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军装二十多年了,但闲暇时间时常怀念奋斗了二十余载那火热的军旅生涯,最令我难忘的是参加拍摄电影《大决战》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那是1997年深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决定拍摄一部国庆献礼影片《大决战》――南线大追歼。该片主要反映我人民解放军第一、四野战军为解放全中国与白崇禧残余部队先后在东北、中南、湘西等地区的几次大的战役。我有幸奉命带领我团百余名军官参加拍摄湘西南“衡宝战役”的部分战斗片段。
进入拍摄场地,刚安顿好部队的驻防、食宿及后勤保障工作,我便及时与摄制组取得了联系并领受了任务。摄制组给每个军官发放了一套仿制式第四野战军服装,配备了所携带的仿制枪枝、手榴弹、子弹袋、皮带、布鞋、裹腿带等道具,并如此这般安排了许多事项,提出了许多要求。第二天,导演检查部队“备战”情况时,脸上立刻 由“晴”转“阴”,一脸的不满意,对着我大喊:“哎!我说老陕,你手下的人都是走亲戚的?个个穿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哪像战争年代打仗的样子?都听好啦!统统给我在地上打滚,把衣服磨脏、磨破,再抹上黄泥巴,脸上抹上灶煤,若再验收不合格,惩罚跑五公里越野!”按照导演的指示,我组织大伙摸爬滚打了老半天,总算进入“临战状态”,再看这帮弟兄们,哪象是“最可爱的人”?倒像是一帮“泥猴”、“花脸”!大伙之间你戳我,我逗你,嘻嘻哈哈,乐得直弯腰。不一会儿,部队政委前来看望部队,我立即跑去报告,政委看到我的“光辉形象”后,笑出了眼泪,说我打扮得倒像个战争年代的“炊事班长”……
我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主要负责部队与剧组的协调工作,同导演接触多,混得也较熟,时间长了也就不满足于上千军万马战斗的“大镜头”,想混个小角色什么的过把演员瘾。于是,时不时有意和导演讨个近乎,鞍前马后献个殷勤。导演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出了我一大堆“毛病”,说什么长得五大三粗不适宜演角色呀,家乡语音太浓呀等等,说啥也不松口,但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终于开了恩!给我安排了一个镜头。台词只有一句话:“同志们,跟我上!”说的是我人民解放军追歼白崇禧残余部队要渡河,河面上水流湍急,得先趁夜间安排某侦察排长带领几个侦察员渡河侦察对岸的地形和敌情。
接受到任务后,我晚上高兴得睡不着,默默反复念叨那句台词,时刻等待导演的召唤。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晚上,摄制组和配合拍摄的部队要在粟裕大将的故乡湖南省会同县南桥乡拍摄几组镜头。此时,灯光、音响、摄像、演职人员全部进入岗位,当地数千名群众扶老携幼,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行走几十里山路前来观看,拍摄现场人山人海,灯光通明,烟雾僚绕,现场十分壮观。第三组镜头轮到我了,导演快步走到我的身边,反复检查我的服装和携带的道具,拍拍我的肩膀,神情十分严肃的对我说:“老陕,注意台词和动作,争取一次成功!”此时,灯光、摄像、录音及几千双眼晴聚焦于我,我发挥自如,顺利过关,当听到导演大声喊0K,我完成了拍摄任务。镜头虽然只有六秒时间,但我总算过了把演员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