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感谢学校给我们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感谢学校给予我们支持与温暖。
不由自主想起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不断成长自我,才能具备父母的胜任力,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
提起“大后方”,我的脑海马上会蹦出“安全,稳定,保障,支持,补偿,修复,力量,守护等等,我想我们家长就是孩子的“大后方”,无论孩子经历什么,,都可以在这里疗愈,这里是孩子向往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承载一切,在这里可以被信任,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温暖与爱……
如何做好孩子的“大后方”,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必修课。
下面我想通过一个朋友的案例来分享我今天的现学现用。听完课后,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她向我倾诉她的无助与烦恼。
她发现在家上网课的女儿看抖音,刷QQ视频,与同学QQ聊天……以致于作业写到晚上12点才完成,学习状态也受到影响。在发现这一切时,她几乎崩溃,因为她无法接受女儿做出如此行为,她把她的怒火全撒在了女儿身上,对女儿一顿大骂……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大后方”并不像我们想象般那么美好?因为我们往往只会停留在“浅表的行为层面”去解读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武断的归因,近而给孩子贴标签。我们内心的不淡定,让我们不能静下心来,透过孩子的行为去认知孩子的内心,去理解孩子,去帮助孩子。
我静静地听朋友倾诉,让她全然宣泄情绪,让她从情绪的包袱中解脱出来。因为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大后方”,首先要情绪稳定,唯有情绪稳定后才能智慧的处理问题,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当她情绪稍微稳定后,我共情了她。我告诉她:并不是只有她家孩子存在这种情况,我家曾经有,现在依然有,并且很多孩子都存在此类问题,这是网课的产物,也是网络时代的产物。
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理解孩子;其次要透过孩子的此次行为看到她的需求:
她需要放松,她需要休息,她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调整自己,她需要融入同学,她需要被理解……
试想,我们在单位时,如果领导不在,我们是不是也会有偶尔开个小差,也想做点工作之外的事情放松一下自我……
她在电话那头表示了认同。
我又给她分享了陶行知四颗糖的事例,并建议她要优先看到美好,即先去看孩子的美好。
孩子能一个人在家上网课,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可见她独立性强,同时善解人意,让你安心工作,多么难得;孩子宁愿熬夜也会把作业写完,说明她很有责任感;孩子在你骂她后,还愿意听取你的建议并认真学习,说明她很有包容心,知错就改……
此时,我发现朋友的情绪稳定了很多,她不再一味诉说孩子的不是,而是主动问我接下来她应该怎么办?
我想到了老师今天讲的“事心双解”,建议她按照三部曲与孩子沟通。
事情发生后,朋友未了解情况就对孩子歇斯底里的发脾气,指责,批评,孩子必然有情绪,我们需先与孩子心平气和的聊聊,帮孩子消化情绪。
我建议朋友先主动给孩子道歉,不管发生什么妈妈都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并告诉孩子她没有你骂的那么糟糕,用这种方式尽量维护孩子的自尊,也让她感受到被尊重。
当孩子情绪稳定后,要引导孩子说出她为什么会上网课聊天,刷视频等(一定要允许孩子真实的表达自我)。当得知真正原因后,要允许孩子有合理的需求,同时引导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底线和原则,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供孩子参考,比如我们可以在作业完成后再与同学聊天等等。
当孩子自律能力差时,我们需要利用他律来帮助她。我建议朋友可以先像我一样在电脑上设置一个主账号和子账号,用主账号来控制子账号的相关操作,以此帮助孩子减少诱惑。
当然这种处理方式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又给朋友分享了老师所讲的“培养主动性的三板斧”建议她从A,B,C三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马克思说过: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我提醒朋友,之后,孩子也许还会上网课聊天,刷视频,但当她再次发现时,一定要淡定,同时要学会尊重改变的历程,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
交流一个多小时后,朋友终于开心地挂了电话,我也由此限入了沉思。我想,在倾听、开导她的同时,也是在照见我自己,我也在这次交流中得到了成长,感恩朋友,感恩六中。
我想关爱从来不止一面,我们需要兼顾“养”,“爱”,“教”才能真正做好孩子的“大后方”,才能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大于教育,为了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携手做成长型父母,因为父母的身心健康与不断的成长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