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武将身后都插有数杆护背旗,也称靠旗。这种旗子呈三角形,旗上有用各种彩线绣的龙纹,每面旗上附有一条彩色飘带。武将登台时,会做出一个亮相动作,护背旗也随着他的动作摇曳起来,显得威风凛凛,往往会赢得台下一片喝彩声。
武将背负护背旗的数量对应着武将的地位和身份,元帅是八杆,先锋是五杆,偏将副将是四杆,评书中对此也多有描述。比如评书中是这样描述岳飞的:……看马上之人,正是征北副元帅岳飞岳鹏举,年纪在二十几岁,跳下马平顶身高八尺有余,细腰乍背,双肩抱拢,面白如玉,两道剑眉斜入天苍额角,一双虎目皂白分明,准头端正,四字海口,牙排似玉,两耳有轮,眼角眉梢带着杀气,头戴帅字银盔,黄金抹额,搂海带钉满银钉,卡得紧绷绷,背插八杆护背旗,护心镜亮如秋水,绊甲丝绦九股拧成,吞口兽面吊铜环,鱼踏尾三叠倒挂,左右扎征裙,走金边绣金线,挡护膝遮马面,大红中衣,足蹬虎头战靴,背后鹿皮囊斜插四棱银装锏,手中一杆沥泉枪。
由于岳飞的身份是征北元帅,所以他背插最高规格的八杆护背旗,看起来八面威风。吕布、关羽等顶级武将的舞台形象也是插八杆护背旗,以凸显其身份,一般武将则只能插四杆护背旗。
背插护背旗的武将,虽然舞台形象非常炫酷,可是人们却认为这是艺术夸张而已,真实历史中的武将不可能在背上插几杆旗子,因为这在作战时会成为累赘。
舞台形象确实是艺术夸张的造型,但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舞台造型不可能完全凭空而来。在中国古代,武将背上插旗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般只插一杆,数量没舞台上那么多。
在中国,武将背插护背旗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发现,至少在南北朝时期,武将已经开始插护背旗了。
中国成语“江郎才尽”所指的人物是南朝的江淹,他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别赋》,其中有这样两句: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一开始人们以为“负羽从军”是背负羽箭去参军的意思,但后来在考古中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武将甬像和壁画,才知道“负羽”指的是背插护背旗,只是当时护背旗上装饰的不是飘带而是羽毛。
武将插护背旗不是为了装饰,而是有作战时的实际需要。
在古代战场上,没有现代的通信和观察设备,只能依靠金鼓的声音和旗帜的方位来指挥作战。孙子兵法中说:“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而不见,故为旌旗。”军队作战时,闻鼓而进,鸣金收兵;旗进人进,旗退人退。这是战场上铁的纪律,谁不遵守这条纪律,是要斩首的。
在影视剧中,古代战场上的双方衣甲鲜明,很容易分辨。但在真实的战场上,作战双方的衣甲十分相似,而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武将的装束往往故意弄得很不起眼,所谓“临阵不自标异”,那种白马红袍亮银枪的形象不可能出现。当双方的人马搅在一起时,如果没有鲜明的战场信号指示,那么在远处观战指挥的统帅将无法判断战场态势,身处战场的士兵将因为看不到他们将领的位置而无所适从。所以,旗帜在战场上的指示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战时,这是区别敌我的依据;战后又是检验战功的参考,每个作战单位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旗帜。
高级将领因为身处中军帐里负责指挥,无需亲自上阵冲杀,而周围又有一帮旗牌官,所以他不用自己扛旗,会有专人负责挥舞旗帜传达他下达的指令。但基层指挥官需要亲自带队冲杀,如果双手擎旗就无法作战了,如果派一个专门扛旗的士兵跟在身旁,又会减少一个作战兵员。而且,如果扛旗的士兵阵亡或受伤,旗帜就会倒下,这将引起混乱。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军官把旗帜插在背上,既不影响作战,又能指挥本队兵马,做到人旗合一。
戚继光在他的兵书《练兵实纪》中明确规定:步兵旗总,每名背旗一面,旗枪杆一根;步兵队总,每名色旗一面,长旗杆一根;骑兵旗总,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臂手一副,背旗一面,旗杆一根;骑兵队总,每名明盔一顶,甲一副,臂手一副,背旗一面,旗杆一根。
旗总是明朝军队里的基层指挥官,指挥着一个作战单位,而《练兵实纪》明确要求他们背旗一面,可见,当时的武将确实是背插护背旗的。
在中国,直到清朝出现新军以前,护背旗一直在军队里使用。
马嘎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时,随团的画家用画笔记录了大量中国的风土人情,其中就有背插护背旗的武将形象。英国画家笔下的清朝护背旗与舞台上的护背旗如出一辙,可见戏剧中护背旗的样子就是来自于当时的军队中。在摄影技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画师的工作与后来的摄影师是一样的,就是要真实记录事物,而西洋画法基于透视和光影,效果也与摄影相似,因此马嘎尔尼使团中画师留下的形象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英国画师笔下的清朝武将护背旗不仅在中国古代军队里使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在战争中使用护背旗。日本护背旗都绘有武士的家纹,以显示其身份,到了战国时期,日本护背旗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用于战场指挥和身份识别,还显示兵种的功能或编队任务等等。
日本武士山内家的家纹是丸内三叶柏,当初他们的家主山内一丰先后追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有一次作战时,山内一丰丢失了护背旗,这是要被被治罪的,于是他就砍下身旁的柏树枝作为护背旗继续作战。战后,背上的柏树枝只剩下三片叶子,此战他因作战英勇受到嘉奖,所以觉得是这柏树枝给他带来了好运,就以三叶柏作为家纹。
山内护背旗上的家纹1872 年土佐藩的岩崎弥太郎创立三菱商社,由于山内家是土佐藩的藩主,所以岩崎家将他们的家纹三段菱与山内家的家纹三叶柏相结合,就诞生了闻名世界的三菱商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