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没有剑,就无法保护你。
我若拿着剑,就无法拥抱你。
我之前是这么想的,若保护得了自己,肯定能保护好想保护的人。后来谁都想触犯我,无能为力。
也最终被应该守护的人,抛弃了,一无所有。
改变心理学40项研究说,要想改变命运,得有一个倾尽所有爱你的人,命运也不过就是潜意识与基因。
我真不知道我是否能去很好的愛一个人,我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就像错误的世界出现了一个错误的我。
我不懂。
知识理论再多也没有潜意识厉害。
不是有的人不会用知识,只是意识不到怎么用。被小时候3到6岁的思维惯性带着走。
车到了悬崖便,再去有意识的去刹车是没有用的。
我就是那辆已到了悬崖的车,人们有意识的说不相信命运,可是有些事情就是发生在你眼前,你无能为力,当你意识到严重性的时候,车已经飞出去了,祸已经从天而降。
我不会再奢求原生家庭的爱治愈我,他们连自己都治愈不好,帮助我更显得无稽之谈,(恶习)(劣根性)(无意识)无形之手没把我往深渊中推,我就已经谢谢他们了。
家拆开来,上面是一个棺材,下面是一个豕,死掉的物。意味着人的灵魂与个体性丧失,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死去活。
俩个互补互爱的也有可能出现,灵魂契合的圆满,相知相爱,互相治愈,但本身就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可能性不大。
其实俩者的可能性都有,但本身都不是大概率的事情,但事实来说,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原生家庭给予的爱治愈的多,而不是什么相知相爱。
我非常羡慕哥特式的爱情,那种极致的自由与浪漫,只有欧洲那种文化与传统才能创造出来的浪漫。
只有相当个体的成熟与独立意识才会塑造那种爱情观。
亚洲的爱情不会是那样子 ,像个幼稚的共生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开就怕片刻消亡,像一个爬满树的藤蔓,紧紧勒进树肉之中,沉重又窒息。显得无比幼稚而愚蠢,本身就像一种结合体,也只能创造聊斋、倩女幽魂、牛郎织女这样主负体的故事。
欧洲的爱情是一种极致的浪漫,那种浪漫致死的高贵与忘我,令人心生倾慕。谁敢当着众人捧着愛人的头颅,坐着马车,去山里埋葬 。谁又敢为了所愛之人,舍生忘我化为蝴蝶奔赴远方。谁又会为了所爱之人的幸福,独自吃下所有委屈与苦楚默默离去。
这是一种个体的成熟与独立才能催产生的浪漫文化独有的气息。
我所愛的,就是这种奋不顾身,就是这种骄傲,就是这种高贵。
我爱你与你无关,可我真心希望你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即使我非常的委屈痛苦,我也希望你快乐幸福,即使你已经身首分离,我也对你念念不忘,在众人的惊恐中抱着你的头颅,坐上马车,纵使你是野兽、僵尸、丑逼,可我依然敢违背世俗道德伦理的眼光,奋不顾身的愛你。
这是一种个体的成熟。
也一种令人心迷的浪漫。
欧洲人才有的浪漫文化气息。
也是一种高贵,无比骄傲的贵族气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