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忏悔录》看完了。
这个星期一直都在看《忏悔录》的结尾部分,每每都差点看不下去了,实在是为卢梭的晚年命运感到唏嘘。卢梭的儿童时期还是处于宁静而且温暖的乡村环境中长大的,少年时期,虽然生活穷困,来自外界社会的压迫开始了,但是他的内心仍然是快乐的。这个时期还是不谙世事。
青年时期有机会接触到文学,音乐和科学,书中没有描绘他如何的努力,完全是凭兴趣和天分去学习,但是我相信在这一段时期里面,他的努力让他获取了海量的知识。慢慢地,慢慢地,他在写作这一块展露头角,接着便开始锋芒毕露,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或许他实在是不适合在上流社会交际,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去应付那些贵族,实在是不知道怎样去处理身边的事情,更加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他只是凭自己的天性,诚实而热情的去交往了,结果却总是被人算计,被阴谋。善良的人与邪恶的人总在他身边形成两股势力,他如同一棵小草被摧残,然后又被保护,至晚年时期,贫病交加,去世。去世后才获得他应有的荣誉,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他为法国,为世界做出来的贡献。
卢梭的体内似乎藏着一个巨大的能量,一旦身体好些,一旦社会环境适宜些,便用满腔的激情去写作,记录他自己的思考,可能是与当时主流社会所不容的思考。他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一生可以说是被病痛缠绕的一生,也可能是这个原因,使他思考非常得深。他快乐起来便如孩子一般,热爱着这个世界,热爱着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即使他被诬陷,嘲笑,阴谋,仍然希望是一场误会,仍然愿意相信不是事实。即使他想寻一片净土,寻一个安静温柔的环境,能够热情如火地生活,却也不容易。
由此,我不禁想到,这就是人性。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你要想冒冒尖,就有人把你给踩下去。为什么很多名人只能是死后才能获得他应有的荣誉?到现在为止我总算是明白一点点了,尖冒得太多,踩的人就越多。冒尖的人是少数,踩他的人是多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