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感觉作为一个合格的作家,他在生活中,对很多现象,合理的,不合理的,符合道德规范的,有悖于人伦道德的,对社会可以带来积极的一面,或者是极度消极的一面,他绝对不会漠视,反之,他一定是极度敏感、自尊,极度多愁善感。有时顾影自怜,有时杞人忧天,有时悲天悯人,有时突然开怀。他喜欢沉默寡言,孤身独处,却也喜欢同道聚会,甚至并不缺少侃侃而谈的鸿篇巨论。请你理解他,没办法,他就是当下的文人,请你不要曲解他的孤独,因为他并不需要别人强加给他的喧哗。他要思考,他要冷静,他要学会分析,而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一篇文章,有时候,分析的过程会让你愤怒、让你觉得扯淡,这只是情绪,不是理性,只有学会推理的过程,才能不断提升你的认知,才能提高你的判断。当然了,在文化贬值的当下,他需要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因为文学不能养家糊口。
请你千万要学会珍惜你的那些思考的冲动,一心想要表达的冲动,生活中,我们很多思维的火花其实是特别好的,我们经常羡慕那些把文章写得妙笔如花的文人,觉得他们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好到精彩绝伦的程度。其实他们和你一样,都是一个普通的人。所谓的不同,是人家学会抓住瞬间的灵感,懂得长期坚持需要的毅力。这样的长期坚持,才会让你有表达的习惯,学会珍惜片刻降临的火花,及时让它降临在你心灵深处的飞机场上,当你很快把它敲击成一段文字的时候,你在回头咀嚼一下,哇!这段文字似乎让我不敢相信自己,那一刻竟然有这样巧思妙想啊。
作为一个合格的作家,你必须学会杜绝自己的懒惰,说我今天太累了,就让今天歇歇吧,明天再写不迟,是的,明天一定坚持。等到明天,突然一个无法规避的事情,让你悴不及防,比如家族老人去世了,你必须要去,于是,连续三天的送葬悼念活动,等到你再次归来,唉,最近这几天身体透支太多了,天大的事情也没有身体重要。是的,你在继续休息几天,好好调整一下身体,恢复一下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几天,转眼就是一个多星期,先前给自己的目标呢?鬼了,何必呢?文学又不能养家糊口,也就是修身养性罢了,你看,自己安慰自己,这就是惰性使然。生活之中这样的理由太多了。唯一能够让你找不到借口的,就是断然的坚持,哪怕再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绝对不可以更改。不仅要克服惰性,还必须要给自己的写作创造机会。我在重复一遍,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而不是依靠别人。我昨天参加了一场同学小范围聚会,早上给楼上太阳能打水的时候,潜水泵突然烧坏了,又把水泵捞上来,去街道找人修理,然后抽空坐在电脑前,把构思好几天的一篇文章写出来,到晚上十点,我再看看字数,八千字。我为自己感到惊讶。这样的写作状态,是我这个年龄段不可多得的。
所以有一个哲学家叫做威廉.詹姆斯当年教育他的得意门生李普曼:“对自己要有所强制,那就是一个作家每日至少要写一千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没有东西可写。”这里就要强调,一个合格的作家,一定要多读书,多看新闻,多多体验生活,你在无形之中,一件小事或者别人身上的东西,或者文章里的一个观点,一句话,突然间触碰到你的神经,变成你的灵感,及时抓住了,那就是你的。别人拿不去。很多时候,我们写不出东西,思维凝固了,该写的东西几乎全写遍了,七大姑八大姨,同学战友,街坊邻居。那么这个时候,我记得杨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想的多没有问题,关键是你的想法是不是合理的,或者是人们道德规范下的想法,如何去验证?一切的答案,都在书本上。生活中,读书越少的人,对环境越不满意。因为我们特别轻易的就把问题推卸给了别人。还有一句话说的也非常好“如果你一辈子只读你读得懂的书,那你其实没读过书,如果永远只看合乎你想象的书,你永远只会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生活中,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我们需要干嘛?那就定下心来,两个字“历练”,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那就静下心来,干嘛?还是两个字“读书”。在这个世界上,最为廉价和最为容易的事情就是四个字,那四个字?“健身”“读书”,我感觉读书的真正意义,就是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去读书,再用读书的感悟去生活。这是一个良心循环。
你不能用一个规范的形象来界定文人,说,你必须要这样做,否则你就不符合常规。对不起,只要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人伦道德认可的行为规范下,且言行举止符合一个正常人的标准,你就不能无端指责我。但是文学作品就不一样了。“诗无达诂”,这是行话。就是对于诗经这本古代的经典著作,我们都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解释,因为它的意境和内涵难以穷尽。就像“一千个人读《红楼梦》,有一千种读法”。每个人喜欢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显然没有具体的标准,往往与个人的文学修养、生活经历,个人的气质类型以及审美趋向相关。但是你的作品一定是能够给与人们读后带来愉悦美好的感受或者经历一番痛苦之后的大彻大悟。
因为文学作品首先需要过好审美观这一关。需要具有“唯美气质”。它温暖、悲悯;它表现美好的情怀,彰显人性光辉;它崇尚矢志不瑜的坚守;它还具有“诗性质感”,融会形形色色的人生历练,诠释旷达、通脱、通透的人生境界,面对苦难时从容、淡定,直面死亡时释然、优雅……同样一件事,面对猝不及防的降临,别人惊慌失措,而你却能够淡定从容的面对,为什么?因为在你的心里,尤其是在文学人的心理,早已演练过无数遍了。生活中,你总不能紧紧尾随生活,尾随本身没错,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作家,你的一双慧眼,不仅要及时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值得关注的瞬间,还必须具备洞察生活,预见生活的能力,就像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发生,它已经发生了,这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你作为一个作家,如果在大家都看到的事实面前,不能够发现大家所看不到的东西,那么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作家。所以文学可以预见未来。这种遇见未来的能力,也是你平时的修养和修行得来的。我们总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去创作。别无捷径可走。
一个合格的作家一定热爱生活,是一个用心生活的人,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微妙关系”同样一件事情,或者是同样的一个物象矗在那里,别人看到的仅仅是表象,而你不行,你要去通过表象看到物象的内心世界,就像一群蚂蚁在聚集,一般人看到的仅仅是一群蚂蚁而已,而气象专家就要细心观察,是不是在为食物聚集,如果不是,那么这一群蚂蚁的聚集,很有可能就与天气有关,可能最近要下雨了。一个合格的作家,更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不定最能描摹出人与人之间光怪陆离关系的一笔。他通过虔诚的聆听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精准地描摹人与人之间的“幽微情愫”,挖掘出心灵深处最为脆弱也直达心岸的通道。
一个合格的作家还是一个智慧的哲人,他参透了生命存在的偶然性,以及人生的悲剧宿命——不想失去的,往往会失去;想得到的,常常得不到。当然了,这也是小说家惯常使用的手法。一个合格的作家必然非常“自我”,甚至“自恋”。因为太过喜欢自己而喜欢文学,从而在文学作品中寻找自我的影子,以及慰藉心灵的精神食粮。但是,他绝对不自私。因为参透了人世间的悲与欢,才能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芸芸众生的悲苦,进而以文学的温润、诗性情怀给予读者倾情抚慰。这是文学家必须具备的素养、修养、学养和才情。
一个合格的作家必然极度敏感、自尊,极度多愁善感,能够关注各种各样的细节,从而用无数个动人的细节打动无数读者。当然,生活中,一个合格的作家,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普通到站在你的面前,你很难看得出,他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他不是天生的英雄,也不是一个救世主。但是你一旦与他进一步接触,与他谈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绝对与普通大众不一样的修养,你会发现,在你演讲的时候,他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尽管有时候偶尔也会突然插话,然而之后,他还会让你继续,绝不会是一个喧宾夺主的人。或者在聚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坐在角落里的人,很少讲话,他就在默默的注视着这些聚会的人,这些侃侃而谈的人,如果一定要让他讲话,他的讲话短暂而有力,尤其富有内涵,咀嚼再三,特别精妙。那么无疑,说不定这个人就是一个作家,也说不定现场的你我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成为这个作家笔下的一个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