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不知道啥是“社群”?
“剽悍一只猫”不是某个猫的品种?
微信群还能用来学习和成长?
每天上班-陪娃-睡觉。
两个月后,我由孩子奴变身成长狂热爱好者,不到100天读了33本书。
热衷社群搞事,荣升鹿导,逐步实现幕前到幕后、参与者到组织者角色转变。
从软件界菜鸟、海报小白,升级小程序和表情包高手、海报情痴。
脸皮以几何数量增厚,思维意识以火箭速度刷新。
似乎我被什么点燃了,每天都在熊熊燃烧。
这一切改变,都源于它---剽悍行动营和运营学院6.0。
而我在运营学院投入心血最多,也是遇挫最多的,是我们第一组的共读引导活动。
运营学院牛人多,日程紧,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大家刚开始都忘了除了八大组自己的活动,每个人还有个小目标:读完《极致产品》和《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两本书。
一开始,共读引导活动就注定与其他七组的任务不同:
要求更高:其他组活动的目标是参与面足够广、提供的舞台足够大、观众能够惊艳震撼。而共读活动则内容枯燥、要求思考理解、还要为其他小组活动让出黄金时间。仅仅靠一档凌晨六点的书本内容答题活动,显然不能起到效果。
持续全程:其他组充分的筹备只为一次的绽放,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复盘反馈、思考改进。而共读活动从大多数人还在懵逼的头一天,一直持续到结营仪式当天。每一日,第一组老铁都需要完成和其他老铁组织单项活动同样多的任务量,甚至要更活跃地宣传,更积极地迭代。这特别考验参与组织和筹备的老铁们,是不是靠谱?是不是持续靠谱?
小白班底:除了小米大大、墨墨大大和明远组长,第一组20人,实际参加活动16人,都没运营过社群活动。一群小白怀着一腔孤勇埋头苦干,随着后期活动玩法和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精力心力体力脑力逐渐捉襟见肘。
所谓困难,跨过去是门,跨不过去叫做坎儿。
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和尝试。
首先,死磕到底,从人微言轻到轰轰烈烈。
从刚开始一穷二白的社群活动组织经验,到积攒一大箩筐的教训收获。
从凌晨六点声嘶力竭、徒具热情的摇旗呐喊,到各个时间点乱入的全民共读。
从第一组几个踊跃分子抱团取暖、自说自话,到全院群英荟萃、萝卜开会。
守得云开见月明,极致践行在每一个寂静群聊中挺身而出的老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穷尽脑汁,从见缝插针到遍地开花。
答题闯关制、头号玩家积分榜、花样百出的预告视频、炫酷海报、独门勋章、参与有奖、情景话剧、思维启发、手绘配图、电台朗诵,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最初期明远组长和我头像都改掉了,就为了宣传、让其他老铁们都知道早上还有个共读活动。不惜跑到别人场子里做隐形广告,还发广告费红包。
组里几位老铁分头一个一个问大家怎么看共读活动?如何改进好?不好的地方马上第二天迭代,有一点点好的反馈赶紧发到群里给大家鼓气。
因为时间太偏僻,明远组长去一而再再而三协调要时间。我跑去跟别组商量,能不能结束的时候介绍下我们的活动?
置之死地而后生,努力的时候只看到眼前的目标,事后想想还有心酸的背影。
第三,化整为零,从鼓掌难鸣到四柱擎天。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越来越自由的活动形式、日渐开放的组织管理、持续不断的曝光率,和大大们的鼎立支持,吸引了愈来愈多前期结束任务的老铁们的关注。
共读活动扩招了!除了共读活动第一核心小组,我们还成立了策划脑、学习角、宣传队、话剧社四大群。自从扯开四面旗帜,立马人声鼎沸,摩肩擦踵,欢声笑语,火花四溅。
将近凌晨一点,参加话剧彩排的老铁们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胼手胝足听思小远的思维启发入门课,一个个手舞足蹈。视频、海报、日报任务一出来,第一时间有人承接,并火速出活。下期演职人员表一发布就一抢而空,形成了充沛的活动后备队伍。隐隐呈现人人可主持、全群共参与、老铁同HAPPY的大联欢趋势,走上自发跑偏、普天同庆的康庄大道。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极致利他、为更多老铁提供机会和平台,才是共读活动最好的利己。
至此,共读活动历时14天,累计参与组织和演出老铁94人+,组内复盘15次,更新迭代10次。
提供了头号玩家及剽悍江湖首富两个阶段的玩法、流程、主持词、对外招募职位详细任务,以及小组内部详细分工职位。
活动剧本创作七章共一万余字,涌现一批优秀的戏精。
我很庆幸,以班长、策划、前期导演和剧本创作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参与了活动全程每一个环节,感受不可谓不深刻:
存在问题一:前期责任不清,没能调动组内积极性。
解决方法:一进组就实行最后两天才开始的AB角职位表,每一天每一项活动责任到人。
存在问题二:缺少借力思维,影响活动精彩度。
解决方法:以后策划方案站位高一点,号召其他组共同掺和。
存在问题三:缺乏复盘意识,数据保留不全。
解决方法:以后社群活动每日复盘,熟练使用石墨。
至此,运营学院就要拉上帷幕了,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
唯道一句:
各位老铁,江湖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