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
《爱因斯坦传》
——[德] 于尔根·奈佛(Jürgen Neffe)
在坚持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将光速升格为自然常数,把光提高到绝对的地位,并剥夺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将它们“相对化”。
他在他的研究中提出怎样理解时间的问题:“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所有那些时间在其中起作用的判断,始终是关于同时性事件的判断。比如我说:‘那趟火车7点钟到达这里’,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的表的小针指着7和这趟火车的到达是同时性事件。’ ”
【学习感想】
作为一个物理盲,我不太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是,从哲学思想层面,如果有人给我耐心讲讲,我又能耐心学习的话,我相信我会明白的。只要我想弄明白。
《爱因斯坦传》肯定必然涉及相对论。我听到的是解说版本。这段关于狭义相对论的介绍,对我来说可以理解明白——从哲学层面,或者,从人生的层面。
“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所有那些时间在其中起作用的判断,始终是关于同时性事件的判断”。
我从中得到的认知是,这可以从科学上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固执地以自己的意志作为绝对正确的标准。
科学上是这样举例说明的:
一位篮球运动员坐在火车上拍打篮球。
从他的角度看来,篮球的弹起和下落都是垂直的;
对于在站台上的人来说,所看见的篮球的运动轨迹不止是上上下下,篮球还在随着火车一起发生侧向运动。
篮球在同样的时间内产生了更长的运动距离。
之所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并不是因为火车上的光速更大一些,而是因为光在通过更长的距离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从站台上的人看来,火车上的时间走得慢一些。
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膨胀”。
反过来,如果站台上有人在直上直下地拍篮球,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观察者同样能记录下一条更长的、锯齿形的曲线运动轨迹。
“时间膨胀”是双向适用的,从而保持了对称。
依照观察者的不同的运动状态,一段时间的长度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那么,依照观察者的不同的运动状态,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判断。所以,谁也不能说自己就是正确的那一方。
这就是人生中可以得到的智慧。
当我们对人对事做判断时,应该明白,所有我们所做出的判断,只是一个定时定点下的“判断”,不一定代表绝对正确。
所以,不固执,不封闭,不强求他人的言行必须符合自己的意愿——主要是不能因为对方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苛责他人或自己生气。
网友评论