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呢,对于什么是真我有了模模糊糊的概念,还不能完全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什么真我啦,真心啦,灵魂啦,道啦等等都说的是同一个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我知道,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有字面的意义和隐含的意义;所以呢,看书要有“牛皮也须看穿”的态度。不过,这样看书是真的累,就说下面这段吧,看着很简单的几句话。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即都无,其如幻耳。《四十二章经第二十章》
古印度人认为身体是由地、火、水、风等四大和合而成的。我们身体中坚硬性的,就属地大;湿润性的,就是水大;温暖性的,就属火大;出入呼吸循环等动性的,就是风大。当然,在现代人看来,这种说法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也是相当粗糙的;相比于那个时代,现在的人们对身体了解得更透彻。
现在我们知道,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分化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上皮、肌肉、结缔和神经等四大组织,进而又组成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再聚合而成消化、呼吸、循环等八大系统;还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研究细胞的组成部分,研究体内的各种大分子,甚至研究到了量子层面。而且,科学家证实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比如碳、氢、氧、氮等,与自然界中的元素完全一样。不管哪一层次的存在,原子啦,分子啦,细胞啦,器官啦等等,都“各自有名,都无我者”,即各有各的名字,就是找不到某一个东西,可以叫做“我”。
于是乎,“我即都无,其如幻耳。”既然身体的各个层面的各个组分中,都没有“我”,那么,“其”如幻耳。幻指的是虚幻、不真实。关键在于这个“其”字,指代的是什么?
A:“其”指代身体,即身体是虚妄的,“我”是真实的,“我”不是身体的组分。
B:“其”指代“我”,即身体是真实的,“我”是虚幻的,“我”不是身体的组分。
我知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A对,有人支持B,都各有各的道理。我看两种说法都有问题:认为“我”与身体之间没有虚幻与真实的问题;分别虚幻与真实,会落入思维陷阱;“我”和身体是不同层面的存在。“我”即真我,是亘古长存的所谓的精神性的存在,可以脱离身体而存在,但那是虚无而潜在的状态;没有真我,就没有身体,是真我创生了身体,并寓居于其中;所谓的万物有灵,指的就是这个寓居的真我;身体是被创造的,是没有真我就不能独立存在的,但它在时空中有相应的位置,是真实而实现的状态。
我以前介绍过古代的五运学说,即太极、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五运,这是关于创生的模型。把真我理解为太极,把身体理解为太素,我认为非常合理。
知道真我如同太极,本着“牛皮也须穿”的态度,然后再看书,感觉与以前有所不同,或者说容易懂了。
“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使死者,为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缚。” 《杂阿含经卷一》
像这如同绕口令的句子,刚看到时我是真懵了。现在呢,我脑洞大开,把这句话看成剧本,设定主角是真我,它本是自在的。它创生万物,把万物当作工具,想通过万物来认识自己;不幸的是它贪爱自己创造的东西,为了满足贪爱,就要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结果变成这些东西的奴隶,跟随着被造之物生生死死;就这样,自在而永生的它,用贪爱的绳索,将自己绑缚在为它所使用的工具上。其实,这不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吗?明白如何被绑缚的,也就明白如何解绑了,不必赘述。
心中有了个真我在,我读起经文来,好像找到了金钥匙。
比如《杂阿含经卷二》的这句话: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怎么理解呢?还要把真我设定为主角。真我可以独存而无须依靠外物;真我通过法创生万物,万物通过法理解真我;真我不是万物之外的另一种存在,在万物之中为其主宰,如同使用工具。
当然,依靠语言,恐怕说不明白,“道可道,非常道”嘛。不过没有关系,只要能把经书读下去,认真思考,肯定会有收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