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式家庭教育:自私的爱

中国式家庭教育:自私的爱

作者: 青黎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2-04-08 14:15 被阅读0次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我起初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大为震撼,这与我们根深蒂固的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相违背,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

后来随着对心理学深入地了解以后渐渐认可了这个观点。比如随便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推翻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个观点:那些一生下孩子就将孩子抛弃的母亲,是爱孩子的吗?还有很多父母在以自以为是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

我有个女性朋友的闺蜜叫小美,是个和我一般大很漂亮的女孩子,不过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她和丈夫离婚后各自带了一个小孩,她带着她三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平时所有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我的女朋友对她说:“孩子都三岁了,送去幼儿园上学吧。”她总能找出一堆理由,她说孩子还太小,怕他去学校里适应不了学校的环境。她老公把儿子接走了一天,她都难受的心慌,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没了依靠。

她总说担心儿子离不开她的照顾,但其实是她离不开她的儿子。她对儿子过分的依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很难想象这个男孩长大以后能否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且独立自信的男人。儿子成了她的情感寄托,做父母的常常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观念来操纵孩子的人生,这让孩子无从反驳,只能被动接受。而父母则从对孩子的掌控上得到了情感上的慰藉。所以很多做父母的不妨好好想一想自己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做人事助理的时候,遇到一个40岁左右的母亲带着20岁出头大学刚毕业的儿子来面试的,当时我们招聘的是一个会计助理的岗位,我在面试的过程中那个母亲一直在跟我说话,她滔滔不绝的介绍着自己的孩子,儿子根本没有可以插上嘴的机会,她说现在就是想要小孩出来学点东西,儿子学的就是会计专业,工资低点都无所谓,这孩子也能吃苦......我问她儿子问题的时候,她也抢着回答,儿子好像知道妈妈会替他回答一样,甚至连一个准备回答的动作都没有,言语间看得出来这是位性格比较强势的母亲,而那个男孩坐在旁边始终表现得十分怯懦,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的坐在母亲身边。而我能了解到的关于这个男孩的情况也全部出自母亲的口。

但我当时有瞬间的恍惚,我总觉得眼前这个男孩和他妈妈嘴里描述的自己的儿子完全是两个人。我想也许她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儿子,我也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怯懦到头都不敢抬起来看面试官的男孩如果离开了他的母亲,是否真的能够应付得了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和胜任自己的工作。很明显,我没有这样的信心。

这件事带给我的冲击也挺大的,没想到真的会有家长陪着大学生出来面试的。也许从小的过分溺爱和控制欲让家长养成了什么都替孩子做主的习惯,但这也恰恰剥夺了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能力和欲望。这无疑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一大悲剧。

后来,我身边同事给我介绍的男孩子里也有过一个类似情况的男孩,一张嘴就是我妈说....我妈说....总之,他总觉得他妈妈说的都很有道理,无论什么事情他总能联想到他妈妈说过的类似的话或者类似的道理。我说从和你平时聊天中能感受得到你应该很崇拜你妈妈吧。他说是啊,我觉得我妈妈很厉害,我挺佩服她的。可我听了心里很是苦涩,我也很难想象和这样的男孩在一起后,如果以后有了矛盾,他是不是也会指着我鼻子说:我妈说了,这件事就是你的不对。想想我都觉得心灰意冷了。

当然并不是说崇拜自己的父母有什么错,我们小的时候因为和大人之间力量悬殊,总是惊讶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父母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所以从小崇拜自己的父母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必然会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对于自己有一定的影响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影响一旦超出了界线,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妈妈说得都是对的,妈妈不可能有错”这样的错误认知就很难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比起独立思考不如照搬父母的逻辑来着简单,他们不会去认真地思考事情的本质,只会盲目认为父母说的就是对的。所以父母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的思想,应该鼓励他们去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这个世界,在实践中检验真知。

还有一种父母就是比较强势的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还要孩子必须服从。孩子从小养成了不敢违背父母意愿的习惯,就容易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冲突中激发出对父母的恨,但是孩子怎么能恨自己的父母呢,中国是过分讲究孝道的国家,孩子会觉得恨父母是不对的,所以他们把这种恨延续到了伴侣身上或者是下一代的身上。

我有一个初中时候的男同学,他很明确的说过:“只要是我妈看不上的女孩,我是不会娶进门的。”他有个谈了三年的女朋友,很相爱,因为他妈妈不喜欢那个女孩,所以他们分手了,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结婚没多久又离婚了。他觉得很痛苦,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办法从这段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后来等他幡然醒悟的时候才发觉那个相恋三年的女孩是他的最爱,可他已经失去她了,后悔莫及。

把母亲的喜好作为自己的择偶标准这样真的对吗?最起码这不够客观和理性,他把母亲的意愿放在了至高的位置甚至高过了自己的意愿。但是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认可母亲的意愿宁愿和最爱的女孩分手的呢,其实我认为就是男孩的思想完全被母亲左右,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母亲不接受女朋友的那个当下里,他认可了母亲,顺从了母亲,当时他也认为母亲是对的,这个女孩不适合我。人一旦失去了自主的判断力就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种过分溺爱的现象往往出现在母亲和儿子之间,父亲和女儿比较多一些,他们普遍都有个强势的控制欲强的母亲或者父亲,将过多的关注和爱倾注在了孩子身上,殊不知这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婚姻和生活。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一、糟糕的婆媳关系;二、严重的恋子情节。”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溺爱就等于过分的阻碍,阻碍孩子的自我探索发展之路,阻碍了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阻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甚至严重的家庭还会阻碍了孩子学习付出和爱人的能力。

在今天,依然有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自己小时候跳舞的梦想没能实现,就逼迫孩子学习跳舞,来延续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自己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在社会上吃了很多亏,就逼迫孩子必须考出好成绩,考个好大学也好让自己在亲戚朋友面前能抬得起头来;逼迫孩子顺从自己,永远做个听话的"乖宝宝”来满足自己膨胀的控制欲,然后控制欲被满足就沾沾自喜,不被满足时就歇斯底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身边都还随处可见,时有发生。

很多家长爱孩子却用错了方式,过分的溺爱和控制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讲伤害都是巨大的。这一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就会渐渐开始显现。所以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中国父母该好好深思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的普及希望这样的家庭会越来越少,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拥有更加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式家庭教育:自私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as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