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都比较忙,工作上承接的事情比较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应对,以前穿插着看看股票和基金的习惯被逐渐丢弃,取而代之的是时不时盯着手机微信各种工作群的消息,以便及时回复可能的安特和问询,每天的工作时间被模块化切割,按照各种需求的紧急程度区分优先级开展工作;业余时间也给自己安排了写字,加入了简书的日更,把日常有趣的事情做个记录,同时在文字里宣泄一下内心的情绪,开了一个公众号,和简书一样同步发发文章,分享感悟,心得,贩卖温暖和感动。与时间赛跑,觉得忙碌而充实,恨不能再做更多……
直接承接的工作量有增加,各种总结汇报的工作也少不了,单纯做事情的情况越来越少,要求事情的推进和结果的总结同样迫切,在面对各层老板们的会议时,清晰的逻辑和详细的日程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对思考的能力要求很高。因为这样,我时常给自己预设时间节点,在每一段工作完成后,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回顾做过的事情,并在最终期限之前完成该项工作,预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复盘和总结,这会让我不那么仓促,也能让成果有机会更好的展示出来……
这算是我的一个小心得,因为这样,手头里的一二三四项工作一直在有效运转,并且持续不断的释放阶段性成果,使得工作的成就感变高了一点。所以在周围很多感觉工作饱和度大大提高而倍感困惑和疲惫的前提下,我仍能较快调整状态,适应环境,有条不紊的继续各项工作。
业余同样如此,我在坚持简书和微信公众号的日更,并计划长期如此,每天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发掘灵感和组织文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在晚上十点半之后才能开始我的创作,紧紧巴巴的也能完成,但是常常感到时间的紧迫。有时候因为一两件突发的事件消耗了时间,或者有个特别的应酬推不开,就会让日更变得困难。
这同样需要思考一些更加灵活的方法来应对各种占用时间的突发情况,我想到了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把每天工作生活中零零碎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在这段时间思考一些素材,一有灵感或者想法的时候就用文字记录下来,再到真正发布的时候,因为碎片化时间的只言片语,也可以给文字有个很好的基础开头,如果碎片化时间里灵感来得快,就能够写好写全不错的文字,就会大大减少日更公布的时间压力。我常常利用吃饭,午休,陪孩子上课等等空闲的时候展开素材的思索。
因为这样的思考和记录方式,现在我的写作爱好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制度化,流程化,每天公众号一篇原创文章,每天简书一份初创文字,特别有成就感。
是这样的,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停发展,工作和实际生活都会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要确保事情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前置化思维非常重要,不管是模块分割的节点思路,还是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都是前置化思考,前置化,会让我们从疲于奔命中解脱出来,由事倍功半变成事半功倍,能让不确定性较低,捍卫我们预期的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