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菜根谭》养生篇 : 爽口味五分,快心事五分

《菜根谭》养生篇 : 爽口味五分,快心事五分

作者: 岁月莲上写诗 | 来源:发表于2022-06-05 10:27 被阅读0次

    2022.06.05周日晴 D156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55

    《菜根谭》养生篇

        01 爽口味五分,快心事五分

        原文: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多损身败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译文:美味佳肴吃多了,就会损伤肠胃,只要控制自己,吃半饱就不会损伤身体;愉悦身心的事情,大多是损害人德行的媒介,所以愉悦身心的事情不可以做过多,适量即可,这样就不会使人将来后悔。

        解读: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对于自己的欲望不加以控制,而是一味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相反会招来祸患。美味佳肴虽好,吃多了会损伤肠胃;使身心快乐的事情虽好,沉溺于其中,往往会损害德行,严重时甚至使人身败名裂。人不能完全压制自己的欲望,也不能完全放纵自己的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么就能收到良好效果。既不会使自己因为放纵欲望而招来祸患,也不会使自己因为过分压制欲望而产生异常扭曲心理。根据道德原则来做事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尽量使自己欲望得到满足。时时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取,因为欲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而总是压制,那么也许会在某一时刻以一种不可控制的方式发作,从而带来一系列危害。当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采用某种方式疏导欲望。

        有句成语“过犹不及”,说的就是凡事恰好最妙,如果一件事情做过头了,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也就是说凡事都需要掌握一定尺度,超过一定的尺度,好事变坏事,美味佳肴变成伤身毒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把握在一定尺度内,我们能够利用许多事物为我们服务,超过一定尺度这些事物就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02 知有生之乐,怀虚生之忧

        原文: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译文:天与地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可是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人一辈子活到一百岁已经是高寿,每一天的时间过得都非常快。我们有幸生长在天地之间,不可以不了解生活中的快乐,可是也需要有这样的忧虑,不抓紧时间创造人生价值就会虚度人生,毫无成就。

        解读人生在世,时间过得非常快,几十年的时间就会使青春少年变成白发老人。有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落了春天还会再开,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百年之后不能复生。所以人生在世既需要体会人生的乐趣,更需要有所作为,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浪费生命。

        我国汉朝时的大史学家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准备编辑一部出色的史书,为此他做了精心准备。正当他努力编写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陵是司马迁的朋友,李陵投降匈奴,令汉武帝非常恼怒。朝廷上下,没有人替李陵说话。司马迁只为李陵辩解几句,惹得汉武帝大怒,下令把司马迁抓起来处以宫刑。受到这样刑罚,对于司马迁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但是司马迁忍耐了下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忍受了奇耻大辱,却坚持活了下来,是因为他还有撰写史书的愿望没有完成。现在死去,生命毫无价值。他忍辱苟活,是要效法先人,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才能够弥补他受到的耻辱。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写就了天下奇书《周易》;孔子被困写出《春秋》,屈原被放逐写下《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完成《国语》,孙膑被削掉膝盖骨后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地才有《吕氏春秋》,韩非子被囚禁于秦才写出《说难》、《孤愤》。司马迁学习这些先人,在受到宫刑之后,更加奋发图强,写出了光耀史册的宏大史书《史记》,创造了不朽的生命价值。

      03 悉利害之情,绝利害之虑

        原文: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绝利害之虑。

        译文:评议某件事情的时候,自己没有参与这件事情,应当详细了解这件事情中的利害得失。负责某件事情的人,自己参与到事情当中,应当消除顾虑,把这件事情中的利害得失都放到一边。

        解读: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小伙子,有一天到城里去看热闹。他们的国王只有一个女儿,国王非常宠爱这个独生女,发誓要给公主找一个好丈夫。他只有一个条件,如果能满足这个条件,任何年轻健康的小伙子都可以娶公主为妻。看热闹的小伙子就是到城里去看国王招女婿的热闹事。他跟着大家来到一个很大的池子边,发现池子中有许多游来游去的鳄鱼,据说这些鳄鱼都饿了好几天了。国王的条件就是谁能从池子中穿过去,谁就有资格娶公主。公主虽然美丽,成为国王的女婿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水池中饥饿的鳄鱼实在太可怕,因此大家迟迟不肯行动。就在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勇士纵身一跃,跳入水池中。这位勇士身手不凡,奋力往前游,在饥饿的鳄鱼群中,竟然逃脱了性命。当勇士从水池中爬出来的时候,想起了一片欢呼声,大家都为这位青年的勇敢鼓掌。国王也很高兴,打算将女儿嫁给这位勇士,但是在宣布婚事之前,国王觉得有必要和这位勇士谈几句。他问勇士说:“是什么使得你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这位勇士也就是来看热闹的那位青年,他哭丧着脸说:“是哪个混蛋把我推下去的?”

        没有人敢跳到水池中,是因为大家都害怕饥饿的鳄鱼,权衡利害得失,一边是美丽的公主,另一边却是生命安全。在反复权衡利害得失中,大家都变得犹豫不决,因此没有人敢跳下水池。看热闹的小伙子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人推入水池中,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考虑利害得失。惟有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地向前游,集中精神躲开饥饿的鳄鱼,这样才能保住性命。也就是说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够集中精神,全部精神都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不过多考虑利害得失,这样往往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04 只和气浑然,是居身之宝

        原文: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要和气浑然,才是居身之宝。

        译文:一个爱好标榜节义的人,到头来必然因为节义受到批评诋毁;一个标榜道学的人,经常由于道学而招致人们的抨击。因此一个君子平日既不接近坏人做坏事,也不标新立异建立声誉,只是一股纯厚、和蔼的气象,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无价之宝。

        解读:有学问的人往往被无学问的人耻笑,有道德的人往往被险诈的小人排斥,有道行修养的宗教家往往被欺世的假慈善家诽谤。世间往往是认假而不认真。但是真正达到学问渊博、道行高深的学问家、宗教家们,他们绝不说一句骂人的话,看起来也绝不受他人的注意,这是和气不露头角,居身处世的最好办法。

        荀子《荣辱》中说:人的资质秉性,知识和能力,君子与小人一样。爱好荣誉、厌恶耻辱;爱好利欲,厌恶祸害,君子与小人一样。但是求得荣誉和利欲,避免耻辱和祸害,君子与小人所采取的方法就不同了。小人拼命做荒诞不经的事,还想要别人相信自己;拼命干欺诈的事,还想要别人亲近自己;行为如禽兽,还想别人用善意对待自己;心术叵测、行动诡诈,所持的论点难以站住脚,结果必然得不到荣誉与利益,也必然遭受耻辱与祸害。至于君子对别人诚实,也想别人对自己诚实;自己忠厚待人,也想别人用善意对待自己;襟怀坦白,行为安稳,所持的论点易于成立,结果必然得到荣誉和利益,也必然不会遭耻辱和祸害。

        05 忙里要偷闲,闲中要取静

        原文: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中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译文:即使在很繁忙的时候,也要设法抽出一点空闲时间,用以调节紧张的身心,必须在无事时把要做的事先做下调整,养成这种习惯,才会有调剂身心的工夫。要想在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必须在心情平静时事先对事情做个计划。否则,一旦遇到事情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弄得一团糟。

        解读:古人有言: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勤字要从闲中做出。在事务繁忙的时候,要想忙里偷闲,就得先在闲暇的时候找一个机会,也就是说,在平常无事的时候,要把心安置好,有寄托的地方,然后,在忙里才能不乱方寸而有悠闲时间。

        古时,孔子周游列国与国君重臣打交道,后来专门教书,也极受尊重,学生们把他比作日月。但孔子自己,并不自以为了不得,他说:“有十户人家的小村镇,就有像我孔丘这样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又说:“有人说我是圣人和仁者,孔丘岂敢当,我不过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书匠。”正因为这样,他和学生们在一起,也开点玩笑。有一次,刚到了他学生子游做县长的武城,就听到一片弹琴唱诗之声,孔子微微一笑,说:“哈,宰鸡,用得着牛刀吗?”言下之意,似是治理这个小地方,用不着进行礼乐教育。子游当时正接待老师,说:“您以前不是讲过,做官的受了教育,就有了仁爱之心;老百姓受了教育,就比较容易领导吗?”孔子说:“是啊,我刚才只是同你们开开玩笑呢!”孔子爱开玩笑,也是一种奔波中求静的方法,人能在劳顿中保持一点幽默,学会求静,不失君子风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菜根谭》养生篇 : 爽口味五分,快心事五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lr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