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笑来
校注:沈璜
插画:胖兔子粥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笑来,他说:“把时间当做朋友。”他真的就这么做了。10多年的时间里,他多次跨界,做过很多事情:销售、教书、写书、开公司,参与互联网创业、做天使投资人,再次创业······
他崇尚逻辑,追求深入思考,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可以轻松变现的时代——他竟然可以做到用行动和结果证明这个论断。他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人,做着难得的事情,写出难得的书,与你分享难得的经验与思考。
核心思想:一切都得靠积累,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
时间不可管理
“时间管理”这个观念其实是不对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和时间、管理或者时间管理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问题其实只是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试想一个场景:因为考试临近或者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把一本书读完。这本书的内容不是轻松的文字,所以不能一目十行——它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甚至可能要求你根据他所述的原理或者规则进一步创造一些什么,才算真正“有所收获”。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决定“正式开始”!翻开书的某一页开始看,过了一会儿,突然觉着非常渴,想要找水喝。走到冰箱随手拿起一瓶饮料,刚喝了一口,突然发现:我不能喝含糖的饮料!真是的,无论说多少次,妈妈都不会记得把含糖的饮料和不含糖的饮料分开放!于是,你跑到妈妈的卧室,与他“理论”了一番,最终发现于事无补,只好一个人悻悻的回来整理冰箱。你重新回到沙发上,接着看你的书。看了一会儿,你换了个姿势。一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一下子亮了。这位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哇,今天他这身打扮真漂亮!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你还是不由自主的看了一会儿,又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频道······幸亏这时一连好几个频道都没有好节目,你才停下来,有点失望的想: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还不如看书呢!嗯?怎么这么渴?这是你才想起来,刚才整理冰箱之后忘了给自己倒一杯不含糖的饮料了。于是你起身又去弄喝的。之后又出现了朋友打电话来问你在做什么、回到沙发之后想去换背景音乐、发了一阵子呆。突然发现: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而自己连一页书都没看完。
问题看似好像很容易找到: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错误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解决方案好像也很简单。
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正确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在执行任务中避免出现差错。
可事实上问题也并非这么简单,不然也不会让这么多人一生都束手无策。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相信这个,就能和时间做朋友。不信这个,就是能做时间的敌人了。)
和时间做朋友的7个方法
感知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
不管在哪个领域,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长辈们的建议总是:“戒骄戒躁”“。
期望速成的原因:无限的欲望、要完成的事情太多、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
出路: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交换才是硬道理
既然速成不可能,我们总得有方法。一个字:换。在“我要”任何东西的时候,都要想一下“我有”什么。
完美永不存在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所谓的完美主义,其实就是对这件事情不懂的表现。
出路:
想清楚自己是真的追求完美,还是总是把追求完美当作拖延的理由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马上着手去做,不要想着怎么走流程,做计划等等
未知永远存在
未知分为两种:永远不能解决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够解决的。
我们需要面对的是第二种:
不用怕枯燥,那么枯燥的事情都做过了,还有什么枯燥承受不了?
未知永远存在,我们只能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逆境造就成功、磨难令人成熟之类的话纯属胡说八道。人在顺境中更容易成功。
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
有什么做什么
有什么用什么
做什么都做好
用什么都用好
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怎样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看他是否现实。
自我管理
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
原本做的准备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经过准备的就不再是问题。
提高时间估算得能力:
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及时行动
及时行动,也就是现在就开始。而不是一会儿在做、明天再做、下次再说、先放在我的行程计划里面(你没这么忙)。当然,当我们及时行动,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其他事情打断自己的这个行动。
拖延症的本质在于“恐惧”:恐惧做错事;恐惧做不好。
遇到打击的时候,要选择接受现实,以及一定要相信勤能补拙。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扑来。
直面困难
简单的任务:最快速度完成。
困难的任务:优先完成。
关注步骤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内容,原因,方法。
按托福考试 :
托福考试:
内容:扩充词汇量→托福词汇→托福核心词汇→21个单元→每个单元大约100个单词→一个单元分2次完成。
原因:对任务的每一次“具体化”与“细分拆解”都要反复询问。
方法:测试时间,按照测量结果制作时间表,根据情况学习。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可以影响一生的习惯。
并行串行
串行:相关联但是单独做的事情。
并行:相关联,一起做的事情。
提高效率得学会把任务并行完成概要。
感知时间
通过记录任务所开销的时间,通过养成这种习惯慢慢的感知到时间的存在。
我们感知时间的目的是为了和时间做朋友。
需要工具:时间记录软件,一块手表。
记录开销
工具:一个本子,一支笔。
第一组练习
认真回忆并记录昨天做的事情。逐条记录下来,每条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花费的时间;
认真回忆并记录前天做的事情,逐条记录;
认真会议并记录大前天做的事情,逐条记录。
第二组练习
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星期做的事情;
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月做的事情;
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季度做的事情;
认真回忆并记录过去一年做的事情。
第三组练习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上回忆并记录当天做的事情;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随时记录着自己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制定预算
制定每日清单,并预估时间
计划
在做计划之前我们要想清楚一件事情: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的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短期计划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不会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长期计划应该就难住很多人,这是一个需要通过时间长才能习得的能力。计划固然重要,行为更为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是可以不做计划的,比如特别简单的任务或者一件新任务,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如果有一件事情,你觉得应该会给你带来改变,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计划的时候,那就直接去做,不用想。
在这边我们要讲一下成功到底是什么?成功从来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里程碑。它是目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列表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真正对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我们在做任务的时候,有了新的灵感可以先记下来,留到下一阶段去做,千万不要更改现阶段的任何计划。一旦列表完成,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更改计划是肯定会失败的。
流程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
预演
万物皆需提前准备,只有前期准备充分,才能在实际执行任务的时候有出色的表现。任何事情都要在脑子里面演练几遍甚至无数遍。
验收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给每一个细分任务做一个验收标准。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和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这个标准要在认清现实之后(第2章)才可能设置的恰当。就像我们都熟悉的KPI一样,这种标准可以让我们把目标量化。
学习
效率本质
如果说,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的更清,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使人们算的更快······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们拥有更多能力,并且往往主要取决于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学习对我们来讲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
基本途径
体验
能够通过身体反应来感受到知识,比如看到长城是宏伟的,氨水是刺鼻的,川菜是可口的,石头是坚硬的。
试错
试错就是做以前没有尝试做过的事情,试过之后,知道是错的,以后就不会再做;试过之后,发现不仅没错,而且非常正确,那就获得了一项新知识或者技能。
观察
观察扩展了我们的学习范围,我们依靠观察常常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或者教训。
阅读
人们更加重要的知识获取手段,阅读完全超越了“体验”“试错”“观察”是人类摆脱原始的标志。阅读代表着我们可以大量的吸取知识,不必再原始性的通过遗传获取知识和经验积累。
主要手段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经验局限
学习最大的障碍或者说困难就是经验主义。经验局限主要体现在个体和群体两方面,个体的经验有限,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是完全无法想象他人的体验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的经验有限,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出来自于恐惧。
自学能力
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了解学习的进程,学习过程中有很长时间一点进展都没有,但从某一刻开始突飞猛进,而后又是长长的一段所谓“平台期”。
思考
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的结论有没有漏洞或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思维陷阱
导致人们犯下逻辑错误最重要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因果关系
A不一定是B的理由,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就真的会发生(原本不见得一定会发生)——罗伯特·莫顿这句话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自证预言”。
像因果关系这种“坑”我们该如何避免?我们需要做到思维缜密,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注意应用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则。
举证责任
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
辅助工具
语言
一个便宜(甚至免费)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
不要习惯性的说脏话。
永远不要说“本来(原本)就是嘛”。
或者干脆不要让自己有任何的关于语言的习惯。
常用句式
......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一定......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看起来像......可是......
......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他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去背后的本质是......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最不能有的想法
要是......就好了!
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在有这种想法的时候立刻叫停!
最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做!
交流
学会倾听
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为了让自己听得更有效率,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和“预期”,回顾,说着刚刚讲了些什么;预期:讲着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
说与不说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
交流守则
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真理是独立存在的,他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应用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要掌握以下原则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事情,而是做好了事情才能产生兴趣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笔记“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当好运气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应该非常开心:而当坏运气降临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接受。
尽管对生活不应该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失望悲观
“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
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的有效率。
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的慢一点
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方法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费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
第一步:停止嘲弄他人
第二步:忘记自己的优点
第三步:低调,谦虚,让别人舒服
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替换成特点
适当的放纵一下自己
承认自己是一个优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黄金分割率:如果一天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用大约6.18小时去工作和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享受欢乐。
绝对不要盲目的师徒减少睡眠时间
晚上睡4小时,中午12点左右,打盹30分钟;下午18点左右,打盹30分钟
在打盹之前喝一小杯咖啡
积累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
积累的习惯和信念可能遗传
人们的平均寿命变得更长了
平均寿命增加了15-30年
微信文章、朋友圈固然得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花更多时间去系统的研读正式书籍,打磨自己的劳动技能
没有人会自动变好,只有行动才能带来变化
学识使人坚毅
用以学识支持的坚毅认定其实选择是存在的,并且是可追求的
聪明是可积累、可锻炼的
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变化时,基因也会发生变化
智商是可以习得、积累的,而这种通过锻炼习得的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番外:理财
理财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没有“之一”
从现在开始理财
如何有效管理现金流-这其实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贫穷意味着诱惑显得更多、更大、更明显
理财最难的两个地方
对自我的把控
对风险的把控
这两个都是可习得的,且习得之后不可逆的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都是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习得的技能
自我把控的技巧
转移注意力是抵御诱惑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
风险把控
风险意识必须通过自己的时间、失败、教训、总结才能获得的东西——哪怕在书上看过、听别人说过也没用
学习理财,可能也是改善自制力、自控力的方法
学一人的自控能力是总量一定的,某些方面的高度自控,会导致在其他方面的失控
越早开始越好,人的年纪越大,赚到的钱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越小
爱面子是绝大多数人存不下钱的根本原因
摆脱方法:海量阅读心理学书籍
给自己培养一个不那么费钱的兴趣爱好
另一个角度,理财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相对来看,“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正途。对年轻人来说,努力提高自己未来的营收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丢钱”的方法
带外地办一张储蓄卡,记下卡号之后把卡扔掉;
以后每个月转一定金额的钱到那张卡上。
PS:其实金额大小并不重要,是收入的20%还是5%也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在5年之后体会一下突然可以动用一笔闲钱的机会
要坚定的理解两个事实
普遍来看,普通人的赚钱能力在越来越快的提高
相信了,才能坚定不移的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如何获得更强的赚钱能力
普遍来看,普通人在生活必须上的开销所占比例正在缩小
相信了,所以大可不必刻意或过分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去换取未来的财富
两种收入方式
主动收入
被动收入
增加被动收入的方法就是拼命的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追求高品质生活
首先,高品质生活与金钱肯定有着一定的联系
追求高品质生活需要在足够早的时段做到财务自由,即被动收入略高于支付足够高品质的生活必需支出所需要的金额
高品质生活从停止自欺欺人开始
是否能拥有高品质生活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审美实际上是一切生活选择的基础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的“主观审美”实际上指的是对美的感受有多准确
对美的认知是可以培养的
最基础的来自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试着做一顿培养审美的新颖蛋炒饭
打两个鸡蛋;
放一点从化;
撒一点咸盐;
把剩饭放进去拌匀;
在平底锅里放一点油;
点火;
油开之后把拌好的米饭鸡蛋糊倒进平底锅;
细火,像煎葱花饼一样煎透,使米饭鸡蛋糊呈金黄色;
放到盘子里,用刀切成长条;
用手抓着吃。
审美意义会触及且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高品质生活不一定要等到未来,也不一定要有钱才可以拥有。但未来因为现在开始理财成功的你,一定会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千万不要胡乱从小刻意给孩子灌输理财观念,要开启孩子的审美意识,刻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安全,要靠避险,而不是冒险;要靠小心,而不是勇气。
风险与收益一直共存
通过学习,才能与它共舞
有些钱真不能省
科技的进步正在某个层面抹平贫富差异所造成的生活质量差异
在这个时代,要求年轻人过分节俭,甚至过分降低生活水准,在我看来简直是“不人道”的
有一些前绝对不能省,因为这种节省可能会伴随很高的隐性成本,或者在将来造成很大的负担——今天看起来省了,可将来却要因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以下几点是绝对不能省的
买书的钱不能省
互联网冉冉有很多高质量的零散文章,但体系完整的知识,通常还是,也越来越是,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创作的。
买工具的钱不能省
一切工具,其发明与使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提高效率。
事关安全的钱不能省
家里的电源插座之类的东西
事关终极体验的钱不能省
当前的享受不可能用未来的享受替代
知识产权的钱不能省
打击盗版
节省肯定没错,但节省肯定不是创造未来的主要方式。铺张浪费肯定不对,但在一些地方对自己好一点,肯定没错
被动支出
通货膨胀是最可怕的被动支出
完全是不可控因素
利息对借款者来说也是很可怕的被动支出
尽量只为生产借钱,不要为消费借钱
生活必需品开支其实是一种被动支出
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必需品支出
甄别“必需”和“必虚”
尽量剔除瘾性消费
向父母求助
购买恰当的理财产品
例如:向父母借100000元人民币,如果可以买到年化8%的理财产品的话,那么一年下来就有8000元“额外”的收入去抵消一部分生活必需开支
只有养成积累的习惯——无论是在哪方面——才是抵消被动支出的最有效手段。
周期
周期是理财投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
在开始实践之前,必须学习、研究、掌握的理念和现实
对周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不深入了解周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所谓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一个人分辨好坏的思维体系。
审美能力让我们分辨美丑,价值观让我们分辨好坏。
审美能力:生活品质
价值观:性格
不做没用的事情,也是一种价值观导致的选择
学习和思考可以凝练价值观,
一个人的性格是长期自我选择积累的结果!
“险盲”——不了解风险,不知道如何规避风险,更不懂如何控制风险的人。
仅靠别人教永远是不够的,要靠自己学才行。至于“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
风险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一单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由于赌注是大小恒定的,又由于概率是固定的,所以,如果双方赌本一样多,输赢概率一样,一方赌本更多,他最终获胜的概率就会更大
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
堵住相对大的时候,智力会急剧下降
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
公平是有成本的
“抽水“是赌场里的话术,是指赢家要支付盈利中的一定比例给庄家
越差的人梦想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