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手的时候深刻地体验到整体性,这次来画画静物,从多个排列布局中再次考虑到整体性。
选择素材时,有趣地发现,整本书透着八十年代工人辛勤奋斗的感觉,基本上是工厂的一个凌乱的角落,有水壶、衬衫、苹果、扳手等等。从绘画教学的角度,有不同的材质展示,是很好的素材,然而从感动的角度,很难再代入了,较难产生创作的激情和兴趣。美院的00后们,依然延续着苏联老大哥的创作素材,在一届届地从临摹中学习,除了技法的娴熟,艺术的真谛又是什么?值得再思考。
范画的视觉中心,特意安排在凸起的衬布,有意在原照片构图的基础上抬高了衬布,加了细节,让整幅画面更可以延展品味。
相比于范画,明暗关系抓住了,细腻程度上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尤其是画到后面,自己不喜欢削笔的习惯,会影响到线条的表现。削笔、削笔、削笔、削笔、削笔......
刚开始画的时候,就遇到了挑战,居然忘了画定位的三角线,对自己非常自责,看来要温故而知新。作品点评,除了如下图示,还有几点:
-
透视的适当夸张,带着意识,如半个苹果、罐口、台面前面宽后面窄等等
-
使用长线条来画轮廓,其余的点在画面上调整,就像画油画一样。不要刚开始追求绝对的比例精准,是在调整过程中精准的
-
比例,用笔大概量量,一般会归一到1/2和1/3,在画面上再在这个比例基础上稍微调整一下即可
作品点评
-
细节层次和排线反应内形,做了一些修改,给出修改前后的图示,以便对比
作品-修改前
作品-最终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