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从不听自己发出去的语音,就像看不下去自己录得课,我对复盘也是拒绝的,为什么?因为我太害怕打脸。怕被打脸就不会被打脸了么?不敢听就意味着说的好听了吗?不敢看就意味着自己讲课水平会自动提高吗?越怕被现实打脸越会被打脸。
所以复盘我来了,脸已备好。
读书VS讲课
就像参加第一次主题营一样,我又拖到最后才去报名,因为又像上次一样,又赶上集体大听课,对,我是那个又要去讲公开课的人,千万不要以为是讲的好才去讲的,是因为躲不掉才去的(为此还后悔过为啥自己没躲掉呢?),两次讲课和两次主题营完美的重合让我相信,躲不掉的就接受它,它一定有它的道理。
1.清单营和第一次公开课
十天十本书,和一百多位老铁一起打卡一天一本书,我内心是很忐忑的,每天在紧张的读书写清单中度过,觉得洗衣服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面对一百多位老师讲课,我内心是很紧张的,但我的前期准备并不完美,拖到最后的设计,改到最后的稿子,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到前一天的凌晨才完全定稿,讲了就发现问题:内容太多,互动太少,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读营和第二次公开课
因为这次是十天一本书,选择了决定要反复读的《财富自由之路》,每天读完5章内容,于是没有了第一次参营的紧张感,不过输出一直以概念为主,没有和生活相结合,缺乏生动、可读性。在第八天终于放下执念,融入社群中,积极汲取老铁们的输出经验,学习把读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终于写出了一篇能让人能够读下去的输出,意外的获得了一次最佳,这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大大的鼓励,内心无比开心和激动。
精读营中得到:学习和进步都是一种社交行为,默默独行不如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进,这样不仅能够进步的更快,而且能走的更远。
公开课在18号进行,期间找同事磨定讲课流程,找老教师给出意见,给两个班的学生磨讲,不过临到讲课的前一天,听了优秀教师的课,立刻看出了差距,于是还是决定改了一些内容和流程,第一次讲给自己班的学生,默契度和配合度很好,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听到几位老教师们给出的积极反馈,说这次讲课比起上次进步很大,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不过经过几位专家的评课,听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于是又乱了阵脚,再加上第二次讲给别的班的学生,讲课中一度让我内心崩溃,想要的效果都出不来,一节课下来少了半条命。
从这两次讲课中得到:
积极的态度真的很重要,只要你想讲好,你真的会想方设法的把课讲好。走出舒适区真的很重要,给自己的学生讲好不是本事,给任何学生都能讲好才真的是本事呀!
有成长机会就要抓住,有磨炼机会就去实践。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听大家的意见自己做决定,这样才不会乱了阵脚,时刻谨记成长是刚需啊!
读书VS生活
如果说读书融入了生活,那么最好的证明就是和朋友们聊天,或者遇到事情时,都会离不开“笑来老师说……”,会朝着笑来老师给出的方向,在生活中践行,牢固底层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态度上逐渐抛弃“抱怨模式”,偶尔抱怨时,弹窗:“你又抱怨啦,能解决就想办法解决才对啊!”也能及时弹出,发挥它的作用了。
读书VS用书
正确的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
回想自己在开营后的前几天的表现,真是打脸的模范:读着“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却又浪费着注意力;读着“戒掉抱怨”,却又不时的抱怨……,这些都是只读书而不用书的结果,就是传说中的“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没有去践行啊,没把道理内化到生活中,没把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笑来老师说:持续践行是改变一切的根本!
读书VS未来
读在当下,用在当下,但是你要活在未来,按照你想的去活,那就走在通向想要的未来的路上。
回想了一下十天的精读营,有很多的细节都记不清了,人生果然很需要复盘反思啊,不然踩过的坑又忘了,吃过的亏没长血,那些坑和亏不都白受了么,别再怕打脸了,打脸是为了以后的不再被打脸。
拖了好几天的复盘,终于写了出来,害怕打脸的自己前来打脸,人生就是不断的打脸过程,关键是打完脸之后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