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将美好祝溪山

作者: 梦鸿成 | 来源:发表于2024-06-02 15:02 被阅读0次

      “高高画眉山、幽幽会甲溪、温热的氡泉水、翠绿的高山茶。”

      2022年4月2日,我和往年一样,在办公室,沏一杯茶,打开QQ日志,重温这篇于2010年4月2日凌晨——我离开叠石前夜写的《再见吧,叠石》,沉浸在对叠石工作生活的那些美好回忆中。虽然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但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特殊日子里,我更喜欢一个人、一杯茶、一段文字、一段回想。尽管在叠石工作三年多的时间,我并没有做岀惊天动地的事业和感天动地的业绩,但我问心无愧的辛勤付出,也取得聊以自慰的收获。离任那天,叠石群众冒雨前来道别的感人情景,让我终身难忘。叠石注定是我乡镇工作经历中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地方。

      那日傍晚,正当我在办公室独自回味这特殊的日子时,叠石乡党委书记蓝成银来了,几句问候与寒暄之后,递给我一本厚厚的《叠石文史》书稿,“请帮忙做个序”。还没等我回答,就匆匆起身,说是要回乡里布置防疫工作。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和莫大的殊荣,让我惊喜万分。编纂《叠石文史》是叠石有史以来第一次,是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心愿,如今得以完成,是可喜可贺之事;做好文史编纂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我作为政协人更是责无旁贷,于是就欣然答应为其作序。

      历代修撰的《福鼎县志》对叠石乡的风物没有太多的记载。但《叠石文史》的编纂者们揣着对家乡的深切感情和对文史工作的热爱,克服人手缺、时间紧、资料少等诸多困难,广泛收集史料、认真查阅文档、深入实地调研、对照实物考证、努力厘清脉络、准确掌握史实,分地理、风物、移民、资源、民族、文献、旅交及大事记等十个部分,共八十八篇文章,对叠石的历史起源、行政沿革、地理资源、库区建设、人文名胜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让我们对叠石乡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其中有的史实及其史料还是第一次收集、挖掘,弥足珍贵。“事非经过不知难”,《叠石文史》书稿凝聚着编纂者们的汗水和智慧,他们的敬业精神、努力付出,值得我们学习、敬佩。

      《叠石文史》不仅又把我带回到在叠石工作生活的那些日日夜夜,更是带着我进行一次穿跃时空的旅游。

      ——她宛如一叶小舟,带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溯源而上,去探寻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先人们的足迹。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迁徙到斯土斯地的先人们看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峰峦重叠,有 67座海拔在700米以上的山峰,有古冰川遗迹——车头龙井,有号称“华东第一大峡谷”的会甲溪,有丰富的银、铜、铅、锌、硫以及稀有的氡泉等地下矿藏,恍如到了“世外桃源”,于是在此驻足安家、逃避战乱,开荒拓土、采矿耕织,劳作生息、繁衍后代,此后的千百年间陆陆续续有人迁徙至此,这块荒芜的蛮地有了延绵不断、兴盛不衰的人间烟火。元末,据传是包拯的后裔从浙江泰顺迁徙到庙边村;清乾隆年间,相传是寇准的后裔从泉州德化迁徙到庙边村;可能是会甲溪“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与《兰亭序》中描述的流觞地十分相似,于是明代正统年间书圣王羲之的十三世孙王务琨后裔王洪四、王洪七举家从霞浦赤岸迁徙到叠石村。明代天顺年间楼下村的夏氏三世祖又迁至福鼎,成为玉塘夏氏的肇基始祖,开始了玉塘夏氏几百年的兴盛,并给后人留下了玉塘古堡。北宋年间,人们便在竹洋玉林开采银矿,现有矿场遗址多处,最深的矿洞达300米,等着人们去探秘、寻宝。

        ——她犹如一幅画卷,用朴实的语言、翔实的史料,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叠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丰富的资源、淳朴的民风,以及勤劳朴实的叠石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作生息的生动画面。尤其是在《老区篇》中对在革命战争年代,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驻地及鼎泰区委大本营的竹洋村,发动群众、传播革命火种,和国民党作殊死斗争,那英勇和悲壮的历史画面被真实再现,让我们再一次受到血和火的洗礼,给我们留下强大的红色基因、宝贵的政治遗产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移民篇》中描绘了举全县之力,从1974年8月10日开始动工,全县各公社民工,自搭工棚、自带工具、自备饭菜,最多时8000人云集工地,建设南溪水库那热闹壮观的沸腾场面;历经十载栉风沐雨,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于1984年8月竣工建成的总库容为6700万立方米的南溪水库,成为福鼎城区几十万人民的生活饮用水源,造福了一方,但南溪人舍小家为大家,淹没耕地1630亩,拆迁房屋3170间,移民439户2200人,除一部分就地上山安置外,大部分的群众外迁至秦屿、硖门、塘底、管阳、西阳、兰田、涵头等地。

        ——她也是一首诗篇,赞美了生活在那穷乡僻壤、艰难困境中的叠石人民世世代代艰辛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讴歌了在革命战争年代,竹洋村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击强敌、不折不挠、前赴后继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重大牺牲,对党对红军的赤胆忠诚,对敌不屈抗争的铮铮铁骨;谱写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叠石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不甘落后、摆脱贫穷,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乐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叠石这个位于福鼎西北部山区、闽浙两省交界处、与浙江省泰顺县毗邻的偏远小乡镇,远离城区的繁华喧闹,默默地安得一隅,不显山露水,但她从未看轻自己,犹如米粒般的苔花,依然像雍容华贵的牡丹,开得热烈奔放,活得自在从容;也犹如一株小草,虽然不光彩夺目,虽然不鲜艳多姿,但她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大地;以自己的盎然绿意,装扮了大地。

      古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他们无法选择甚至也很难改变这里的山高水深,但他们可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勤劳与智慧,让这方水土的山有名,水有灵,从而让子孙后一代在这里更好地繁衍生息。对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来说,山上的仙,水中的龙,其实就是一代复一代的他们自己。叠石的人民正是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不仅造福了自己,也造福了子子孙孙;不仅改变了叠石,也为福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叠石文史》的出版必将为叠石未来的发展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叠石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是为序。

相关文章

  • 将雨入山遇溪

    云暗山路转,雾深不见峰。 两溪分流下,交汇翠竹丛。 溯水寻路去,泥石不可通。 提鞋强涉水,隔岸娇花红。

  • 溪南八景图册之59(石涛)

    图/理智 临摹石涛作品,溪南八景图册之59东畴绿绕 原图题祝允明(祝枝山)溪南八景诗之《东畴绿绕》一首: 庞公宅畔...

  • 溪溪快乐

    2022/08/03 溪溪的微xin账号里有0803,但也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她的生日。 反正呢,祝她快乐。 溪溪,祝...

  • 爱溪说——李天祎

    水聚洼窝之地,颇多洪涌。而林中有流,涯边有海,唯溪不择地而生,潺潺不停。 山中溪,传山过峭,湍流毫不畏...

  • 唯祝秋安

    总归我是要写点的。 已经很不习惯用手机写文字了,好几次准备写的,却也好几次的因为上课上的脖子酸痛关闭了...

  • 走过这片山水(之八)

    一一山洋溪、伍子湾 为一年轻同事新婚致祝,我有幸去了一趟山羊溪伍子湾。 山洋溪伍子湾地属桑植桥自...

  • 手绘|原创老鼠26团圆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 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 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 团圆便是家肥...

  • 溪南八景图册之58(石涛)

    图/理智 临摹石涛作品。 原图题祝允明(祝枝山)诗《梅溪草堂》一首: 君子高居涧水浔, 小斋逐筑傍琼林。 看花忽见...

  • 秋韵

    白云悬碧逐风绒,林木经霜渐次红 唯愿流年盈手赠,菊开溪畔绕山翁

  • 尚茶紫砂之石瓢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阳羡溪山,令东坡亦为之神往也(景舟石瓢,400cc,底槽清,欢迎品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唯将美好祝溪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hs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