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晚上带女儿下楼玩,发现没带手机。本来想回去拿,发现钥匙也没带。第一次啥也不带两个人出门了。
平时带她都是一边看她和小朋友玩一边刷手机。无暇顾及其他。
今天除了安心陪她玩,没有别的选择。
陪她跑步比赛,荡秋千,玩游戏,真正地互动。
小家伙回来的路上一脸满足地说今天真高兴。
我也开心,很少有这么高质量的陪伴的时候。上班带来的疲惫感也缓解了许多。
回到家打开手机,发现并没有人找,也没有我担心的 “急事 ”发生。
所以决定以后晚上带她出去玩都不带手机。为方便联系,带上她的电话手表。
比起物品,手机的断舍离过程更加艰难,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摄取碎片化的信息来打发休闲时光的方式,太放松了。
反思一下,在手机使用上,我做得好与不好的。
宜表扬:
app够少,除了系统自带,剩下13个。和衣物一样,保持一进一出原则,新下载一个应用的时候会同时删除一个。
存储及时清空,强迫症一般,睡前都要把每个app缓存都清空,垃圾短消息删除,确保内存消耗不超过12g,占总量的10分之一。
目前关注公众号19个,确保总量不超过20。保证推送信息不多不杂。都是自己需要或喜欢的,
照片及时删除,重复照片只保留一张。
另外每个app只要能取消信息自动推送的,都关掉了。只保留最基本功能。
需批评
喜欢有事没事看手机,刷朋友圈
浏览知乎和豆瓣上瘾,停不下来尤其是睡前。
喜欢习惯性收藏觉得有用的文章,即使后面不看。
目前只想到这些。希望在思雨今天的读书分享会上能找到答案。
对了,本次一期.一会 主题—极简断舍离之手机断舍离,摆脱手机依赖和拖延症。我们一起,边读书边分享,愿都能有反思,有改进。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屏蔽无关的,头脑才有空间让重要信息的进来。
手机断舍离,我的目标是:不做手机控,工作之余安心陪女儿,专心写文字。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对方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就是真正的陪伴。
我愿意,放下手机来陪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