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好文分享
上班一族如何發心利益眾生,如何祈請加持財富圓滿!
一、上班的發心:
上班前發願:為了一切眾生暫時和究竟的安樂故,
我參與工作。
正行:專心工作,慈悲喜捨對待一切眾生,
方便的時候對其他人念幾句觀音心咒
(或其他有信心的佛菩薩心咒),默念也可以。
發願所有眾生尤其見聞念觸我者,悉皆皈依三寶、
早成佛果。
下班:功德迴向於一切眾生,
願一切接觸的眾生都能發起菩提心,
成就究竟安樂菩提果位!
(可用普賢行願品作圓滿迴向)
實際上,以上正是“三殊勝”教理運用於工作、生活。
二、祈請加持財富圓滿:
這樣發願並不合適:
有些佛弟子祈請三寶加持財富圓滿,
“許願”請加持帶來財富,
事成之後將如何供養三寶來報答。
這樣發願是合適的:
由於我往昔的貪婪、吝嗇、偷盜等等非法的原因,
造成現在財富不圓滿的現狀,
我發願懺悔自他眾生往昔的種種過錯,
並發願從當下開始廣行布施、遠離貪吝、利益眾生,
終不捨棄這個願望。
如果我的願望是真實不虛的,
那麼請三寶加持我財富圓滿。
同時還可發願:願我的財富成為眾生離苦得樂、
究竟成佛的因緣!
學會“發願”至關重要。
即便有些事情目前無力做到,
只要始終堅定一個願望,象保護種子一樣守護她。
發心廣大、行持踏實,始終會有開花結果、
善願圓滿的一天。
我們現在擁有的財富,都是無常的自性,
應該視為不是自己的、而是眾生的,
自己只是暫為保管和支配而已。
作為大乘佛子,應該發願將財富用於利益眾生,
特別是三寶事業,哪怕是世間法的使用,
也可調整發心,
發願使這些資財成為眾生成佛的因緣。
在發願和行持的過程中,
不可因為暫時因緣不具足而放棄,
若能以穩固的信心、持久的恆心對待,
那麼出世間的智慧也會漸漸升起,
同時與精進聞思修行結合,
最終一定會達到福慧圓滿的彼岸。
三、關於“現世福報”:
只有自己往昔積德的善因,才能出生財產受用、
幸福名譽等的果,如果有了這樣的因,
那麼善果不求自得。
相反,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因,
那麼就算是再怎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非但不會如願以償,反會適得其反,遭遇不幸。
公案:有些想通過修財神、
護法神等得成就獲財富的人也是一樣,
如果自己沒有往昔所積累的布施果報,
那麼護法神們也愛莫能助。
從前,一位深居山里的修行人生活拮据,一無所有,
於是他便開始觀修單堅護法神,結果真的修成了,
已經達到了人與人交談般的境界,
可是卻沒有獲得任何善果。
單堅護法神對他說:
“因為你以前布施的果報一分一毫也沒有,
所以我實在無法給予你善果。”
一天,在眾多乞丐的行列中,
這位修行人得到了一碗稀粥。
回來後,單堅護法神問他:“今天我給你善果了,
你知道嗎?”
那人說:“我僅僅得到了一碗稀粥,而且不只是我,
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
不知道您所賜的善果到底是什麼?
”單堅護法神說:“盛粥時,你的碗裡落的一大塊油脂,
就是我賜的善果啊。”
一位弟子曾問師父:“如今末法時代,
對於一個修持正法的修行人來說,
很難得到衣食資具,
我們是修財神法或者其他法門,
還是乾脆走向必然的死亡?
到底怎樣才好呢?”
師父回答:“即使修財神法,若無有往昔的布施果報,
也難以達到目的,而且內心想如理如法修行的人
為了今生利益去修財神法也是相違的;
其他法門也是同樣,在繁榮興旺的古代,
當土石水木等營想充足之時容易修成,
而營養已殆盡的當今現代,其他法門也不可能獲利;
驅入必然的死亡也無有利益,
像如今這樣的暇滿人身將來難以獲得。
如果內心深處真正生起'死與不死都無所謂,
我決定修行'的信念,則永遠不會缺衣少食,
未曾有過修法者被餓死的先例。”
世尊也曾說:“縱然發生一升麵粉兌換
一升珍珠的飢慌,佛陀的追隨者也不會缺衣乏食。”
有句話很有意思:“世間的財物,當你專門去追尋時,
(可能)怎麼找都找不到;
而當你不去找它們的時候,
(它們)卻又一大堆一大堆的送過來了……”
這段話引人深思,財物、姻緣或者其他福報,
都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源於之前種下的善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對因果有淨信,
真心真意地幫助眾生,從不計較得失,
努力而不執著,這是最合適的態度和做法,
道理就這麼簡單,
可是我們在現實中卻總是忘記這一點。
佛經中關於自利與利他的比喻:種穀可得谷,
但稻草不求自得。
種穀喻為六度萬行,谷喻為眾生的利樂,
稻草喻為自己的利樂。
若能放下自私心,真心真意地利益眾生,
這樣就足夠了,自利之事將會不求自得,
完全不需操心。
釋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從發心到成佛,
沒有考慮過自己,一直都在利益眾生,
結果他積累了無量福慧資糧而成佛了。
又如:凡愚求自利---結果眾生還在保守輪迴之苦,
牟尼唯利他---結果釋迦牟尼佛已成就無上佛果。
所以:
不必羨慕別人的福報,宜遠離嫉妒、勤修隨喜;
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哪裡來,宜自身勤行布施、
懺悔業障;
不必只是執著於外在的供施,更關鍵的是調好發心、
時刻檢視起心動念;
不必追求今生利益,唯一迴向無上菩提;
不必關心有何果報、何時現前,
只需堅信“此因必得果”、真心真意地幫助眾生...
總之,修法和其他善行,一顆純潔的心足矣,
無需追求世間八法,而是唯一發心利益眾生、
唯一迴向無上菩提。
以這種清淨的發心攝持,並且每天不間斷地作、
真心真意地行持,不用等到來生,今生就會有改觀,
很快就會見到明顯效果。
又或者說,下半生比上半生增上,一年比一年增上,
一月比一月增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