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瓦尔泽谈写作

作者: 耘海悠扬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22:22 被阅读5次
马丁·瓦尔泽谈写作

德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马丁·瓦尔泽是当今德语文坛最重要的文学大师。被誉为“驾驭语言的能手”。

马丁·瓦尔泽1927年生于博登湖畔的瓦瑟堡,1947年他被卡夫卡的作品所激励,开始从事文学,1957年发表处女作《菲城婚事》,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惊马奔逃》(1978年)、《迸涌的流泉》(1998年)和《批评家之死》(2002年)等。

他曾获得国内外多项文学大奖,包括著名的德国书业和平奖(1998年)、毕希纳奖(1981年)等。

马丁·瓦尔泽谈写作

除我自己之外,我不想让任何人信服什么。如果我能信服自己,那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世上的所有灾难都源自爱的匮乏。

我们有两种语言,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语言。克尔凯郭尔说:我们得到的知识太多,对知识的用途又知之甚少。政治和媒体让我们成为知识的占有者,文学让我们逐渐明白如何对这些知识加以运用。

小说关心的不是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改良。小说的诉求更大、更高、更激进。乌托邦是小说的命根子:它想让读者理解所有在小说中行动和遭受痛苦的人。也就是所有的人。

小说的叙述者热爱他塑造的所有人物形象。他们身上都有他的存在。即使他们不得不做出极端可怕的事情。对我而言,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即便是最邪恶的人也没有被抛弃。只要我们理解他为什么不得不如此邪恶、不得不如此行事。小说里的人物形象绝不可能一言蔽之。每当我们自以为了解某个小说人物的时候,小说里就会出现一句话或者一个情节,而我们压根儿就想不到这个人物会说这样的话,会做这样的事。小说无意于控诉什么,也无意于辩解什么。它只是在表达一种生命体验。表达才是最要紧的事。表达才是可靠的信息。在小说里面,如果不讲“如何写”,“写什么”也无从谈起。

写作让我感到了自己的创造力。

我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关于写作,我只会写自己匮乏的东西,所有让我有创作欲望的东西,都是我缺乏的。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缪斯,那么我的缪斯就是“匮乏”。

我在写作的时候,一直处于一种非常激动的状态。写作本身其实是一种“幻象”,并不是真正存在的,包括这种激动也是一种“幻象”。所以,我必须无时无刻进行自我肯定,要对自己信赖,才能够写下去,并且不断告诉自己,这种“幻象”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否则我只能将我所有的稿纸付之一炬。

在写作涉及到历史问题的时候,我很少用公共性的语言,比如政治性的、群体性的语言,我只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作,这是非常个人化和私人化的表达。在德国,曾经有人批评我说,我是一个“把良心私有化”的人。在如何看待历史这样的问题上,我从来都是从个人的立场和角度看待一切,尽量避免大家共有的一种态度和大家共同表达的一种方式。

个人对历史的反思应该是自发的,而且到处都是存在并且无可避免的。但人们的反思并不是为了某种特定的情况不再发生而去反思,这应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每一个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哲学的影响。对我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是尼采和克尔凯郭尔。

克尔恺郭尔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方法来阐述宗教信仰,宗教永远不是一种可以直接体会的存在,而需要一种间接的感知。比如他说过:我们永远是在一种对立的形式中去体会存在。

信仰是一种天赋,就像乐感。而如果每次都企图寻找词语来表达信仰,一定以失败告终。现在的词语都上过学,学校里全都破坏了信仰的能力。知识者的知识都来自他人,而信仰者可以立足自身。

坏小说才会去改良社会呢。我永远为自己写作,不为别人写作。

作家和批评家并不是互有敌意的一对职业。每次我的书出版之后,如果能读到别人的批评性文章,我会觉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和满足。一个作家听到的全都是赞美之词,那其实是很悲惨的,因为你从中没办法获得任何滋养——只有在批评中,你才能知道哪里还可以改进。

我之所以从事写作,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还不够好,我希望在创作中写更好的生活,希望把生活塑造得比它本身更美。我是追求美的一个作家,你甚至可以说,我是一个美化型的作家。

知识分子总想证明自己说的话是正确的,不想证明反面,任何事情要在反面成立我才讲,所以我不是知识分子。

我曾经写过一个角色,男主人公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爱情,但他预见自己的爱情肯定不会有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言自语了一段话来描述当时的状态,在那段话里他发明了一个词——在德语里是可以将一个名词加上另一个名词变成一个复合名词的——这个词前面的一半是‘不幸’,后面的一半是‘幸福’,组合在一起就是‘不幸的幸福’。用不幸的幸福来形容是唯一合适的词,那个主人公在当时的情境下想要表达的是,完全没有不幸的幸福近乎是谎言。换句话说,所有的幸福里面包含着不幸。

(来自野草公众号,辑录自马丁·瓦尔泽的多种访谈)

相关文章

  • 马丁·瓦尔泽谈写作

    德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马丁·瓦尔泽是当今德语文坛最重要的文学大师。被誉为“驾驭语言的能手”。 马丁·瓦尔泽192...

  • 请为自己好好筑一座避难所

    马丁瓦尔泽说:读书是写作的另外一种方式。 的确,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一个作家是不看书的,也没有一个作家不受自...

  • 十种阅读方法,练出会读书的大脑

    “我们在阅读中成为自己。”——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韩国职业读书人、作家高荣成的《极致阅...

  • 变美——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说过一句话:“变美可能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里,他说“可能是”,言...

  • 余生很长,找个会做爱的人在一起。

    01 ▼ 说再多的甜言蜜语,都比不过一次爱的行动。 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说: “爱情不能是一个名词,它无法描述,爱...

  •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

    谈独立/尚荷 “独立”一词是我们成长中避不开的话题。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多年征战终于获得了南美的独立...

  • 马丁•瓦尔泽不会随随便便让巴托克出场

    若不是为了消耗掉工会福利,我不会去看电影《通勤营救》。这的确是一部泛善可陈的好莱坞娱乐片,在我看来,唯一有意思的地...

  • 拆书 |《批评家之死》第一部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5天 《批评家之死》是德国作家瓦尔泽的作品,瓦尔泽是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作家。小说的主题是抨击...

  • 致敬罗伯特·瓦尔泽

    十一天的光阴,尝尽你肆意挥洒的有意或无意为之的盛宴般的诗句精致,优雅,曲高和寡在神秘的盛夏忘记自己和自己的想法 你...

  • 当灵感不在身边

    当灵感不在身边我和月光谈心谈瓦尔泽看叶落的方式月亮是夜晚的伤口谈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他的伟大深邃来自他零散的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丁·瓦尔泽谈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zb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