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成功者都是在专业生涯刚起步时,就开始密集练习日后借以扬名立万的专业,越专业化的东西越有价值的能力,学习的困难度越高,必须投入的时间也越长。1万小时定律
莫扎特写出经典的第9号钢琴协奏曲时,已持续创作协奏曲10年。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早在11岁时,就进行了人生第1笔股票投资交易。
英国摇滚天团披头士在1964年名声大噪时,至少已做过1200次现场演出。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在上大学前5年,几乎天天都在写程序。
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点是什么?《异类》作者马尔科夫.格拉德威尔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关键似乎是准备,而非才能。”成功者都在专业生涯刚起步时,就开始密集练习,日后借以扬名立万的专业,格拉德威尔将此称之为“1万小时的努力”。
越有价值的能力,必须投入越长时间
格拉德威尔以心理学专家艾瑞克森的实验说明,“勤于练习”的重要。
艾瑞克森把一所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的学生分成三组,研究发现,“有望成为国际级小提琴家”的第1组学生,在20岁前累计的练习时间已超过1万小时;“可成为一般职业演奏家”的第2组学生练习约8000小时;至于“只能当音乐老师”的第3组学生约练习了4000小时。研究人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专精必须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
“1万小时的锤炼”并非定律,练习时数究竟要抵达多少小时才能达到真正的专精,也没有精确、客观的标准,然而专注、充分的练习专业技能,确实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联强国际总裁杜书武曾说,“越专业化的东西越有价值的能力,学成的困难度越高,必须投入的时间也越长。”他并以“公交车理论”说明培养实力、等待机会的道理:机会是所有人的公交车,不会为了独等你一个人而停下来。若在前往车站的路程中闲散缓慢,当公交车驶来时你仍距离车站20米,那是绝对搭不上车的,唯有自始至终保持全速前进的人,才能在公交车驶来时游刃有余的上车。
热情和毅力抵御练习时的孤寂
成功者通常拥有至少一种专业。所谓“专业”就是精通某一个领域,而精通形同“绝对的称职”。领导学大师沃伦本尼斯在《成为领导者》一书中,引述作家乔治里奥纳多对于“精通”的定义:“精通建立于勤奋不懈的练习,虽然这也是冒险所在。……无论是运动、艺术或其他工作,被称为大师的人,都是无视于别人的想法,热情的投入他们的天职。”
然而,不懈的练习,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力与热情。杜书伍指出,“练习的过程仿佛摸索着走过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隧道,恐惧与怀疑,交相煎熬下人们往往会被逼出放弃的冲动。”
然而,热情和毅力,是成功者的护身符。他们明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群联电子董事长潘健成在一支p以他的创业故事为主题的纪录片中提到,当年公司是以“一个月100万元”的速度在烧钱,压力虽然大到让人心慌,但是基于不想解散团队的不服输性格,促使他和事业伙伴加速研发进程,以一天16小时一周7天的拼劲持续地撰写程序,终于在一年内作出产品,成功研发出全球第1支单芯片随身碟。
年仅26岁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因为设计的礼服被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挑中,一炮而红。看似少年得志的他,其实5岁起就喜欢看婚纱、帮洋娃娃设计衣裳,12岁便正式投入大师门下学习服装设计。面对旁人异样的眼光,吴季刚在家人的支持下持续的投入,也让他比多数设计师同侪,足足多练习了10年。
全力投入,理性应变
在1万小时的锤炼过程中,有阻力、有挫折、有变量,除了愿意投入时间精神、发挥毅力与热情之外,要建立起真正的专业,还需要“能够控制感情,以理性行动”。
《成功长青》一书指出,成功的实践家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研究;而专注精神和专业知识,则让他们能观察到微妙的产业变化,掌握机会。
日本知名管理顾问大前研一则强调,真正的专业是“即使面对环境变化,也能发挥正常的专业。”在他眼中,铃木一郎和松井秀喜这两位杰出的日籍棒球选手,便称得上是真正的专业人士,相较于许多在美国大联盟中“败下阵来”的日本职棒选手,他们两人即使去到陌生的异地,不断维持住一贯的高水平,甚至还能够发挥应变能力,研磨出适应当地的新技能。
换言之,真正专业的企业经理人及领导者,即使面临多变的环境与激烈的竞争,终究还是能够临危不乱,带领组织走向正确的方向,不会让自己的能力仅限于一时一地。
20多年前,中美硅晶董事长卢明光在光宝集团担任中层主管时,可说是公司的最佳救火队员,子公司只要出现亏损就会派他去整顿,而他也每次都不负所托,在一年内转亏为盈。卢明光笑说,多年来在导电橡胶、连接器、半导体、太阳能、车用电子等产业的不败经验,总让许多人以为他是“福将”,希望邀他入股带来“幸运”。然而他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在于“把公司当成生命一样来经营”的投入精神。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引用了一个经典寓言故事:“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成功的实践家多半都具备刺猬特质,专心致力于能够点燃他们热情的“一件事”,凭着努力、毅力与应变力,在专业的路上不断突破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