为什么?
蔡文姬何等聪明,她了解曹操执法甚严,也了解曹操对自己的感情。不如此便不能博得曹操的怜惜,不如此便不能撼动曹操的法令,她只能出此下策了。
看到昔日才女如此堪怜,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曹操犹豫了,最后还是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当时,正值数九寒天。曹操见蔡文姬穿得单薄,心中大为不忍,忙命人拿来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并让她在董祀归来之前,住在自己家中。
在一次闲谈中,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有吗?”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大喜,忙说:“我想派十个官吏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来,你看怎样?”
蔡文姬婉言谢绝,曹操于是让人给她送去纸笔,以便默写文章。当年送纸笔,可非同寻常。那时造纸术刚刚普及,告别笨重的竹简,用纸和笔来写作,对于一位才思横溢的女诗人,是多么重大的援助和支持。
后来,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多篇文章,文无遗误。曹操看了,十分满意。
从史书上记载的曹操与蔡文姬的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对蔡文姬的关爱。他们之间,有无男女之情,可以想像,却实难判断。而从惜才爱才来说,蔡文姬遇上曹操,可谓是真正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男女之情演绎成这样,说一句蔡文姬始终是曹操心中的白月光一点不为过。
生于动荡年月,一个女人几经周折始终能拥有稳定的婚姻生活和一份藏匿于心的爱情何其有幸!
我们今天要做的是珍惜和平年代现世安稳的生活,珍惜缘分和爱情,并且好好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